摘要:7月31日至8月1日,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终评(舞蹈专场)于南通更俗剧院举行,共有15个舞蹈作品精彩亮相。
7月31日至8月1日,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终评(舞蹈专场)于南通更俗剧院举行,共有15个舞蹈作品精彩亮相。
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终评舞蹈、杂技木偶、小戏小品专场比赛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办,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南通艺术剧院、南通更俗剧院执行。
★舞动江苏,绽放文华 ★
——评2025年江苏文华奖舞蹈专场演出
文 | 梁天明
2025年7月31日,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终评暨惠民活动在南通更俗剧院拉开帷幕。首场舞蹈专场演出汇集了全省各文艺院团的15个舞蹈节目,演员们用独特的舞蹈语汇讲述时代故事、展现地域风情。这场演出类型丰富、形式多元,既是舞者技艺的展示平台,更是江苏舞蹈艺术的集中亮相,像一场绚丽动人的舞蹈盛宴,给观众带来了直击心灵的视觉与情感体验。
一、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全省舞蹈艺术家们紧跟时代步伐,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历史文化、红色记忆、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他们以舞蹈为媒介,用新颖的创意和艺术表达,让舞蹈艺术焕发新的光彩,将不同的故事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苏州市歌舞剧院的双人舞《了兮》,以古典舞的细腻韵味讲述了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舞者身姿轻盈,配合默契,把爱情里的甜蜜与苦涩展现得十分到位。每一个转身、每一次牵手都饱含情感张力,让观众仿佛亲历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双人舞《葬花》,用凄美动人的肢体语言再现了宝黛之恋的缱绻哀愁。舞者对林黛玉葬花这一经典场景的演绎,让人沉浸在《红楼梦》的诗意世界里,感受那份流传千古的凄美。饰演林黛玉的舞者,微微颤抖的双肩和缓缓下蹲的动作,把人物寄人篱下的孤独和对生命的伤感表现得入木三分。
苏州市歌舞剧院
双人舞《了兮》
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双人舞《葬花》
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同样动人。南京市歌舞剧院的群舞《一个苹果》,将观众带回硝烟弥漫的上甘岭战役。舞台上,志愿军战士们疲惫却坚定的身影,在战火中传递着一只珍贵的苹果。一个个充满张力的动作、一双双渴望的眼神,生动再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战友情与奉献精神,让人深切感受到红色历史的厚重。淮安市文工团的当代舞群舞《我的刘老庄》,通过跨时空对话的形式,展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年轻舞者与历史中的英雄进行灵魂交流,充满力量的动作诠释着年轻一代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传承之志,让红色精神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的群舞《开山岛上》,以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刻画了王继才夫妇 30多年守岛的坚定信仰。舞者们用动作描绘出开山岛的恶劣环境,以及夫妇二人在孤独与坚守中的精神世界,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对祖国的忠诚与担当,让观众看到平凡人身上的伟大。
南京市歌舞剧院
群舞《一个苹果》
淮安市文工团
当代舞群舞《我的刘老庄》
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群舞《开山岛上》
此外,一些作品融入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舞蹈艺术的现代性和思想性。苏州芭蕾舞团有限公司的群舞《大协奏曲》,配合独特的音乐结构完成了一系列精彩动作,展现了高超技艺与现代美感。南通艺术剧院的群舞《带你回家》,用直抵人心的艺术语言,传递出中国红与熟悉旋律承载的真挚情感,表现了现代生活中人与人的情感联结和对家的眷恋。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创排的群舞《心净布达拉》,探寻当代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以心灵的启发和洗涤,体现了舞蹈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这些作品无论是挖掘历史文化、重温红色记忆,还是关注现实生活,都展现了江苏舞蹈艺术家们敏锐的文化感知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苏州芭蕾舞团有限公司
群舞《大协奏曲》
南通艺术剧院
群舞《带你回家》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群舞《心净布达拉》
二、
创新表达的深度融合
在舞蹈表现形式上,专场演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特点。许多作品在保留传统舞蹈元素的基础上,从地方历史、非遗、神话中汲取灵感,展现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为舞蹈艺术注入新活力。
