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中皮疹是临床的主要特征之一。《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出,儿童病例皮疹较成人更多见。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或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中皮疹是临床的主要特征之一。《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出,儿童病例皮疹较成人更多见。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或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
抗组胺药物众多,应当如何选择?基于安全性、有效性、剂型适宜、临床使用经验丰富等优势,专家推荐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代表——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为缓解儿童各类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建议优选药物。
基孔肯雅热皮疹的临床表现和对症治疗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间皮肤多正常,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其中,儿童病例皮疹较成人更多见,可见累及面部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斑丘疹、疱疹、褶烂样皮损等。
关于对症治疗,《方案》提出,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或炉甘石洗剂外用。抗组胺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一类抗过敏药,目前已经发展应用到第三代,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因不良反应较前两代更少,从安全性角度对儿童患者较为友好。
儿童如何安全、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
针对儿童如何安全、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的核心期刊《中国合理用药探索》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布《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知多少?》一文给予了指导建议。其中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代表药物——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凭借安全性、有效性、剂型适宜、临床使用经验丰富等优势,被推荐为缓解儿童各类过敏性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卡他症状的建议优选药物。
来源:健康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