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怕了?"四十二岁的张美玲笑着回望,"一个屋檐下,你我相伴,难道不好吗?"
"您真的要搬进来和我住?"六十三岁的李志远握着她的手,声音微微颤抖。
"怕了?"四十二岁的张美玲笑着回望,"一个屋檐下,你我相伴,难道不好吗?"
"可我们..."
"年龄差距?邻居闲话?"她打断他,纤细的手指轻抚他的手背"你我都经历过婚姻,难道还在意这些?"
"美玲,我不是这个意思..."李志远脸上泛起红晕,眼神不由自主地扫过她。
"其实,我也有顾虑,"她坦白道,声音放低,身体微微前倾。
"同居是可以的,但是我有一个要求。"李志远喉结滚动。
01
晨曦初露,城东公园里已经有了晨练的人影。
李志远踏着熟悉的步伐,沿着公园的石子路慢跑。
六十三岁的他,保持着每天清晨六点半准时到公园的习惯,雷打不动,哪怕是阴雨天。
退休前,他是市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的生活本该多姿多彩,可两个孩子都在国外定居,妻子去世已有五年,偌大的三居室里只剩他一个人和墙上的钟表作伴。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啊。"他喃喃自语,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声急促的狗叫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条活泼的贵宾犬从草丛中窜出,后面跟着一位匆忙追赶的中年女子。
"小七,站住!别跑了!"
女子气喘吁吁地喊着,但那顽皮的小狗显然不打算听从主人的命令,径直朝李志远的方向奔来。
李志远弯腰,熟练地一把抓住了狗绳。
"抓到你了,小家伙。"他笑着对小狗说,然后抬头看向追来的女子,"您的狗很可爱。"
"谢谢您抓住它,这小东西一天不捣乱就难受。"女子接过狗绳,脸上带着歉意的微笑。
李志远这才看清她的样貌。中等身材,略显丰腴,一头利落的短发,面容端庄且保养得宜,看上去四十出头的年纪。
一件浅蓝色运动外套,搭配深色运动裤,简单却很精神。
"不客气,我以前也养过狗,知道它们有多调皮。"李志远笑着说。
女子正要道谢,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脸色一变。
"我的钱包..."她紧张地环顾四周。
李志远立刻帮忙一起寻找。他们沿着刚才女子奔跑的路线回溯,终于在一片草丛中发现了掉落的钱包。
"找到了!"李志远弯腰捡起钱包,拍掉上面的草屑,递给女子。
"真是太感谢您了,里面有我所有的证件。"女子接过钱包,松了一口气,"我叫张美玲,在附近的会计事务所工作。不知道怎么称呼您?"
"李志远,退休教师,就住在公园对面的华清小区。"李志远礼貌地回答。
张美玲眼睛一亮:"华清小区?我就住在那附近的青园小区,我们是邻居呢。"
两人相视一笑,因为这小小的巧合而感到亲切。
"您每天都来这里晨练吗?"张美玲问道。
李志远点点头:"退休后没什么事做,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您呢?好像之前没见过。"
"我是最近才开始带小七来这里遛弯的。以前太忙了,现在儿子上大学了,一个人在家反而清闲了。"张美玲说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
李志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但没有多问。
"既然这么巧,要不要一起走走?正好我也休息一下。"他提议道。
张美玲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沿着公园的小路,慢慢散步,闲聊起来。
李志远得知,张美玲今年四十二岁,是一家小型会计事务所的资深会计,离异多年,独自抚养一个儿子,如今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家里一下子空了下来。
"我儿子学的是计算机,说将来要去大城市发展。"张美玲说起儿子时,眼中满是骄傲,又有些许不舍,"孩子总要飞远的,我早有心理准备。"
李志远深有同感:"我两个孩子都在国外,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澳大利亚。平时只能视频聊天,好几年才回来一次。"
"您的孩子这么优秀,您一定很自豪。"张美玲真诚地说。
"优秀是优秀,就是太远了。"李志远语气中带着淡淡的落寞,"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落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张美玲内心的涟漪。
她也正步入中年,已经能够预见未来可能面临的孤独。
"对了,您喜欢读书吗?"李志远突然问道,似乎是为了转换话题。
张美玲眼睛一亮:"当然喜欢。虽然工作忙,但我总会抽时间看几页书。最近在读《平凡的世界》,虽然是老书了,但每次读都有新感触。"
"《平凡的世界》?路遥的那本?"李志远惊讶地说,"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路遥描写的那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坚韧,太打动人了。"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从文学谈到电影,从时事谈到生活哲学。
李志远惊讶地发现,这位看似普通的中年女性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而张美玲则被李志远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谈吐所吸引。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公园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哎呀,都这个点了,我得赶去上班了。"张美玲看了看手表,有些慌张。
