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都受困于一种舆论引导,那就是比亚迪的新车能够做到“电比油低”,核心原因就是比亚迪偷工减料!甚至有一些车企的大佬们信誓旦旦的表示,反正自己做不到,比亚迪是怎么做到不偷工减料,新车价格还能持续走低的,不知道!言下之意说,整个行业都做不到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都受困于一种舆论引导,那就是比亚迪的新车能够做到“电比油低”,核心原因就是比亚迪偷工减料!甚至有一些车企的大佬们信誓旦旦的表示,反正自己做不到,比亚迪是怎么做到不偷工减料,新车价格还能持续走低的,不知道!言下之意说,整个行业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比亚迪凭什么可以?
也有网友反击:要是个车企都能想得通、做得来,那是个车企就都能年销量400万辆了……
实际上,关于偷工减料的问题,比亚迪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面解释了,但是没有用,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已经认定的事情。不过好在,很多消费者选择了用钱宝投票,一年比一年更多的销量,似乎已经说明问题了。
早在去年的时候,美国就有一家叫Caresoft Global的汽车研究公司,把一辆比亚迪海鸥给“大卸八块”,这家机构也非常想搞明白比亚迪的车为什么能做到价格如此低,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结果拆开之后,结果令人惊叹,比亚迪海鸥的动力电池被焊接得密密麻麻,焊点数量比同等级别的本田飞度多了30%左右,就连最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电池散热板,也都采用了成本更高的铝合金,而不是廉价塑料。此种情况出现在这辆7万级车型的很多方面,这辆车的整体用料和工艺都要比同等级别的车厚道很多,完全看不出偷工减料的意思……
这位机构的一位工程师表示,他们把车翻了个遍,连最不起眼的密封条都是高级货,而不是回收再利用材料,这些材料放在欧美车上,起码得卖20万以上的车,才会舍得用,他们拆车之前预设的结果,也就是之前的补贴,会让比亚迪等国内车企在产品和技术上躺平,但是没想到连最入门的车型,用料和工艺还能这么硬核。
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老美和“川宝”死活不让国内电动车进入北美市场了吧?这些玩意一进去,欧洲、日本、美国那些燃油车还有啥竞争力,差不多就是被“一招秒”的下场!
当然了,对于熟悉比亚迪的朋友们来说,比亚迪是如何在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还能把产品做硬核的,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讲究的就是个“万事不求人”和“力大砖飞”呗……
所谓的“万事不求人”,指的就是比亚迪的核心部件,都是自己造的,比亚迪给起了个挺唬人的名字,叫垂直整合!比亚迪将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全部自研自产,一下子就能省好多钱,尤其是电池,这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最贵的单体零部件,比亚迪连这玩意都是完全自产自销,顺便对外销售,从电池厂到主机厂,完全就是左口袋掏右口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上游材料成本价格一下降,直接就能传导到整车成本这边。
而“力大砖飞”,则是比亚迪的产销量提升太快了,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是302万辆,而到了2024年就超过了400万辆,可以这么说,不管多大的研发成本,均摊到每年400万辆新车上,也都被摊得不剩多少了。很简单的道理,比如去年一项研发花了4000万元,均摊到比亚迪每辆车上的成本是10块钱,但是某个车企去年只卖出了100万辆新车,那么摊到每辆车上就是4块钱,差额就是3块钱,区别就是这么明显了。
所以其实对于比亚迪来说,整体的风格和特斯拉是有些相似的,特斯拉将成本变化和产品价格完全挂钩,有些时候甚至连汇率都算上了,而比亚迪也是在价格变动上反映成本变化,只不过比亚迪拥有自己的核心供应链,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都自己造,甚至包括芯片,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的车辆价格能够持续下探,一点不稀奇。
来源:小李车评李建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