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ikTok的一支爆火视频中,义乌制造的光伏风扇帽,让一美国大叔在自家后院烧烤时乐成了表情包。
快要热化了的大夏天,
有没有什么“神器”,
能够“头顶生风”,
还不用插电,随时随地都管用?
义乌还真鼓捣出来了个“光伏风扇帽子”,
头顶两块太阳能板,
把创新,按照需求“拼”起来,
拼出了精准吹到脑门的凉风。
01
爆单!
美国大叔后院乐成表情包
TikTok的一支爆火视频中,义乌制造的光伏风扇帽,让一美国大叔在自家后院烧烤时乐成了表情包。
仅仅24小时,视频被疯传900万次,28天卖了一万多顶,冲上美国TikTok销量总榜第27名。
义乌工厂的缝纫机踩得直冒烟,订单排到了八月份仍然供不应求。
“就像随身戴了个小空调!”老外们留言夸赞。帽檐的内侧藏了俩小风扇,由头顶的光伏板太阳能驱动,阳光充足时无限续航,阴天插根USB接着转,还带挡位调节,精准踩中欧美家庭喜欢庭院烧烤、徒步露营等遮阳+降温的需求。
一场传播,瞬间点燃了需求火山。
一顶带风扇的帽子而已,怎么就成了美国夏日的“顶流”?这里面藏着中国创新最该有的样子——能直击需求痛点的创新,才是真的能打。
02
痛点!
光伏帽为何成美国“顶流”?
义乌小商品的口碑能在全球屹立不倒,靠的绝不是纯便宜,而是一套“需求理解+快速响应”的“肌肉记忆”,去迅速捕捉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需求——怕蚊子咬,就搞带驱蚊片的手环;怕外卖洒汤水,就做密封餐盒;全球升温加剧,就给帽子装光伏风扇。
差距在哪?不是人家运气好,是人家找对了需求痛点。
传统思维总觉得“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但,创新的底层逻辑同时也是:把别人没做好的事,做透。
美国人不是没见过风扇,也不是没见过帽子,只是没人把两者结合得这么顺——顺到刚好解决“户外暴晒时的凉爽需求”。
近些年总有人说“生意不好做”,光伏行业尤其典型:产能过剩,深陷同质化竞争泥潭,企业挤在红海里打价格战。
卷成本、卷价格、卷下限......卷得裤腿都提不上去了,还在泥潭里打滚。
这叫什么?叫典型的“内卷式消耗战”,却忽略了“发电之后怎么管好”这个环节。
很少有人注意到,光伏运维领域,其实藏着巨大的需求缺口。
03
破局!
运维系统终结光伏“内卷战”
电站业主真正怕的,不是设备的贵贱,而是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是跨区域管理的人力成本,是数据混乱带来的决策难题。
普通的人工运维,巡检效率低不说,设备故障往往要等出问题才发现,运维跟不上,再牛的设备也跑不出好效益。
而能环宝的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就是把这些“怕”,变成了“不怕”。
对于能环宝来说,电站建起来,只是开始。
别人卷设备,NiOS™系统卷“怎么让设备一直好好干活”;别人拼价格,NiOS™系统拼“怎么帮业主降本增效”。
光伏行业现在就缺这个劲头。
NiOS™系统把智能监控、AI 算法和自动报警机制拧成一股绳,在云端搭建“神经中枢”,把这些分散的痛点串起来解决,让AI算法跑在真实数据上,把运维决策压缩到“分钟级”。
让电站多发电、少花钱,这就是真金白银的价值所在。
创新的高光时刻,都诞生于这些俯身解决具体需求的瞬间。
04
土壤!
真正的创新,扎在需求里
那些能真正站稳脚跟的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长在需求的土壤里,扎得深,长得稳。
回头再看那顶在TikTok爆火的光伏风扇帽,它的逆袭一点都不意外。
美国人想要一顶省事又凉快的帽子,电站业主想要一套省心又高效的运维系统,这些需求从来都不复杂,复杂的是对需求的较真和对创新的初心。
当行业在抱怨“需求见顶”,能环宝早已精准识别出了“需求痛点”,并用技术把它撑成一条充满价值的新赛道。
就像能环宝副总裁韩菲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谈到的:
“能源创新的终极价值,在于洞察、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实需求’。”
“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识别并满足‘真需求’,更需要我们始终秉持初心。”
毕竟,能让生活更方便的需求,永远有市场;能让行业更高效的需求,永远有未来。
来源:能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