"那就不耽误您工作了。"李志远微笑着说,"有空再聊。"
"好的,李老师。"张美玲牵着小七,转身准备离开,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对了,您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的茶馆?我最近想学学品茶。"
李志远想了想:"公园西门外右手边有家茶馆,环境不错,茶也好。"
"松雨轩...我记下了。谢谢您!"张美玲挥手告别,牵着小七快步离去。
李志远站在原地,目送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晨光中,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人聊得这么愉快了。
回到家,李志远习惯性地打开电视,但却发现自己无心观看。他的思绪还停留在公园的那场偶遇上。
张美玲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透着生活的温暖。
最让他感动的是她谈起儿子时眼中的那种母爱光芒,纯粹而深沉。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李志远自言自语,随手拿起书架上的《平凡的世界》,翻到他最喜欢的片段。
书页已经泛黄,这是他和妻子一起读过的书。
想到妻子,他的心又沉了下来。妻子走后的五年,他始终无法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房子虽大,却显得空荡荡的;饭菜虽香,却总觉得少了分享的乐趣;就连看书,也失去了当年与妻子互相讨论的乐趣。
"如兰,你会怪我想找个伴说说话吗?"他轻声问着已故的妻子,目光落在墙上的合影上。
照片中的妻子笑容温婉,似乎在无声地回应他:怎么会呢,我只希望你好好的。
02
接下来的日子,李志远开始有意无意地调整自己的晨练时间,总是在同一时段出现在公园里,期待能再次遇见张美玲。
这种"偶遇"很快变成了一种默契。
每天早晨七点左右,他们总会在公园的某个拐角相见,然后一起散步、聊天,有时还会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来,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
"李老师,您去过那家茶馆了吗?"有一天,张美玲问道。
李志远点点头:"去过几次,那里的茶不错。"
"我前天下班后去了一趟,确实挺好的,就是一个人去喝茶总觉得有些奇怪。"张美玲笑了笑,"店里大多是三三两两的茶友在一起聊天。"
李志远灵机一动:"那改天我们一起去吧,我可以介绍几种适合您的茶。"
张美玲眼睛一亮:"太好了!这周六下午您有空吗?"
就这样,他们约好了周六下午在茶馆见面。
李志远发现自己竟然开始期待这个"约会",就像年轻时那样,心里有些雀跃,又有些紧张。
周六下午,李志远提前半小时到达,选了一个靠窗的雅座。
窗外是一片小竹林,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颇有几分诗意。
张美玲准时到达,今天她换了一身淡绿色的连衣裙,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她的脸上略施粉黛,整个人焕发着成熟女性特有的优雅气质。
"您来早了?"张美玲微笑着坐下。
李志远不好意思地笑笑:"提前来看看环境,顺便想想该推荐您什么茶。"
他为两人点了一壶明前龙井,又加了几样精致的茶点。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向张美玲介绍各种茶叶的特性和品茶的方法,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幽默风趣,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李老师,您真是博学多才。"张美玲由衷地赞叹,"和您在一起,总能学到新知识。"
李志远微微摇头:"退休后没什么事做,就多看看书,研究些兴趣爱好罢了。"
"这正是我欣赏您的地方,"张美玲认真地说,"很多人退休后就停止了学习,而您却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番话让李志远心中一暖。
退休后,他常常感到自己被社会边缘化,仿佛一夜之间从受人尊敬的教师变成了无人在意的老人。
张美玲的肯定让他找回了一些自信和价值感。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的见面频率越来越高。
除了每天早晨的公园散步,他们还会一起去看电影、逛书店、参加社区活动。
李志远教张美玲下象棋,张美玲则带他尝试各种美食。
周末,他们甚至开始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郊游活动。
在一次秋游中,李志远细心地为张美玲披上外套,怕她着凉;而当李志远不慎扭伤脚踝时,张美玲二话不说,扶着他慢慢走回停车场,然后开车送他去医院。
这些细微的关怀和默契,让两人的心越靠越近。
然而,他们日益亲密的关系也引起了邻居们的注意和议论。
"看那对儿,老头子和小媳妇,整天腻在一起,也不嫌害臊。"
"听说那女的是冲着老头子的房子和退休金去的。"
"那男的都六十多了,还不知羞,肯定是被迷住了。"
这些闲言碎语时常传入李志远的耳中,但他选择无视。
在他看来,人生苦短,能在晚年遇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陪伴自己的人,是多么难得的幸运,他不愿意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
张美玲也面临着类似的议论。
一天晚上,张美玲的闺蜜王丽约她出来吃饭,席间直接问道:"美玲,听说你最近和一个退休老师走得很近?"
