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京津冀丨⑥ 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互通共融 织就“一张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18:58 2

摘要: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全球制造业竞相角逐的新高地。系列报道《链上京津冀》,今天带您走进京津冀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看三地如何"共织一张网"。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全球制造业竞相角逐的新高地。系列报道《链上京津冀》,今天带您走进京津冀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看三地如何"共织一张网"。

这,是我们熟悉的钢厂,而透过另一个视角, 它是这样的。从铁水入炉到钢坯成型,20多道核心工序、上百项细分流程、6千余个关键控制点。轻点鼠标,近万台设备便有序运行。

本台记者 李江月:

在这里,每一个环节都有迹可循,每一个数据都汇入云端,一张无形的"网",全面连接人、机、物、系统;它是工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底座",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它,就是工业互联网。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四级专家 刘明路:

用上这张网以后,我们现在的全自动化率提高到 96% 以上,人均产钢提高了18%。对于我们工业企业来说,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

怎样答好这道时代命题?2023年底,三地推出京津冀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生态圈构建计划,并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技术发展处二级主任科员 文晓洲:

我们三地虽然在优势上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共下一盘棋,共绘一张图谱,共同努力编织一张"网"。

一张覆盖三地的工业互联网该怎样编织呢?按图索"企",让我们以一座钢厂为依托,从最可触可感的部分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一些"感知器官"。

这里,是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在薄板热轧生产线上,几千台设备正在同时作业,他们身上的传感器正实时采集各自的原始数据,但是这时,数据却因为设备协议不同而语言不通,一个个设备就像一座座孤岛。

本台记者 李江月:

现在,我们就需要一个能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并且收集数据的装备,也就是智能网关。

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姜涛:

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网关P68,虽然小小的一个盒子,现在是能够实现每秒钟一万点的高并发能力,这条产线上有一万个不同的信息点,都能够通过它采集上来。(它)支持95%以上的工业协议,99%以上的工业场景。

数据已经在产线旁汇聚,但此时,它们仍是"死水",如何高速"流动"汇入云端,通信技术至关重要。而这,正是河钢数字在技术上的堵点,该怎么破?

本台记者 李江月:

就让我们暂时离开河钢数字,去北京寻找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思如:

(你好思如!其实我一进到咱们这就觉得找到了答案,就像我们头顶上这一条条流动的蓝色光线,我觉得就像是数据的纽带。)

没错,它就像我们三地协同发展的一个具象化的表达,那么其实让数据跑起来的就是5G。在这个工业互联网当中, 5G 网络它就像是神经纤维一样,让设备之间的数据、指令能够做到毫秒级的传输,可以说它是最懂生产的5G网。

中国移动上研院北京分公司总监 高强:

我们在河钢集团部署了5G专属网络,通过2.6G+4.9G的双频基站实现了钢厂内部的5G无死角的覆盖。

在5G网络的加持下,"数字神经网"就此打通。而一座现代化大型钢厂,有数十条产线,一条产线上百台设备并发,粗略统计,全厂1年的数据量能填满50万块1TB的硬盘。那浩瀚的数据该怎样存储?又该如何高效利用?这次,我们前往天津,去"记忆中枢"的诞生地一探究竟。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李睿琰:

数据库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天津的强项了,就像您今天来到的这个南大通用就是其中之一了,他们数据库的核心数据以及底层的代码完全都是自主可控。

(那咱们自主研发的这个数据库它厉害在哪呢?)

那这个问题就请专业的人士来给您解答吧。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生态部总经理 武小钢:

像我们这次给河钢数字提供的分析型数据库GBase 8a,具备了在上百PB的数据量下,做到了毫秒级的这样的一个性能响应,我们拿人体来举例子的话,就失去了数据库的话,就像失去了记忆的大脑。

河北的设备感知开启、北京的网络神经畅通、天津的数据大脑开始记忆……工业互联网的"生命体"正在三地的协作中一点点苏醒。现在,将一切汇总,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此诞生。

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姜涛:

那我们到目前为止,这个平台上已经赋能和服务了近万家企业,包括我们的钢铁、物流、矿山、化工、汽车等等的多个行业,接入了设备有50多万台。我觉得我们的平台就像是三地协同的舞台。这也是京津冀协同的力量。

作为覆盖41个工业大类的城市群,京津冀在13个重点领域逐步开放应用场景,联合开展撮合对接活动18场,让工业互联网成为"百业沃土"。

河北省工信厅软件产业处一级调研员 李志军:

我们三地工信部门持续加强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领域的底层技术迭代升级和细分领域技术突破,联合北京、天津,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高能级平台招商和小组团精准招商,助力区域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

本台记者 李江月:

从技术研发的 "最先一公里",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从各尽其能,到优势互补、互融共通,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的是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的深度与温度。这条链,链出的是效率,是创新,是三地携手向"智"造升级的决心与底气。

迈入新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三地打通"六链"37个"堵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首破2万家;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成立……共铸"一条链",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以"六链五群"为抓手,纵深推进产业协作,京津冀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正踏浪而来。

编辑 帆帆

来源:张家口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