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不仅以高铁、桥梁、港口等硬实力设施连接世界,更以中医药、国学等软实力文化影响全球。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在推动国际健康事业、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不仅以高铁、桥梁、港口等硬实力设施连接世界,更以中医药、国学等软实力文化影响全球。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在推动国际健康事业、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中医专家刘学军,凭借数十年行医积累与技术创新,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主题推介重点推荐品牌库,并获颁专属入库ID,公众可在中国网“丝路中国”平台进行查询与验证。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医术与医德的高度肯定,更为他所代表的中医康复理疗事业打开了国际化推广的通道。
从乡村诊室到国家级论坛,从患者口碑到行业认定,刘学军以一颗医者仁心和一双妙手,赢得了社会的尊敬与患者的信赖。如今,他站在“一带一路”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将继续把中医针灸的智慧和温度带向世界的更多角落。
从乡村少年到杏林名家
1965年,刘学军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镇。这里山水相依,民风淳朴,却因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少年刘学军从小耳濡目染乡间草药与推拿的治疗方法,对医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6年,他师从陈清亮,系统学习儿科推拿,打下了扎实的推拿基础。两年后,又拜刘佐廷医生为师,学习中医望闻问切之法。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不仅掌握了诊疗的技术,更在心底种下了“医者父母心”的信念。
二十多年来,刘学军潜心钻研,吃苦耐劳,逐渐练就了独特的针灸技术。他擅长治疗外科急慢性疼痛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疑难杂症。他的医术结合了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药功疗法等多种手段,注重因人而异、辨证施治,深受患者欢迎。
技术创新与学术建树
刘学军的医疗理念,不仅重视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更强调与现代康复理念的融合。他提出的“刘氏神奇功效针灸技术”,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而成。这一技术突出对疼痛源的精准定位,通过经络调理、穴位刺激和综合疗法协同作用,大幅缩短康复周期,并降低复发率。
2019年,他出任中科海峡无痛针灸技术临床示范基地负责人,推动无痛针灸技术在更多医疗机构落地。2020年,他创办刘学军中医康复理疗馆,该馆被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慢性病防治援助工作委员会评为“名医工作站”,成为区域中医康复的重要阵地。
他还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与经验交流,如在国医节名间中医高峰论坛、特色技术交流传承发展合作论坛等场合,分享自己在慢性病防治、筋骨养护等领域的研究成果。2022年,他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首席专家,并被中医祖庭医圣仲景智库聘为优秀专家成员,这标志着他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获得业内权威认可。
公益足迹与医者情怀
在刘学军的理念中,医者不仅是治病救人的专业角色,更是一份守护生命、关爱社会的责任。无论是在家乡的基层义诊,还是受邀到香港卫视进行中医药科普节目录制,他始终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和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
2021年,他担任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国医公益讲师团宣讲专家,通过公益讲座传播中医经典知识,让公众认识到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2023年,他拜国医大师李佃贵为师,进一步提升了学术修养和临床水平,并计划将所学推广至更多中西部地区,改善基层医疗状况。
刘学军常说:“病痛无国界,医者有仁心。”他深知,优质医疗不仅属于城市,更应走进偏远乡村。他带领团队走进山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家庭免费诊治。用他的医术和爱心,让那些缺乏医疗资源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丝路推介:让中医针灸走向世界
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主题推介重点推荐品牌库,是刘学军职业生涯中的又一里程碑。这意味着他的个人品牌和特色针灸技术将获得国家级平台的权威背书,并有机会通过“丝路中国”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医疗合作与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不少地区对中医药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针灸在疼痛管理、康复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医疗机构与患者关注。刘学军计划借此契机,推动与国际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开展远程培训、国际会诊、海外义诊等多种合作模式,让“刘氏神奇功效针灸技术”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
他相信,中医不仅是一门治病之术,更是一种文化桥梁。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秉持“大医精诚”的精神,把中医药的疗效与理念带给更多人,让丝路精神与中医智慧在跨文化交流中互相辉映。
尾声
医之大者,不止于精湛的手法,更在于仁心与担当。刘学军四十余载的行医生涯,是一部从乡村走向世界的中医故事,也是一段用银针和爱心编织的丝路传奇。如今,他站在“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上,不仅是在推广一种治疗技术,更是在传递中国的健康理念与文化温度。
驼铃声远,丝路延长,中医的经络与世界的脉动正悄然相通。刘学军愿以此为桥,让更多人因中医而康健,让更多国家因交流而理解。在时代与历史的交汇处,他以医者的信念,点亮丝路上的一盏长明灯。
来源:中国企业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