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翠爆火 警惕“B+C”翡翠鱼目混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1:19 2

摘要:近期,线上的各大珠宝直播间里掀起了一阵非洲翠热潮。这种产自非洲南部巴伯顿・玛空瓦山脉的石英质玉石,以其与翡翠极为相似的外观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在珠宝市场走红,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眼中“翡翠平替”的不二之选。然而,随着非洲翠的爆火,一些不良商家却动起了歪脑筋。记者在多

图为某主播正在展示冒充非洲翠的“B+C”翡翠

近期,线上的各大珠宝直播间里掀起了一阵非洲翠热潮。这种产自非洲南部巴伯顿・玛空瓦山脉的石英质玉石,以其与翡翠极为相似的外观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在珠宝市场走红,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眼中“翡翠平替”的不二之选。然而,随着非洲翠的爆火,一些不良商家却动起了歪脑筋。记者在多个线上平台的直播间里看到,已经有商家将经过酸洗、注胶、染色处理的“B+C”翡翠(假冒天然翡翠)当作非洲翠进行售卖的情况,通过“厂家直销”与“高性价比”的话术,企图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整个珠宝市场的秩序。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选购珠宝首饰的标准就是“好看”和“便宜”,他们很难仅凭肉眼分辨出真正非洲翠与经过处理的“B+C”翡翠的区别。因此,一旦上当受骗,不仅经济上遭受损失,还可能因为佩戴含有有害物质的假冒饰品,使身体健康受到潜在威胁。

科技与狠活包装的“李鬼”

有业内人士指出,“B+C”翡翠在宝玉石行业里并不是什么新产物,之所以在市场泛滥多年,主要原因是其外观好看、价格低廉。以往“B+C”翡翠主要用于冒充天热翡翠,随着消费者对于翡翠的了解不断加深,对其品质和价格早已熟知,现在,几百元购买帝王绿翡翠的直播套路,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了。但非洲翠的爆火,让“B+C”翡翠又重新找到了可乘之机。非洲翠作为宝玉石中的“新宠”,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消费者,但一些消费者并没有见到过非洲翠的实物,只是听说非洲翠便宜,可以作为翡翠的“平替”,对非洲翠具体什么样子、什么价格、什么特点根本不了解,因此一些商家便开始将“B+C”翡翠包装成非洲翠进行销售。

那么,什么是“B+C”翡翠呢?消费者又该如何辨别呢?

该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B+C”翡翠并非天然玉石,而是将天然原石经过化学处理的产物。造假者通常会选用品质较差的天然翡翠、石英岩玉,通过酸洗、注胶和染色等一系列化学加工手段,改变其原本的色彩、种水和光泽,使其看起来更接近高档天然翡翠。

从外观上看,“B+C”翡翠颜色过于艳丽、均匀,缺乏天然翡翠色彩过渡的层次感与自然灵性,其颜色往往浮在表面,呆板生硬。在透光观察时,可以看到这类翡翠的内部结构被破坏,原本的纤维交织结构变得松散,常呈现出类似“蜘蛛网”状的酸蚀纹,且因注胶会出现充填物残留的特征。同时,“B+C”翡翠由于经过酸洗注胶,其表面光泽偏树脂光泽,不如天然翡翠的玻璃光泽明亮。

此外,销售价格也是辨别“B+C”翡翠的关键。以“高冰飘花”手镯为例,这种天然翡翠手镯的价格往往在大几千元至万元以上,非洲翠的价格也基本在千元以上,而相似的“B+C”翡翠手镯的批发价格,却只有几十元甚至十几元。一些主播在直播中,打着“厂家直销”的旗号推销“名贵珠宝”,实际上就是一个营销噱头。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珠宝行业的价格也变得极为透明,消费者甚至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公盘上最新成交的原石价格。可以说,高品质的翡翠和非洲翠,其原石的价格都不会很低,因此消费者遇到以各种原因进行低价销售高档翠玉的直播,就应该引起警惕。

“不提倡大家选购‘B+C’翡翠,并不是鼓励消费者都去购买高档翡翠,主要是长期佩戴‘B+C’翡翠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或存在安全隐患。‘B+C’翡翠在酸洗的过程中,会使用强酸对原石进行腐蚀,之后在染色、注胶等工艺环节中还要添加含有大量有害成分的化学物质。长期佩戴‘B+C’翡翠,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刺激皮肤,引发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对人体造成损害,危害身体健康。可以说,戴个玻璃手镯,都要比戴‘B+C’翡翠安全。此外,从经济角度来看,‘B+C’翡翠其本质是经过化学处理的低质品,毫无收藏价值与保值能力,消费者若以高价购入,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B+C’翡翠因结构被破坏,质地变脆,在日常佩戴中容易出现断裂、变色等情况,难以长久保存。”该业内人士说道。

混淆视听的销售模式“很刑”

针对线上商家通过直播,将“B+C”翡翠冒充非洲翠进行销售的现象,北京柏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发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播间商家将“B+C”翡翠冒充非洲翠进行销售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欺诈。从民事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欺诈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受到欺诈的情况下购买了商品,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并要求商家返还购物款项,同时可以主张商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以弥补自己的损失。从行政监管层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涉事商家展开调查。一旦查实商家存在欺诈销售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吊销商家的营业执照,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孙发耀律师特别强调,如果商家的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还可能触犯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越高,刑罚也会越严厉。

同时,孙发耀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珠宝玉石类商品时,务必保持警惕,不要仅仅因为主播的一面之词或者看似诱人的价格就冲动下单。购买前要仔细查看商家提供的商品鉴定证书,尽量选择具有权威资质认证的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同时,可以要求商家提供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地、成分、品质等级等,并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和购买凭证。如果发现购买到的商品与商家描述不符,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消费者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 记者 贾淘文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