张美玲并不回避:"是啊,李老师是个很有修养的人,和他在一起很舒服。"
王丽端详着闺蜜的表情:"我看你这段时间气色不错,眼睛里都有光了。是认真的?"
"什么认真不认真的,"张美玲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就是聊得来,经常一起参加些活动而已。"
"得了吧,我认识你多少年了,"王丽笑着说,"你看他的眼神,我都看出来了。不过,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他比你大了二十多岁,将来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张美玲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我知道。但年龄真的那么重要吗?在李老师身边,我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这是我婚姻里从未有过的感觉。"
王丽握住她的手:"我只是担心你。但如果他能让你开心,我支持你。人生短暂,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人太难了,管他年龄大小呢。"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志远身上。
他的老友张教授在一次棋局后,突然提起了这个话题。
"老李啊,最近看你神采奕奕的,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李志远笑而不答,继续专注于棋盘。
"别装了,"张教授打趣道,"小区里都传遍了,说你和一个年轻女人走得很近。"
李志远这才抬头:"张美玲是个很好的人,我们志趣相投,经常一起参加活动。"
张教授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老李,我知道你妻子走后,你一直很孤单。寻找伴侣是人之常情,但要擦亮眼睛啊。现在社会上专门盯着咱们这些老头子的人可不少。"
"张教授,美玲不是那种人。"李志远认真地说,"她有工作,有自己的房子,根本不缺钱。而且,她是个独立自强的女性,我欣赏她的品格和才智。"
"好吧,我相信你的判断。"张教授点点头,"不过,你想过将来吗?你们年龄差距这么大,将来肯定会面临很多问题。"
李志远叹了口气:"我知道。但人生苦短,能在晚年遇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已经是莫大的幸运。至于将来...走一步看一步吧。"
张教授拍拍他的肩:"只要你想清楚了,我支持你。人活到咱们这个岁数,就该为自己活。"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志远和张美玲的关系在各种议论声中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不再刻意回避别人的眼光,而是坦然面对。
每天早晨的公园散步,已经成为两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
无论天气如何,他们总会准时出现,一起迎接新的一天。
在这个过程中,李志远逐渐走出了妻子去世带来的阴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而张美玲也在他的陪伴下,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仿佛重返青春。
有一天清晨,当两人沿着公园的小路慢走时,李志远突然停下脚步。
"美玲,"他认真地说,"这段时间和您在一起,是我退休后最快乐的日子,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爱情,但我确实很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
张美玲微微一怔,然后脸上浮现出温柔的笑容:"李老师,我也是。在您身边,我感到安心和被尊重,这是我离婚后从未有过的体验。无论这算什么,我都很珍惜。"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理解和默契。
他们没有更进一步的表白或承诺,但都知道,彼此已经在对方的生活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
然而,就在他们的关系逐渐稳定,似乎要迎来新篇章的时候,家人的阻力如期而至,将这段刚刚萌芽的感情推向了风口浪尖。
03
事情的转折始于一个普通的周末。
李志远正在家中准备午餐,手机突然响起。是女儿李芳从加拿大打来的视频电话,这是他们每月一次的固定联系。
"爸,您看起来气色不错啊,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好事?"李芳笑着问道,眼睛仔细打量着父亲。
李志远心中一紧,不知道该不该将认识张美玲的事告诉女儿。
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暂时不说。
"没什么,就是最近天气好,常出去走走。"他含糊地回答。
视频那头,李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若无其事地问道:"爸,听小区的王阿姨说,您最近和一个年轻女人走得很近?"
