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推进,又或是算力中心逐步从云计算向边缘计算的逐步转移,技术迭代的步伐从未停止。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推进,又或是算力中心逐步从云计算向边缘计算的逐步转移,技术迭代的步伐从未停止。
当下,边缘算力市场正快速增长,预计2024-2029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从600亿美元增至1100亿美元。
边缘算力主要由SoC芯片提供,瑞芯微、全志科技、恒玄股份等公司,都在此有所布局。
不过,边缘算力的应用场景更丰富,虽然上述公司的产品线覆盖范围很全面,但技术侧重、擅长领域也有区别。
瑞芯微成功打入汽车电子、工控市场,恒玄股份在AI耳机领域技术实力、客户资源更好一些;晶晨科技产品更倾向于智能家居;全志科技的SoC产品也较为全面,可应用于穿戴设备、汽车等场景。
这其中,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像一对“相爱相杀”的好兄弟。
这两家公司很有意思。
2015年瑞芯微营收并不如全志科技高,在2015-2019年间,二者营收规模呈现出“你争我赶”的情形。
直到2020年后,瑞芯微以18.63亿的营收反超全志科技,此后便一直保持领先态势,两者的收入差距也逐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瑞芯微依旧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公司当期实现营收8.85亿,同比增长62.95%;实现净利润2.1亿,同比大增209.6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瑞芯微不仅反超了全志科技,还稳定住领先地位。
瑞芯微,都做了什么?
公司2001年成立,最初是在音频领域起家的,后面切入视频图像处理领域,与全志科技的发展历程比较相似。
随着AIoT行业快速渗透,瑞芯微加大了在此处的研发投入,深度布局AI算法等技术。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64亿,研发费用率连续十年保持在20%左右。
而公司经营规模的壮大,究其根本还是在产品上。
从瑞芯微的业务布局中,我们或许能窥见其弯道超车的奥秘。
平台化布局。在AIoT SoC芯片领域,公司致力于打造出“高端-中高端-中端-入门级”芯片产品的全系列布局。
以RK35系列部分产品来看:
RK3506是入门级处理器,拥有三核CPU;RK3576搭载八核CPU,采用先进制程,属于中高端产品;RK3588则是高端产品。平台化布局,有利于产品的组合式销售,达到“1+1>2”的效果。
RK3588,作为公司旗舰产品,在多个产品线上迅速突破,品牌影响力较强。可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的RK3588M,已搭载十余款车型,成功打开了汽车电子市场。
能被称为“拳头产品”,RK3588有何实力?
从性能指标上看,RK3588制程已经达到8nm,内置6TOPS算力,性能表现要优于晶晨股份和全志科技的旗舰产品。
虽然综合实力暂时不及华为海思、联发科的产品,但也有了与之叫板的底气。
不仅如此,2024年RK3588M还获得了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颁发的“2023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卓越创新产品奖”。
公司的RK2568、RK2258等产品,也在仪表盘和多媒体中控等领域,与不少整车厂达成合作。
除了过硬的产品性能,这三个财务指标的变化,也给了瑞芯微充足的底气:
一个是,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
2024年瑞芯微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高达13.79亿元,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其回血能力增强的体现。
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也为其带来充足的现金储备。截至2024年末,瑞芯微货币资金高达20.72亿元,这也是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账上最富裕的时刻。
一个是,盈利能力指标。
我们常用的盈利能力指标有毛利率、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OE。
此前由于终端需求疲软,瑞芯微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后面,凭借RK3588等AIoT芯片的放量以及行业需求回暖,2024年瑞芯微毛利率增长至37.59%。
净利率也从2023年的6.32%一举提升至18.97%,同一时间段内,ROE也从4.51%攀升至18.01%。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瑞芯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增长至40.95%、23.67%,反映出下游产品需求的强劲。
凭借RK3588的强悍性能带来的溢价能力,2024年起,瑞芯微的毛利率成功超过全志科技、恒玄科技、晶晨股份等可比公司,此后便一直领先。
一个是,营运能力指标。
对高端AIoT芯片的深耕叠加端侧AI需求的释放,瑞芯微的资产周转也开始加速。
2023-2024年,瑞芯微存货周转率从1.92次提升至1.03次,固定资产周转率也从40.76次增长至81.01次,周转速度大幅提升。
瑞芯微是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主营业务就是应用处理器SoC芯片和周边配套芯片的设计。
可是,一招鲜真能吃遍天吗?
大概率可以。
准确地说,瑞芯微所生产的AIoT SoC产品,是一大类芯片,而非某一种特定用途的芯片。这类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据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可达1.06万亿美元,预计2029年增至1.56万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2%,SoC芯片用量会随之增长。
再加上,从过往趋势来看,汽车电子用量也在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的成本比重,可达到50%,这也将带动车规级SoC芯片的用量的增加。
鉴于瑞芯微RK3588M等产品已经进入部分整车厂的供应链,在汽车电子用量增加的趋势下,公司这部分业务的营收有望提升。
AIoT方兴未艾,AI眼镜、AI耳机等多种智能穿戴设备,都是初步渗透的阶段,还未完全开启放量。
来源:小象说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