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卡扎菲五子目光空洞,抽完最后一口烟,随后遭乱枪打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8:38 2

摘要:2011年10月,利比亚内战进入尾声阶段,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第五个儿子穆塔西姆在西尔特城被反政府武装俘虏。那一刻,他目光空洞,抽完最后一口烟,随后遭乱枪打死。这场死亡标志着卡扎菲政权的一个终结,却也引发国际对处决方式的争议。但他的从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军事生涯

2011年10月,利比亚内战进入尾声阶段,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第五个儿子穆塔西姆在西尔特城被反政府武装俘虏。那一刻,他目光空洞,抽完最后一口烟,随后遭乱枪打死。这场死亡标志着卡扎菲政权的一个终结,却也引发国际对处决方式的争议。但他的从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军事生涯和家族争斗?

2011年10月20日,西尔特城外的一场激烈战斗中,穆塔西姆·卡扎菲被反政府武装从一个排水管中拖出。当时,这座城市是卡扎菲政权最后的堡垒,反叛军在北约空中支援下发动猛攻。穆塔西姆作为父亲身边的关键军事人物,一直指挥剩余部队顽强抵抗。他试图与父亲一同逃离,但车队遭遇北约战机轰炸,导致计划失败。

被俘后,穆塔西姆胸前衣服上布满血迹,显示他已受伤,但他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被押到一个临时关押点,从容地坐着喝水和抽烟。

根据目击者和视频记录,反叛士兵围在他身边,对他进行责难,指责他参与了政权对平民的镇压行动。穆塔西姆没有激烈回应,只是平静地处理自己的伤口。士兵们继续嘲讽他,但穆塔西姆保持沉默,目光空洞,仿佛一切已与他无关。他抽完最后一支烟,喝下最后一口水,随后就被带走。

报告显示,他被枪击头部和腹部,当场死亡。他的尸体上有多处弹孔,显示是乱枪打死。之后,他的遗体与父亲卡扎菲的放在一起,先运到米苏拉塔的一个冷冻室公开展示,四天后秘密埋葬在沙漠中一个未知地点。

这场事件发生在利比亚内战的最后阶段。从2月15日开始的和平抗议迅速升级为武装冲突,反叛军在班加西等地建立据点。3月19日,北约根据联合国1973号决议启动干预,实施禁飞区并发动空袭。10月,西尔特战役成为转折点,反叛军推进到卡扎菲老家,北约战机摧毁了他的车队。

穆塔西姆曾率领一小队战士寻找逃生车辆,但最终被米苏拉塔旅的武装人员包围。这些武装分子对卡扎菲家族积怨深重,因为穆塔西姆作为国家安全顾问,直接负责安全事务,被指控参与了多起镇压事件,导致大量平民伤亡。

国际组织如人权观察对穆塔西姆的死亡方式提出质疑。报告指出,他被俘后可能遭受虐待,并被处决,这违反了国际人道法。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旨在保护平民,但战场现实往往超出预期。穆塔西姆的军人背景让他在最后时刻保持镇定。他1974年生于的黎波里,早年留学俄罗斯军事学院,获得上校军衔,这与父亲相同,让他成为家族中军事力量的代表。但他的结局,也反映出家族内部的权力竞争,特别是与兄长赛义夫的对比,后者在西方世界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穆塔西姆的军事生涯充满曲折,从早期叛变到后来成为政权核心,这段经历展现了他的野心与家族和解。他在1990年代加入利比亚军队,迅速升迁为上校,这得益于父亲的特殊地位。卡扎菲本人1969年通过政变上台后,自封上校,从未再晋升,因为他认为作为革命领袖无需更高头衔。穆塔西姆留学俄罗斯最高军事学院,学习先进战术和指挥技能,这让他在家族中脱颖而出。他指挥过多个军事单位,包括在2011年内战中负责布雷加石油产区的防御,那里是战略要地,反叛军多次尝试攻占但未能成功。

然而,穆塔西姆并非始终忠诚。2000年代初,他涉嫌策划针对父亲的政变,试图推翻政权。这次行动失败后,他被迫逃往埃及避难。卡扎菲虽下令解散穆塔西姆的第77坦克营,并组建新的卡米斯旅取而代之,但最终没有处决儿子。穆塔西姆在埃及流亡数年,期间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最终,卡扎菲原谅了他,并允许他返回利比亚。回归后,穆塔西姆重建军事力量,向国家石油公司申请资金,用于组建一支能与兄弟部队竞争的武装。这显示他不满足于从属地位,渴望在家族权力体系中占据主导。