李志远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爸,您不用紧张,"李芳看出了父亲的犹豫,"我和哥哥都支持您找个伴儿,只是希望您能擦亮眼睛,不要被有心人利用。"
李志远长舒一口气,决定坦白:"确实有这么个人,叫张美玲,比我小二十多岁,我们是在公园认识的,经常一起散步、聊天、参加社区活动。
她是个很好的人,离异多年,独自抚养一个儿子上了大学。"
"离异?"李芳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爸,您要小心啊。现在很多离异女人专门找退休老人,图的就是房子和退休金的稳定。"
"芳芳,"李志远少有地严肃起来,"美玲不是那种人,她有工作,有自己的房子,根本不需要我的钱。"
"那她为什么找您这样的老头子?"李芳毫不客气地问,"如果不是为了钱,那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利剑,刺中了李志远心中最脆弱的地方。
是啊,为什么一个四十出头、尚且年轻貌美的女人会对他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产生好感?
看到父亲陷入沉思,李芳继续说道:"爸,我不是反对您找伴侣,但至少要找个年龄相仿的吧?您周围不是有不少退休女教师吗?"
"感情不是用年龄来衡量的,"李志远终于开口,"我和美玲在一起感到轻松和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
视频通话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
李芳临别前说要把这事告诉哥哥,并表示可能会专程回国一趟,好好了解情况。
挂断电话后,李志远坐在沙发上,心情复杂。
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果然,不出三天,他的儿子李明就从澳大利亚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不满。
"爸,您怎么能这样?"李明一开口就是责备,"那女人比您小二十多岁,您不觉得奇怪吗?她接近您肯定有目的。"
"明明,"李志远试图解释,"美玲是个很好的人,我们只是普通朋友,一起参加些活动而已。"
"普通朋友?"李明冷笑一声,"全小区的人都在议论您们呢!爸,您年纪大了,容易被人骗。我和芳芳商量好了,下个月我们都回国,好好看看这个张美玲到底是什么人。"
李志远知道无法说服远在国外的儿女,只好答应等他们回国再详谈。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张美玲身上,她接到儿子张鑫的电话。
"妈,我同学说在市中心的咖啡馆看到您和一个老头子手牵手?"张鑫的声音中充满质疑,"这是怎么回事?"
张美玲一时语塞,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鑫鑫,"她斟酌着用词,"我确实认识了一位退休教师,李老师,我们经常一起参加社区活动,他是个很有修养的人。"
"李老师?"张鑫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妈,他多大了?"
"六十三岁,"张美玲老实回答,"但他身体很好,思想也很年轻。"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一声冷笑:"妈,您疯了吗?那老头都能当您爸爸了!您怎么能和他..."
"鑫鑫!"张美玲罕见地提高了声音,"不许这样说!李老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我们只是朋友关系,即使将来有可能发展成其他关系,那也是我的选择,希望你能尊重。"
"尊重?"张鑫几乎是喊出来的,"妈,您想过我的感受吗?我同学都在笑话我,说我妈和一个老头子好上了,您怎么能这样对我?"
张美玲深吸一口气,想让自己冷静下来:"鑫鑫,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请你相信,李老师是个很好的人,我和他在一起很开心。等你放假回来,我们可以一起吃个饭,你见了他就会明白的。"
"不,我不想见他!"张鑫断然拒绝,"妈,如果您真的和那个老头子在一起,就当没我这个儿子吧!"