宿迁市歌舞团的群舞《九孔双流壶》,以宿迁泗洪顺山集遗址出土的“九孔双流壶”为创作素材,从考古学者的视角,用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呈现了文物从碎片到完整的修复过程。八位舞者的服装寓意着现代人对历史文物的珍视,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在舞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连云港市歌舞剧院的独舞《羲和》以神话故事为蓝本,通过“日之初升、日之高悬、日之西沉”三个段落,将6500年的神话故事浓缩在舞台上,对神话传说作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艺术诠释。扬州市歌舞剧院的独舞《清・傲霜枝》以朱自清先生为灵感,舞步刚劲又洒脱,勾勒出朱自清在困顿中坚守的文人气节,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传承。该剧院创排的三人舞《一叶扁舟》如一幅水墨丹青缓缓展开,通过三名女子不同的心境表达,引领观众在江南画卷中体会“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的深意。
宿迁市歌舞团
群舞《九孔双流壶》
连云港市歌舞剧院
独舞《羲和》
扬州市歌舞剧院
独舞《清・傲霜枝》
扬州市歌舞剧院
三人舞《一叶扁舟》
无锡市歌舞剧院的群舞《能不忆江南》,从国家级非遗“瞧郎扇”这一道具展开,舞者手执团扇,身姿如柳,眉眼间尽显“烟雨楼台、绮罗随风”的古韵,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该剧院的另一群舞《提梁东坡》,以苏东坡生平为背景,在舞蹈中融入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舞者身着飘逸古装,动作既有古典舞的优雅,又有现代舞的灵动,配合富有诗意的布景和音乐,将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展现得别具一格。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的群舞《元夕》,将辛弃疾笔下“灯火阑珊处”的诗意搬上舞台。舞蹈在古典舞基础上,加入现代灯光和舞美设计,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场景。舞者手持花灯翩翩起舞,再现了古代元宵佳节的热闹繁华,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无锡市歌舞剧院
群舞《能不忆江南》
无锡市歌舞剧院
群舞《提梁东坡》
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
群舞《元夕》
这些作品以舞蹈为载体,展现了现代生活中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追求,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对自身生活有所思考。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表达,丰富了舞蹈形式,拓宽了受众群体,为江苏舞蹈艺术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三、
舞台呈现的艺术共鸣
舞台上,灯光、音乐、服装等元素与舞蹈表演紧密结合,营造出一个个如梦如幻的场景,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水准颇高。舞者们的表演堪称一流,他们以精湛技艺和饱满情感,将每个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古典舞的韵味、民族舞的风情还是现代舞的张力,都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通过流畅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肢体,把舞蹈中的情感和故事生动呈现出来。
灯光根据作品主题和情感氛围,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光影变化,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为舞蹈营造出不同氛围。如《一个苹果》用冷峻色调和强烈明暗对比,突出战场的残酷与紧张;《了兮》《葬花》则以柔和浪漫的色调,营造温馨唯美的意境,烘托舞者的情感表达。
音效运用恰到好处,音乐旋律或悠扬或激昂,与舞蹈动作紧密配合,每一个鼓点、每一段旋律都像舞蹈的灵魂,增强了节奏感和表现力。《开山岛上》加入海浪声、风声等自然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守岛生活的艰辛;《元夕》则将欢快的古典音乐与热闹的市井音效结合,再现了古代元宵的欢乐场景。
舞美设计为作品增色不少。精致的道具、逼真的场景,打造出沉浸式艺术空间。《提梁东坡》中,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蜿蜒流水等舞美,尽显江南水乡韵味;《九孔双流壶》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布景,配合舞者表演,让观众仿佛置身考古现场,生动展现了文物修复过程。
服装设计也根据作品风格和主题精心搭配,既展现舞蹈美感,又突出文化内涵。这些舞台元素的有机结合,让舞蹈表演更生动立体,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
四、
结 语
2025年江苏省文华奖舞蹈专场演出,无疑是一场舞蹈艺术的巅峰盛会。它以多元的题材、创新的表达和震撼的舞台呈现,展现了江苏舞蹈艺术的蓬勃发展与深厚底蕴。这场盛宴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与诗意,也为江苏舞蹈艺术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激励更多创作者探索创新,为江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信在文华奖的激励下,江苏舞蹈艺术会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全国舞蹈艺术增添更多江苏元素与绚丽色彩。
作者简介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