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深度解读及行业预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08:00 2

摘要: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规模崇拜”和“短期业绩导向”的双重挑战。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很多基金公司频繁调仓、追逐市场热点,从而导致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波动性加大,投资者体验较差。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库的统计,从2022年3月14日至2025年3月14日

一、公募基金行业概况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规模崇拜”和“短期业绩导向”的双重挑战。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很多基金公司频繁调仓、追逐市场热点,从而导致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波动性加大,投资者体验较差。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库的统计,从2022年3月14日至2025年3月14日,589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及指数增强基金)的三年平均总收益仅为0.22%,而年化波动率高达25.12%。这些数据反映出行业现状的严峻性,尤其是35.02%的基金跑输沪深300指数。

短期投资行为空降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某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数据显示,其2024年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了22%,但持有超过三年的客户比例却不足12%,平均持仓天数仅为73天。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市场波动,还使得基金行业内出现了“基金波动、基金经理赚大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2017年,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007年的27.93%降至3.94%。通过大力发展权益基金,2024年这一比例才回升至8.58%。

为应对这些问题,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需优化公募基金的考核机制,鼓励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调研论证,证监会提出了多项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并形成了初步改革方案。

二、公募基金改革方案的核心要点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将重点聚焦于考核机制、费率改革、权益产品、合规管理、基金代销及行业生态建设六大方面,力求构建全面、深入且具可操作性的改革框架。

首先,公募基金考核机制的改革是方案的重中之重。方案强调建立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对于高管的考核指标中,业绩指标的权重不低于50%,而规模和排名的权重则应有所降低。基金经理的考核中,要求三年以上业绩不低于80%,五年以上业绩不低于50%。同时,对于不及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基金经理薪酬将相应降低,并强化业绩延期支付及追索机制。

三、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在费率改革方面,方案强调建立市场化调节机制,明确超额收益产品的管理费可适度提高,而低效产品则需降低费率。此外,出台《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将强化基准设置与调整的规范。同时,预计宽基指数基金的费率将进一步下调,以降低投资者的整体持有成本。此举旨在消除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模式,确保基金公司在业绩不佳时能够合理降低费用。

四、权益产品的发展方向

在权益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上,方案指出需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重点支持“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及“长期持股+定期分红”的创新型产品。基金注册审批流程也将进一步优化,股票ETF的注册时限将缩短至5日,主动权益及宽基指数基金的注册时限为10日,而偏债混合型基金注册时限为15日。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提升资金入市的及时性和效率。

五、合规管理的加强

在合规管理方面,方案强调应严控短期交易行为,并限制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数量。此外,将“伪市值管理”、“老鼠仓”等违规行为纳入刑事追责范围,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打击。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因短期行为带来的市场波动,还能够提升基金经理的专业度和责任感。

六、基金代销机构的改革

基金代销机构的评价机制也将进行调整,核心指标将包括权益保有规模、盈利投资者比例及小额定投业务规模等。通过差异化激励措施,表现优异的代销机构将获得产品准入优先权及创新业务试点资格。这种机制的改变有助于推动基金代销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客户对公募基金的信任。

七、行业生态的优化

最后,方案还对行业生态的优化提出了要求,鼓励头部基金公司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并支持小型公司并入央企或头部机构。通过推动保险、理财及信托资金入市,进一步扩大社保、年金及养老金的投资范围,提升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带来的诸多改变,旨在通过优化基金考核机制、调整费率结构、促进权益产品的创新及加强合规管理,推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