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
侯中军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80年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确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长期以来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列。然而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外族的入侵,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了鸦片贸易,英国携坚船利炮,迫使中国订立城下之盟,强迫割地赔款。列强接踵而来,通过“一体均沾”,攫取了治外法权、协定关税权等特权。中国从独立的东方大国开始陷入不平等条约的罗网,中国主权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被纳入殖民体系之内,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民族不独立、社会生产落后,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沉沦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阻挡民族复兴的两大障碍。
中华民族的抗争从未停止,自救的努力亦一直在进行,并曾经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求强求富。孙中山先生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聚集起来,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在此时期得以萌发和孕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进一步阐发民族复兴的思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了民族的独立,党的二大通过的最低纲领中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随后又参与改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发动国民革命,号召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为了改变社会生产落后的状况,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经济的压迫,主张收回关税自主权,用社会主义发展实业、推动中国工业化。重任在肩,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大义引领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面对帝国主义霸凌和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阻止了列强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但没有阻止住民族危机的加深。自辛亥革命起,日本试图主导东亚事务,妄图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之上,独霸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在巴黎和会上,日本拒绝归还青岛和胶济铁路。华盛顿会议后,面对国共合作发起的废约运动,日本拒绝放弃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权。当中国致力于国家建设之际,日本将中国独立富强的希望视为其实现侵略野心的障碍。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为转移其国内矛盾和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要求得民族的复兴,首先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和升华了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升华,并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一些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纷纷就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各抒己见,各种民族复兴的宣传和口号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成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通过抗击外敌侵略而实现民族复兴逐步凝练成中国社会的共识。在此民族复兴大潮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复兴的前提,以民族复兴大义感召国民党投身抗日大业,呼吁只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方能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一般有爱国心的人均认为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杀敌“则不仅日本不足惧,我中华民族亦将从此复兴矣”。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中国共产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周恩来在《对日作战刍议》中明确论述了抗战与复兴的关系,提出了经济动员国防化的原则,“它不仅要支持长期的对日抗战,并且要由此达到中华民族的复兴”。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毛泽东等在“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成后宣传内容的指示”中指出,“这个宣言不但将成为两党团结的方针,而且将成为全国国民大团结的根本方计。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之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基础。”
1938年3月底,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吸收了中共中央的建议和要求。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的建议书中提出:当大敌当前山河破碎之时,炎黄子孙,首先是国共两党如能毅然携手共御外侮,在前线共同流血牺牲,奋勇杀敌,在后方共同艰苦奋斗、努力救国,“不仅证实我中华民族的伟大,而且预示我中华民族的复兴”。全面抗战爆发两周年之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再次以民族复兴大义感召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牺牲和韧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同时不放松争取外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根本性地改变了历次对外战争失败的结局,经过战略相持,最终迎来了战略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主要标志,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为:法权不独立,关税不自主,主权不完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了列强自鸦片战争以来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抗战废约。抗战废约的实现,解决了“主权不完整”这一根本问题内最主要的障碍,实现了清末以来中国志士仁人立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夙愿。抗战废约亦因而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处于起点位置,具有基础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取得了丰富的实践,为民族复兴之路完成了理论准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对中国前途和革命道路问题作了系统回答,将党关于现阶段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这面大旗更加鲜明地亮出来,其理论内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中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作了准备;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民族复兴赢得了光明前景。中国通过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完全意义上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直接参与了《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伟大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战争,它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摆脱在旧的国际体系中所处不平等地位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对日作战的彻底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以民族复兴大义,团结国内各党派、各阶层,呼吁打败日本侵略者,先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了关键一步。抗战胜利后,面对冷战格局和强权政治,中国人民通过解放战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近代以来困扰中华民族的两个根本问题获得了解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