说完,电话被挂断了。
张美玲呆坐在沙发上,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她知道儿子会有反应,但没想到会这么激烈。
作为母亲,她当然不想失去儿子的理解和支持;但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渴望拥有自己的幸福和选择权。
这种两难的抉择让她痛苦不已。
第二天清晨,当李志远在公园等待张美玲时,发现她迟迟没有出现。
拨打电话,也无人接听。担心出了什么事,李志远直接去了张美玲家。
门开了,张美玲面色憔悴,眼睛红肿,显然一夜未眠。
"出什么事了?"李志远紧张地问。
张美玲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请他进屋,然后将昨晚与儿子的通话告诉了他。
"我儿子知道了我们的事,非常反对,"她苦笑一声,"他说如果我真的和您在一起,就当没他这个儿子了。"
李志远心中一沉,但并不意外:"孩子们的反应都差不多。我女儿也打电话来质问我,儿子甚至说要从澳大利亚赶回来'看看情况'。"
两人相对无言,都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
"也许...我们应该冷静一下,"张美玲最终开口,声音有些颤抖,"给孩子们一些时间接受,也给我们自己一些时间思考。"
李志远点点头,虽然心中不舍,但他理解她的处境:"如果这是您希望的,我尊重您的决定。但请记住,无论何时,只要您需要我,我都会在。"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见面少了,但电话里常絮叨到深夜。
两人都像做贼似的,躲着家里人,时不时叹口气,说这都什么事啊。
没过几天,李明和李芳真从国外飞回来了,一进门就急匆匆地质问父亲。
"爸,这到底怎么回事?"李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您跟我们藏了多久了?"
李志远叹了口气:"有什么好藏的,我这把年纪了,遇到个聊得来的人,还不行吗?"
"那也得看是谁啊!"李芳插嘴道,眼睛瞪得溜圆,"人家比您小二十多岁,还离过婚,您就不觉得奇怪吗?"
"你们非要见,那就见吧。"李志远语气里透着无奈,拿起手机给张美玲发了条信息。
周末,他们约在城里最好的粤菜馆见面。
张美玲到的时候,手里还拎着两盒精致的点心。
她穿了件浅色连衣裙,看上去端庄又大方,但眼睛里的紧张藏都藏不住。
"你们好,我是张美玲。"她朝李明和李芳微微一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自然些。
兄妹俩上下打量着她,表情像是在审犯人。
李志远看不下去了:"你们别这样看人家,又不是什么坏人。"
"爸,您别急,我们就是想了解清楚。"李明故作平静,转向张美玲,"张女士,我就直说了,您图我爸什么啊?"
张美玲先是一愣,随即笑了:"李先生,您这问题问得真直接。"她抿了口茶,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想到会和李老师走得这么近,只是每天早上遛狗时碰到,聊着聊着就熟了。
他懂得多,待人温和,知书达理,跟那些整天只会吹牛打屁的男人不一样。"
"那您想过没有,"李芳语气生硬,像是在指责,"将来我爸老了,生病了,躺床上了,您是不是还这么想?"
一旁的李志远听不下去了:"芳芳!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张美玲却伸手拦住他:"没事,李老师,这问题问得很好。"她正视着李芳,眼神柔和,
"我离婚这些年,一个人带孩子,什么苦没吃过?您爸现在身体好好的,要真有那一天,我不会躲的,人活这一辈子,总要有人陪着,哪怕是陪着熬过最难的日子。"
李明敲着桌子,看似随意地说:"我听小区里人讲,您跟我爸好上,是不是看上我爸的房子和退休金了?"
"明明!"李志远猛地拍了下桌子,"你太过分了!"
张美玲倒是镇定,她从包里拿出几张纸:"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想,这是我的房产证,还有银行存单,我自己有房有车,工作也稳定,不差钱。"
她顿了顿,声音放软了些,"我理解你们的担心。换位思考,如果我爸突然跟一个小他二十岁的女人好上了,我可能比你们反应还大。"
兄妹俩互看一眼,明显有些意外。
席间气氛慢慢缓和,张美玲聊起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卑不亢,时不时还能让大家笑上几声。
饭后,李明和李芳送张美玲出门。
李明突然问道:"张阿姨,您儿子知道这事吗?他怎么看?"
