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韩国影视作品素以“敢拍”闻名,韩国导演将镜头一次次怼向自己国家的黑暗面,毫不避讳地向外界曝了不少黑料:自揭伤疤短处、嘲讽政府部门、袒露社会问题……这些敢说敢拍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推动了韩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希望她活着的每个瞬间都感到痛苦。
——《退货儿童》
文丨旧故麻袋
∨
众所周知,韩国影视作品素以“敢拍”闻名,韩国导演将镜头一次次怼向自己国家的黑暗面,毫不避讳地向外界曝了不少黑料:自揭伤疤短处、嘲讽政府部门、袒露社会问题……这些敢说敢拍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推动了韩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电影《熔炉》以真实发生在韩国光州的“聋哑障碍人学校性侵案”为蓝本,用聋哑儿童的血泪控诉引发民众联署抗议,最终推动韩国国会在一周内全票通过《熔炉法》。
电影《素媛》改编自“2008年赵斗淳性侵案”,将未成年人在性侵案中遭受生理、心理双重创伤推到台前,直接推动韩国《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的修订,并引入“化学阉割”制度,并将儿童性侵罪的最高刑期从15年提升至无期。
电影《杀人回忆》改编自“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促使韩国国会通过修正案,废除针对杀人犯罪的“25年公诉时效”规定,并加强了对未解决案件的司法审查机制。
电影《玩物》以“女明星张紫妍自杀事件”为原型,通过记者与女明星双线叙事,揭露韩国娱乐圈“性招待名单”背后的财阀操控,直接促成韩国《性骚扰防治法》修订。
如今,又有一部韩剧,一经播出,掀起舆论海啸。
它的播出直接撕开韩国非法领养产业链的骇人内幕,虽然该剧改编自网络漫画,并未给出真实案例参考,但剧集播出不久,“儿童退货”词条在TikTok上播放破百亿,青瓦台请愿板涌进十万条“严查领养机构”联名,司法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已紧急启动“领养制度”调查。
这部靠猎奇视角、出位题材占据当前韩国话题度的新剧,名叫《退货儿童》,从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一部“挑战社会底线”的年度黑马!
该剧讲述的是一群曾被领养却惨遭抛弃、转卖甚至销毁的孩子在挣扎求生后联手展开复仇的故事。
没错,是部复仇爽剧,但它的“爽”终于不再是婚姻里狗血抓马的算计,也不再执着校园霸凌的残忍把戏,而是用社会奇观,吊起你的好奇心,爽,成了一种感官刺激,而非宣泄出口。
编剧真是个大聪明,但联想到韩国国内的厌童程度,只能说这部剧还蛮符合韩国国情的,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敢把“贩卖婴儿”这样的题材摆上台面,可这是韩国,反正生育率都已经是全球最低了,与其让影视作品苦口婆心地催婚催生,还不如用魔法打败魔法。
《退货儿童》有个脊背发凉的设定:上流阶层挑选婴儿基因跟买菜没区别,孩子19岁前可无理由退货,被退货的儿童被称为“瑕疵品”,为了永绝后患,这些孩子都会被塞进铁桶浇灌水泥,进行所谓的“无害化销毁”。
而且退货理由完全由买方说了算,因身体残缺、智力问题退货都算是基操了,甚至连“笑容廉价”都可以成为退货理由,领养家庭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轻松甩掉包袱,然后继续下一轮优质基因的挑选。
泰植大叔最初为了赚钱,在水泥厂做着灌注水泥的工作,这份工作报酬丰厚,老板经常会带着黑色箱子或袋子前来销毁。
其实他心里清楚,这些袋子里装的或许是尸体,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打工准则,他从未问过老板,老板也非常喜欢他这样的员工,给钱超爽快。
直到有一天,本打算将袋子扔进桶里灌水泥的他,突然看到袋子里有动静,好奇心驱使,他打开了袋子,才终于明白,这么多年赚的钱有多罪恶。
袋子里有一个泪眼婆娑的女孩,撕开她嘴上的胶带,她一个劲求饶,泰植大叔于心不忍,救下了孩子。
为了赎罪,他利用工作之便,救下了好几个本应被“销毁”的孩子,并暗中调查,追寻真相,想要找到销毁孩子的邪恶组织复仇。
他分别救下了雅铉、主安、宥娜、成宇,并秘密培养他们,教他们枪法、格斗,侦查技术及反侦察的能力。
这些被救下的孩子都有着悲惨的过去。
雅铉17岁被生母弃养,被标注“无存活价值”。
主安被养父精神虐待,神父领养主安只是为了塑造“慈善家”人设。
宥娜常年遭受校长养父的催眠侵犯,表面“慈父”形象,对宥娜千依百顺,可关怀外表下藏着虚伪和别有用心,彻底“玩腻”后,像丢垃圾一样,将其抛弃。
