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筑牢大国粮仓的滨城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1:13 2

摘要: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从黄土地上的精耕细作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从田间管理到市场流通,滨城区用系统性思维破解粮食安全难题,为粮食主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从黄土地上的精耕细作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从田间管理到市场流通,滨城区用系统性思维破解粮食安全难题,为粮食主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滨城区将耕地保护视为头等大事,通过定期检查土地状况、推进生态化整治,让传统农田变身“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面对种业“卡脖子”问题,当地打破依赖进口的困局,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小麦品种,让“中国田”长出“中国种”。智慧农机驰骋田野,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无人机植保高效作业,科技力量让“汗水农业”转向“智慧农业”,为粮食稳产高产注入持久动能。

粮食流通环节的改革同样彰显智慧。滨城区创新市场化收购模式,建立粮食信用保证基金,以“政府信用”撬动信贷规模,既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又保障农民收益。通过“三免一加”优惠政策,农户每亩小麦可增收数百元;全国首创的信用基金收购模式,累计带动农民增收超五亿元。当135辆运输车、千余辆冷链车组成的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当198家应急网点日配送能力超两百吨,粮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被牢牢筑牢。

产业链的延伸升级释放出更大价值。一粒小麦在滨城区经历“粮头食尾”的蜕变,被加工成百余种产品,副产物“变废为宝”的循环模式让附加值成倍增长。三产融合示范园链接上下游数百家企业,小麦加工能力达百万吨级。这种全链条增值效应,既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制度保障是粮食安全的根本支撑。滨城区将粮食安全纳入党政同责考核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形成全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工作格局。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全民行动,到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宣传,节粮爱粮理念深入人心。当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粮情,当“五代服务”降低产后损耗,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让粮食安全既有“当下粮仓”的底气,更有“未来粮策”的远见。

实践证明,粮食安全治理需要统筹兼顾与创新突破。从田间到市场,从科技到制度,每一步都紧扣民生需求。站在新起点,唯有继续深化农业改革,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才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