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么个能力(二)(小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08:41 2

摘要:林岚和陈峻拆掉的,远不止是墙上的标语横幅。那个塞满补习广告、励志语录的储物箱,被彻底清空,挪到了地下室最深的角落。客厅墙壁空了出来,大片留白,像一块刚刚腾出的荒地,等待着新的播种。空气里某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绷感,也随之消散,仿佛推开了久闭的窗,让清冽的风涌

只有这么个能力(二)

林岚和陈峻拆掉的,远不止是墙上的标语横幅。那个塞满补习广告、励志语录的储物箱,被彻底清空,挪到了地下室最深的角落。客厅墙壁空了出来,大片留白,像一块刚刚腾出的荒地,等待着新的播种。空气里某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绷感,也随之消散,仿佛推开了久闭的窗,让清冽的风涌入。

陈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他不再在入校前十分钟才在楼下小卖部的灯光里狂补作业,而是每晚准时坐在书桌前。只是,那书桌摊开的,除了学校那些始终让他眉头紧锁的课本试卷,更多时候是一张张画满奇异符号的电路图纸,或是一块块焊着各种小零件的绿色板子。台灯的光晕,柔和地笼罩着他专注的侧脸,那是一种林岚在过往无数张成绩单上从未见过的神情——不是敷衍,不是麻木,而是沉浸其中的、带着光亮的探索。

期中考试的成绩单依旧准时送达。陈默的名字,依旧固执地停留在最后几行。语文、英语的分数低得刺眼,数学勉强在及格线上挣扎。林岚捏着那张轻飘飘又重逾千斤的纸,指尖冰凉。她深吸一口气,目光艰难地向下移动,掠过那些刺目的红色数字,最终定格在物理那一栏——一个鲜红的、饱满的、几乎要跃出纸面的满分。

“物理……满分?”林岚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轻颤。她想起深夜书桌旁那些复杂的图纸,那些细小的元件,那些焊锡融化时升腾起的微弱青烟。

陈默从房间里探出头,脸上没什么波澜,仿佛早已预料到其他科目的结局,只对那个满分流露出一点意料之中的平静。“嗯,”他应了一声,随即又缩了回去。片刻后,房间里传出一阵断断续续、略显生涩却异常认真的笛声——那是他调试电路太久,手指僵硬时,用来放松神经的方式。笛声清越,像某种无声的宣告,穿透了成绩单带来的沉重阴霾。

这微妙的平衡并未持续太久。重点班的班主任王老师,一个将升学率奉为圭臬的中年男人,终于无法容忍陈默的“不务正业”。一次突击检查晚自习,他当场没收了陈默藏在课本底下正在焊接的电路板,连带着那张画满心血的图纸。第二天,林岚和陈峻就被“请”到了学校。

王老师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将那块电路板和图纸像呈堂证供般推到他们面前,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充满谴责:“陈默家长,你们看看!这就是他晚自习干的好事!成绩都垫底了,心思还放在这些歪门邪道上!马上高三了,时间就是命!他这样下去,别说重点大学,连个像样的本科都悬!这东西,”他重重地敲了敲那块绿色的板子,上面的小元件显得脆弱又格格不入,“能当饭吃吗?能给他高考加分吗?”

林岚看着那块被粗暴对待的电路板,仿佛看到了当年被自己撕碎扔进垃圾桶的《蜗牛观察日记》。一股强烈的、迟来的保护欲猛地攫住了她。她抬起头,迎上王老师咄咄逼人的目光,语气出乎意料地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强硬:“王老师,这块板子,还有他画的这些图,是他花了心思、认认真真做出来的东西。它不是歪门邪道。”她停顿了一下,清晰地说,“我们当家长的,现在支持他做他真正投入、真正喜欢的事情。高考很重要,但孩子能找到自己愿意钻研的方向,同样重要。”

王老师错愕地看着她,仿佛不认识眼前这个曾经只会为儿子成绩焦虑到失态的母亲。陈峻站在妻子身边,没有多余的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无声地传递着支持。

陈默被允许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几乎是个奇迹。备赛的日子,时间像被拧紧的发条。深夜的书房成了他的主战场。桌上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另一边则是摊开的电路图、测试仪器和半成品的信号发生器。他像一个在峭壁上寻找支点的攀岩者,一边要抓住应试的绳索防止坠落,一边要奋力向上,去够他心中那个闪烁着微光的目标。疲惫是常态,常常伏在桌上就沉沉睡去,手里还捏着焊锡笔,或是压着一张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

林岚不再催促他做题。她学会了在他伏案太久时,悄悄放一杯温牛奶在他手边。陈峻则笨拙地开始学习辨认那些拗口的电子元件型号,利用下班时间跑遍电子市场,只为找到儿子图纸上标注的一个稀有电阻。那个曾经贴满“奋斗”字条的位置,现在挂着一本崭新的日历,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唯一日期,是省科创大赛决赛日。

决赛现场,气氛庄重而紧张。穿着校服的陈默站在展位前,调试着他命名为“风语者”的信号发生器。他设计的这个装置,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独特的滤波电路和反馈机制,极大提升信号的纯净度与频率稳定性。当评委老师走到他的展位前,他深吸一口气,按下启动键。示波器的屏幕上,一条异常清晰、几乎没有任何毛刺和抖动的正弦波完美地呈现出来,像一条被驯服的、光滑流淌的银色河流。他流畅地讲解着电路设计中的独创思路,如何解决常见信号源容易受到环境电磁干扰导致波形畸变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巧妙的反馈设计让频率稳定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评委俯身仔细看着示波器上那条堪称教科书般完美的波形,又拿起那个其貌不扬、却凝聚了少年心血的装置,反复端详内部精巧的布局,眼中满是激赏。他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校服、眼神明亮却难掩青涩紧张的少年,没有问复杂的技术细节,反而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小伙子,你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开心吗?”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一种纯粹的光芒从他眼底绽放开来,驱散了所有的紧张。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笑容真诚而灿烂:“开心!特别开心!就像……就像它在跟我唱歌一样。”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那里放着他那支旧笛子。老评委看着他的笑容,也笑了,意味深长地说:“听见了,我们都听见了。这板子上的‘歌’,唱得又准又稳,很好听。”他郑重地在评分表上写下了分数。

金色的秋天,一封特快专递送到了陈家。林岚的手在签收时抖得几乎握不住笔。拆开信封,那薄薄的一张纸,承载的分量却足以改变一个少年人生的轨迹——全国顶尖理工科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原因那一栏,清晰地印着:“鉴于该生在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中的突出表现及展现出的卓越工程实践潜力,经专家组评定,予以破格录取。”

通知书被轻轻放在陈默的书桌上,压在那张最终获奖的“风语者”电路设计图上。林岚看着儿子房间墙上挂着的那支旧笛子——它曾是他深夜调试电路疲惫时唯一的慰藉,如今安静地悬挂在那里,像一枚褪色的勋章,无声诉说着一段被压抑又终于破土而出的热爱。窗外,秋阳正好,明晃晃地透过玻璃,落在那张改变命运的通知书上,也落在旁边书架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安静地躺着一本封面粗糙的旧册子,那是陈峻从地下室储物箱最底层翻找出来,又悄悄放回去的《蜗牛观察日记》。

书桌旁,陈默正专注地焊接着一块更小、更精密的电路板,焊锡的微光在他指尖跳跃,像夏夜草丛里倔强飞舞的萤火。这光芒不再被斥为无用,它被允许自由地亮着,微弱,却足以照亮属于他自己的、广阔而深邃的前路。

来源:荷叶村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