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大爷饭后常含一片西洋参,两年后身体出现了这些变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12:49 2

摘要:谁能想到,一样看似“补气”的保健品,含多了却可能惹出事端?西洋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说法,是一种性凉、味甘微苦的中药,多用于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听着挺温和,实则暗藏门道。

谁能想到,一样看似“补气”的保健品,含多了却可能惹出事端?西洋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说法,是一种性凉、味甘微苦的中药,多用于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听着挺温和,实则暗藏门道。

62岁的老王,退休后养成一个习惯——每顿饭后都含一片西洋参,两年下来,身体确实有了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变好”还是“变坏”?这事儿,真得掰扯清楚。

不少人眼里,西洋参是个“万金油”,上火了吃它,乏了吃它,感冒了还吃它。但真这么神?别被广告忽悠了,药三分毒,补也得分人、分时、分量用。

老年人补气养生是好事,可用错了方式,反倒成了“慢性消耗战”。这不,老王这习惯看着无害,实则背后藏着不少健康隐患。

这几年,西洋参的销量火得很,尤其是节假日前后,药店门口排起长队,都是买来孝敬老人的。可你知道吗?国家卫健委在《老年营养指导》中明确提醒:老年人补品摄入应根据体质、基础病情况科学选择,不能盲目“补”。

那西洋参到底适合哪些人?含一片真的能“养命”吗?咱就从老王的“变化”说起,把这事掰开揉碎讲明白。

他一开始只是觉得饭后嗓子干,邻居说西洋参含着能“生津止渴”,于是买了点含着试试。刚开始还真挺舒服,口不干了,人也精神了。可过了几个月,问题来了。

最先变的是睡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踏实,人还容易烦躁。后来体检一查,血压比以前高了不少,心率也快了十几下。

这让他纳闷了:西洋参不是补气的吗?怎么倒让人心慌慌的?医生一句话点醒他:“你这不是虚,是阴虚夹热,西洋参越补越上火。”

这里得解释清楚,中医里讲的“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西洋参主要补气养阴,性属微寒。可问题是大多数老年人不是纯虚,而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用错了药,就像油锅里加水,炸锅。

再说西洋参的成分,它里头有皂苷、黄酮、挥发油,还有点微量元素。听着挺高端,但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并非“无害”,特别是皂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短期内提神,长期可能刺激中枢神经,让人心悸、失眠,甚至影响血压稳定。

中国药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每日服用超过3克西洋参的人群中,有超过22%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反应,常见如失眠、心跳加快、焦虑等。

那老王这两年身体的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睡不好,血压飙,整个人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到后来,他自己都不敢再含西洋参了。

有人要问:那是不是西洋参不能吃了?也不是这么说。

关键是得“看人下菜碟”。

身体虚冷、常乏力、口干舌燥、动不动就感冒的人,短期小剂量使用,可能真有点效果。但要是你本身体热、舌红苔黄、常口苦便干,那就别碰这凉性补品了。

还有一点很关键,西洋参是“药食两用”,但不是“日常可嚼”。含着、泡着、炖着,方式不同,吸收效果和副作用也天差地别。

像老王那样饭后一片含着,看起来没喝下去,实则口腔黏膜吸收快得很,比泡水喝还猛。每天三顿饭,三片西洋参,等于给身体悄悄加了剂负担。

而且老年人代谢慢、肝肾功能下降,这些活性成分更容易在体内“堆货”,久而久之,小毛病变大问题。

再说句大实话——真正适合长期补养的,不是一味依赖西洋参,而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再辅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的中药调理。

光靠西洋参补,不如每天睡够七小时、晒晒太阳、少吃油炸。这才是最顶级的“养生方”。

顺带说一句,很多人以为“补药不伤身”,其实“补”也是种刺激。身体没病,补多了反倒乱了内分泌。

中国中医科学院曾在《中医药导报》上发布一项研究,指出:在某些内分泌紊乱、肝功能异常的老年人群中,长期服用西洋参可导致肝酶水平升高,甚至出现肝细胞损伤迹象。

所以别把西洋参看得太“神”。它不是万灵丹,更不是长命药。

不少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就该补”,其实这观念也得修一修。真正的“补”,是把身体机能恢复到该有的水平,而不是一味地往里塞东西。

再回到老王身上,后来他停了西洋参,听了医生建议,改成晚上喝点桂圆红枣水,早上出门走半小时路,没几个月,睡得香了,血压也稳了,人整天笑呵呵的。

这事儿咋说呢,西洋参不是坏东西,但用错了人、错了法,那就不是补,是添乱。

如今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什么“增强免疫”“延年益寿”,听着都动心。但你得明白,保健品不是药,不能预防病,更不能治病。

别信“人家吃了有效果,我也能吃”的逻辑。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你是“寒底”还是“火气大”,得分清楚再决定补不补、怎么补。

再好的药,吃错了就是毒;再普通的食材,用对了也是宝。

一句“含片西洋参治百病”,听着顺口,其实掩盖了太多健康误区。

要我说,咱老百姓最该补的,不是参,不是虫草,而是“对自己身体的了解”。

多动动,多问问医生,别迷信偏方,更别随便跟风。身子是自己的,出了问题,谁也替不了。

别看只是含一片参,背后道道不少。想健康,就得长点心,听点劝,别光图一时“补”个痛快。

真想让老年过得舒坦,关键不是“补多少”,而是“少折腾”。

参考文献:

[1]李海龙,王东,李娟.西洋参中西医综合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9):118-120.

[2]田玉霞,付红艳.老年人中药进补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9):4890-489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