张美玲的笑容一下僵住了:"他...反应很大。说我要是真跟李老师在一起,就当没他这个儿子。"
李芳意外地看着她:"那您还...?"
"我相信他会理解的,"张美玲轻声说,眼里闪过一丝痛楚,"总不能为了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幸福吧?"
这句话让兄妹俩陷入了沉思。
几天后,张美玲接到了儿子张鑫的电话。
"妈,我下周末回家,"张鑫的语气生硬,"把那个李老头也叫上,我要见见他。"
张美玲心里一紧:"鑫鑫,你不要对李老师不尊重,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值不值得尊敬,见了才知道。"张鑫哼了一声,"我还想看看,是什么人能让我妈连儿子都不要了。"
挂了电话,张美玲既紧张又欣喜。
儿子愿意见面,总比一口拒绝要好。她立刻给李志远打了电话,两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周末很快到来。张美玲做了一桌子菜,紧张得手都在抖,李志远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半小时,帮她收拾厨房。
"没事的,"他安慰道,"年轻人嘴上硬,心里其实最关心母亲。"
门铃响了,张美玲深吸一口气,去开门。张鑫站在门口,一米八几的大男孩,表情冷漠。
"妈。"他简短地打了个招呼,目光直接越过她,落在站在客厅中央的李志远身上。
"小鑫,你好,我是李志远。"李志远主动迎上前,伸出手,语气温和。
张鑫上下打量着他,半晌才勉强伸手握了一下:"张鑫。"
饭桌上的气氛相当尴尬。
张美玲不停地给儿子夹菜,嘴上念叨着:"尝尝这个,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我多放了点糖,不太咸..."
张鑫只顾低头扒饭,几乎不抬头看人。
李志远轻轻放下筷子,直视着张鑫:"小鑫,我知道你对我和你妈妈的关系有很多疑问,甚至反对。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你,可能反应会更大。"
张鑫终于抬起头,眼神锐利:"李伯伯,我妈辛苦把我拉扯大,好不容易熬到我上大学,本来可以享几年清静,结果您来了,您知道邻居都怎么议论她吗?您知道我同学怎么看我吗?"
"鑫鑫!"张美玲急了。
李志远却摆摆手:"没关系,小鑫问得很好。"他直视着张鑫的眼睛,
"我很抱歉给你带来了困扰。但我想告诉你,我对你妈妈的感情是真诚的。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世俗的利益关系,只是两个寂寞的人在晚年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那您想过没有,"张鑫冷笑一声,"您都六十多了,将来老了病了,难道让我妈照顾您吗?她年轻时没享过福,老了还要给人当保姆?"
李志远没有生气,反而点点头:"这个问题很尖锐,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我最近办理了长期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确保将来万一有什么状况,不会给你妈妈增添负担。"
张鑫一愣,显然没想到李志远考虑得如此周到。
"小鑫,"李志远的声音变得柔和,"我知道你担心你妈妈,这是孝顺的表现,但请相信,我不会伤害她,只希望能在彼此的晚年,多一些陪伴和温暖。"
饭后,张美玲去厨房洗碗,留下李志远和张鑫两人在客厅。
尴尬的沉默持续了一会儿,张鑫终于开口:
"李伯伯,我妈妈是个很好的人,离婚后,她拒绝了很多追求者,一心扑在我身上,我不希望看到她受伤害。"
李志远真诚地点头:"你妈妈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坚强又温柔。我很幸运能认识她,更加珍惜她对我的感情。我向你保证,我绝不会辜负她的信任。"
张鑫注视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问道:"您真的爱我妈妈吗?"