2008年,穆塔西姆被任命为国家安全顾问,这让他掌控情报和安全事务,成为政权二号人物。他负责监督异见分子的镇压,并参与国际外交。2009年,他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晤,讨论军事合作和设备升级,试图缓和利比亚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同年,他陪同父亲出席联合国大会,展示家族的统一形象。但在内战爆发后,他转向强硬路线,指挥忠诚部队在前线作战,直至西尔特陷落。他的角色导致联合国对他实施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因为他被控指挥了对平民的暴力行动。

穆塔西姆的野心源于家族的专权传统,但他与兄长赛义夫的风格形成对比。前者注重军事,后者则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扩展影响。赛义夫在西方接受教育,过着奢华生活,却也隐藏着同样的权力追求。这兄弟间的竞争,暴露了卡扎菲政权内部的裂痕,最终加速了其崩塌。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的生活方式与穆塔西姆的军旅生涯大相径庭,他更像一位国际化的富豪,却也怀揣政治野心。这位卡扎菲的次子1972年生于的黎波里,早年留学西方国家,掌握英语和德语。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焦点是公民社会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但这个学位引发争议,因为赛义夫向学校捐赠了150万英镑,调查显示论文部分内容疑似抄袭,甚至由顾问代笔。尽管如此,学校未撤销其资格。

赛义夫在英国的日子充满奢华。他经常驾驶兰博基尼和法拉利在伦敦街头出现,拥有私人飞机和游艇,衣柜中堆满古驰和范思哲等品牌服装。他热衷派对,曾斥巨资邀请碧昂斯和玛丽亚·凯莉等明星表演。

2009年,他的37岁生日派对在黑山举办,嘉宾包括俄罗斯富豪和摩纳哥王子。他在伦敦汉普斯特德拥有一座价值1090万英镑的豪宅,配备游泳池和私人影院,2011年内战后被占领者占据。他还与以色列女演员保持六年恋情,并在戛纳电影节参与活动,显示出他融入西方上流社会的努力。

尽管生活挥霍,赛义夫在利比亚仍是重要人物。他名义上主管卡扎菲基金会,从事慈善工作,但实际参与外交和经济改革。2000年代,他推动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还调解菲律宾政府与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的和平谈判。2008年,他表面退出政坛,专注于基金会事务,但仍被视为潜在接班人。

他相信金钱能解决冲突,曾表示维持政权并换取和平需要资金投入。2011年内战中,他试图通过谈判停火,但未成功。被捕时,他提出20亿美元作为赎金,显示家族财富规模巨大——卡扎菲在国外冻结的资产达数百亿美元,赛义夫据称掌控其中部分。

赛义夫的奢华源于家族的石油财富,但他也试图通过谣传与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联姻来示好西方。这一切在2011年瓦解,他被捕后被判死刑,但2017年获释,并于2021年宣布竞选总统。他的经历与穆塔西姆的军事路径对比鲜明,揭示了卡扎菲子女的不同策略。但这些都源于父亲的崛起之路,那场1969年的政变奠定了家族王朝的基础。

卡扎菲的统治源于1969年9月1日的无血政变。那时,27岁的上尉卡扎菲趁国王伊德里斯外出就医,推翻了亲西方的塞努西王朝。他立即自升为上校,建立革命指挥委员会,推行阿拉伯社会主义,融合伊斯兰教和部落传统。

他的政权持续42年,家族成员掌控关键领域。他有八个婚生子女,大儿子穆罕默德行事低调,四子汉尼拔以暴躁闻名,女儿艾莎骄纵,但赛义夫和穆塔西姆最受青睐,前者处理外交,后者管理军事。家族资产超过500亿美元,主要冻结在国外银行,利比亚一度是非洲最富裕国家,却在后期陷入战乱。

卡扎菲的领导风格独特,他拒绝传统官邸而选择帐篷居住,出访时也坚持如此。他的子女继承了这种专权模式,赛义夫和穆塔西姆的竞争加剧了内部矛盾。2011年2月15日,受阿拉伯之春影响,班加西爆发抗议,起因包括腐败和高失业率。卡扎菲下令军队镇压,导致数百人死亡。反叛军迅速组建全国过渡委员会,控制东部城市如托布鲁克。

3月17日,联合国通过1973号决议,建立禁飞区。3月19日,北约启动干预,摧毁卡扎菲空军和地面目标。8月,反叛军攻占的黎波里,卡扎菲逃往西尔特。10月20日,西尔特战役中,北约轰炸车队,卡扎菲和穆塔西姆被俘。

卡扎菲遭枪杀,穆塔西姆也死于乱枪。10月23日,过渡委员会宣布解放利比亚,结束内战。但政权倒台后,利比亚陷入派系纷争,三子萨迪流亡,四子汉尼拔入狱,女儿艾莎避难阿尔及利亚。卡扎菲的专权传承给子女,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留下一个分裂的国家。

来源:Wuhaoha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