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藏中学校2025年暑假红岩雪鹰宣讲团进藏宣讲系列报道二十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14:34 3

摘要:我们的家乡——那曲市色尼区,坐落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的壮美土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一部分”。作为藏北高原的核心区域,色尼区不仅拥有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这两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生命线”,更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神往。这里最令人自豪的,

色尼区两所小学的特殊课堂

——来自那曲宣讲小分队旦增措姆、央金曲珍的宣讲日记

我们的家乡——那曲市色尼区,坐落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的壮美土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一部分”。作为藏北高原的核心区域,色尼区不仅拥有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这两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生命线”,更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神往。这里最令人自豪的,是那一望无际的高原草原,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天地之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母校色尼区第一小学和色尼区罗玛镇小学默默培育着一代代高原儿女。今年暑假,我们在这片养育我们的热土上,用最真挚的情感,向家乡的学弟们讲述我们重庆西藏中学办班40周年的教育故事,在这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宣讲之旅。

第一站:那曲市色尼区第一小学

宣讲员:高2026级2班 旦增措姆

7 月 22 日,我回到了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母校色尼区第一小学。这里不仅是我童年的摇篮,更是奶奶和姑姑倾注半生心血的讲台。当她们听说我要回家乡宣讲时,一句“一定要来我们学校”的叮嘱,像酥油灯般瞬间照进心底,唤醒了藏在深处的牵挂。

踏入教室的瞬间,学弟学妹炙热的目光像穿透云层的阳光,驱散了我所有的紧张。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宣传册翻动的沙沙声,直到学校的宣传片在屏幕上亮起,寂静被一声整齐的“哇”打破。镜头掠过云雾缭绕的歌乐山,掠过窗明几净的实验室,掠过锅庄晚会飞扬的衣袖,好几个同学悄悄地讨论着“食堂还有酥油茶呢!”“我喜欢那个机器人社团……” 他们眼里跳动的震撼与向往,像星星落在草甸上,每一寸光芒都在诉说着对远方校园的憧憬。

宣讲时,那些闪耀的“重庆藏中星光”在教室里流转 ——“这位平措罗布学长,他是咱们学校第一届毕业生……”“丹赳学长从西藏班毕业后,又回到西藏班教书,……”“罗旦学长,是一位藏学专家……”一个个滚烫的故事,在大家心中种下了名为“信念”的种子。

宣讲后,互动环节像炸开的爆米花般热闹。“内地冷吗?”“想家能喝到甜茶吗?”七嘴八舌中,单增一句“姐姐,你去重庆那天哭了吗?”让我鼻尖一酸。这句话像根细针轻轻刺中了我,我忽然想起:“生活老师会存着牦牛肉干,哄那些想家的孩子呢。”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神,我忽然懂得姑姑常说的“每个问题都是一颗待点燃的火种,回答时记得放半颗心进去暖着。”我蹲下身,用他们熟悉的方言慢慢解答,把山城的暖阳、宿舍的灯光、课堂的欢笑都揉进话语里。巧的是,当天恰逢当地小考分数线公布,我由衷希望这场宣讲能化作一股力量,为他们添几分动力、多几分信心。

第二站: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小学

宣讲员:高2026级1班 央金曲珍

我是在那曲罗玛镇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家乡,我总会骄傲地说:“我的根就扎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这次回到母校罗玛镇中心小学宣讲,我带着一个特别的心愿——想让这些和我有着同样高原红脸蛋的学弟学妹知道,雪山之外的世界同样属于我们。

7月28日那天,晨光刚刚洒在校园的操场上,我就听见教室里传来熟悉的读书声。推开门的那一刻,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齐刷刷望过来,那眼神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我。“知道吗?我和你们一样,也在这个学校读过书......”学弟学妹们顿时叽叽喳喳议论起来,纷纷问我哪一年毕业的、班主任是谁、考了多少分等等,我一一作答。我给他们讲了很多外面的故事:丹赳学长坚守三尺讲台,用汗水浇灌出满园桃李;在外交领域,益西加措学长默默守护边境,用担当筑牢国家屏障;在公益领域,扛嘎卓玛学姐怀揣仁心行走高原,将温暖传递到每个角落……说到激动处,坐在前排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姐姐,我也要好好努力,长大做他们那样的人。”

临走时,我给每个小伙伴都准备了一张特别的明信片。上面印着“你是最棒的”“好好努力,争取到内地读书”的鼓励,也有暖心叮嘱和校园景致的介绍。我盼着这些卡片能像方才的故事,化作种子落在他们心间。站在校门口回望,旗杆上国旗在蓝天下哗啦啦地响。我知道,有些梦想的种子,今天已经悄悄落在了这片海拔4500米的土地上。

站在这片养育我们的热土上,看着学弟学妹亮晶晶的眼睛,我们突然明白——这场跨越4500米的宣讲,不仅带去了重庆藏中的教育故事,更带回了家乡的期待。当国旗在蓝天下飘扬,当明信片被小心收进书包,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或许在某个小朋友心里,“去内地上学”不再是一句遥不可及的话,而是一个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梦想。

来源:CQTV教育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