成宇曾是政治家养父拳脚下的“表演道具”,被要求戴上狗链趴地上吃饭。
身处上层社会的上流阶层挥金如土、耽于享乐,通过领养小孩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社会资本”与“身份标识”,提升公共声誉,塑造个人形象。
11岁的时宇本是养母精心挑选的高智商“优等小孩”,被领养后,养父母对时宇的照顾无微不至,但他的学习能力与成绩令养母担忧。
一次公开课的失望表现,让养母颜面尽失,课后养母极力争取,可老师仍委婉拒绝了“时宇继续在校就读”的请求,并表示时宇智商不够格。
仅仅因为老师一句话,养母当即下决心放弃时宇,他们在抚养时宇倾注了无数心血,花费了不少钱,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个“瑕疵品”。
售后处理时,时宇被泰植大叔救下,但由于年龄太小,一时间无法接受被母亲抛弃的事实,依然选择相信养父母。
最后跑去电话亭拨通了养母的电话,可就是这一举动,暴露了泰植大叔的身份,同时也暴露了其他被救孩子的藏身之地。
事后泰植大叔遭组织杀手追杀,车毁人“亡”,没了大叔的庇佑,五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开始逃亡,他们并不想就此罢休、过东躲西藏的生活,一致认为应该找到真相,为泰植大叔和曾经遭受虐待的自己复仇。
为什么会有如此“邪恶”的题材?剧中曾提及一则理论:婴儿工厂,就是所谓“完美基因进化论”,指的是劣等基因会被淘汰,唯有优良基因得以存续。
以前老一辈信奉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强调父母本身对子女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的重要性。
可现在,社会信奉的是“精英教育”,哪怕是只赚皮毛的打工人,也会花费大量的教育支出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去争一争,卷一卷,指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打破阶级固化。
随着社会精英越来越多,“基因论”在精英群体中尤为盛行。
《退货儿童》剧中更是将上流精英阶层对这一观点的信奉推上了新高度,剧中领养人的身份大多是光鲜亮丽,有政客、校长、医生……但他们背地里却是恋童癖变态、家暴狂、PUA达人……
虽是虚构故事,但每个细节都透出着诡异的写实味,他们对“完美基因”深信不疑,执意要将所谓的“劣等基因”扼杀在摇篮中。
可当孩子们沦为商品,被贴上特定标签和价格时,便再难被视作“人”看待。
剧中参与买卖的人不仅无恶不作,更漠视生命,这些伪善者披着“慈善”外衣,做着令人发指的恶事。
该剧题材辛辣、尺度大胆,聚焦社会灰色议题,揭露从代孕到领养、弃养的非法产业链,不仅颠覆三观、揭露人性之恶,更揭开了“领养神话”的糖衣。
或许大家会以为,电视剧只是被创造的艺术形式,为的就是博眼球,攒流量,但艺术源于生活,真实世界的残酷可能更让你毛骨悚然。
今年5月,韩国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历经两年调查后发布重磅报告,揭露韩国政府数十年来纵容私营机构以“跨国领养”名义系统性“贩卖儿童”的惊人事实。
私营领养机构通过伪造“弃婴证明”、虚构“儿童身份”等手段将儿童贩卖打造成“暴利产业”。
报告显示,1955年至1999年间,至少14万名韩国儿童被送往欧美国家。
在已公布的案例中,有367名被收养者声称,自己的身份被篡改,并被集体登记为“孤儿”。
正如剧中呈现的儿童福利机构,这些机构表面上以专业领养服务成为精英家庭的首选,工作人员扮演着为孩子谋福利的“暖心妈妈”,背地里却隐藏着从事“儿童买卖”的阴暗勾当。
不过该剧后续表现比较乏力,虽然逃亡五人组在和组织杀手较量过程中战斗力超强,但每次都能逃脱,有太多的巧合,太多的主角光环,后面还闹出了“第8集大结局被提前到第6集播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大乌龙,导致剧集背上了“草台班子”的标签,影响了它的后发力。
但有一说一,有人愿意将这样的题材拍出来,敢于顶住舆论压力,将整条产业链模拟出来,已经是奇迹般的存在。
世界上有多少阴暗的角落还未被看见,有多少灰产还在滋长,又有多少“萝莉岛”、“福利机构”正在发生残酷的事,多少未成年人正在遭受伤害……希望更多的影视作品可以直面黑暗,揭露黑暗,反击黑暗。
希望社会对孩子多一点善意,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点仇视和厌恶,也希望所有的孩子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成长。
来源:旧故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