"爱是个很重的词,"李志远微微一笑,"但我确实很珍视她,希望能让她的生活更加幸福。"
张鑫沉默了片刻,终于松口:"好吧,我不反对你们交往,但如果我妈因为您而不开心,我绝不会坐视不管。"
李志远郑重地点头:"一言为定。谢谢你的理解。"
两人握了握手,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解。
当张美玲从厨房出来,看到两人和平相处的场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她的儿子和心爱的人能够和平相处,这已经是她所期待的最好结果。
04
一个月后的某个傍晚,李志远和张美玲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日落,湖面金光闪闪的,挺美的。
"美玲啊,"李志远清了清嗓子,声音有点发抖,"这阵子可真不容易,孩子们又是反对,邻居又是背后嚼舌根...但我心里想的没变。跟你在一起挺舒服的,真希望一直这样下去。"
张美玲冲他笑笑:"我也是。跟你在一块儿,我感觉特别轻松,也特别开心。"
李志远突然转过身,认真地看着她:"那咱们就别藏着掖着了,正经地处对象吧!大大方方的,谁爱说什么说什么。"
"你认真的?"张美玲有点意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会有更多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指就指呗!"李志远摆摆手,"人这辈子能活几年?能遇到个懂自己的人多不容易。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看呢!"
张美玲沉默了一会儿,眼里有点担心:"李老师,我不怕别人说闲话,我就怕...你比我大那么多,万一以后你先有个头疼脑热的,我能不能照顾好你,我心里没底。"
李志远握住她的手:"这个你放心,我早就琢磨过了,我买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保证以后不会拖累你。"
他望着她的眼睛,语气温柔:"最重要的是,趁我还能动能走,多陪陪你,多照顾你。就算哪天我不在了,至少咱们这段日子没留下遗憾。"
张美玲眼眶红了:"你这人,想那么远干嘛..."
"我这把年纪了,不得不往长远考虑啊。"李志远笑了笑,"怎么样,愿意跟我这老头子好好过日子吗?"
张美玲擦擦眼角,点点头:"愿意。管它将来怎么样,至少现在,咱们俩一起扛。"
就这样,两人算是正式确定关系了。虽然知道前面的路不好走,虽然知道会有人说闲话,但他们决定一起面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
在一起后,两人的日子越过越亲密。
李志远常去张美玲家蹭饭,有时候还帮着遛狗;张美玲也经常去李志远家,帮他收拾屋子,一起看书听音乐。
周末两人会去郊外走走,或者看个电影,跟普通情侣没什么两样。
有一次,李志远在社区活动上碰到了几个退休前的老同事。
面对他们好奇的目光,他大大方方地介绍了张美玲。
"这是张美玲,我对象。"他说得很自然,一点都不躲闪。
老同事们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热情地跟张美玲打招呼。
吃饭的时候,大家聊得挺开心,张美玲说话风趣,做事周到,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
"老李啊,你小子艳福不浅啊!"几杯酒下肚,一个老同事打趣道,"张小姐不光人长得俊,还这么贴心。"
李志远笑着摇摇头:"缘分,缘分,我可珍惜着呢。"
聚会结束后,有个女同事悄悄对张美玲说:"别理那些闲言碎语。能找到真心对你好的人不容易,好好珍惜吧。"
这话说到张美玲心坎里了,她心里暖暖的。
慢慢地,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志远心里有了新想法。
一天晚上,他送张美玲回家,在门口依依不舍地道别时,突然说道:
"美玲啊,我想了很久了..."他犹豫了一下,然后鼓起勇气,"咱们...要不要住到一起去?"
这话把张美玲惊得瞪大了眼睛:"住一起?你是说...同居?"
李志远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是啊,咱们都不是毛头小子小姑娘了,何必那么磨叽。再说,我一个人住那么大房子也是浪费。你要是搬过来,我也好有个照应,晚上做个饭也有人一起吃..."
张美玲脸上泛起红晕,低头想了想:"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李志远摆摆手,"咱们又没做啥亏心事,怕什么?这把年纪了,还在乎那些个虚头巴脑的?"
张美玲被他的态度逗笑了,点点头:"行,那我搬过去。不过得先跟鑫鑫说一声,他放假回来还得有地方住。"
"那是必须的!"李志远一拍大腿,"你那房子留着,或者让小鑫直接搬我那儿也行。我家三间卧室,地方够大。"
就这样,两人决定开始同居生活。
05
同居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张美玲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决定哪些带去李志远家,哪些留在原处;李志远则忙着收拾房间,为张美玲腾出足够的空间。
搬家前一周,张美玲特意去了儿子学校,和他当面谈了同居的事。
"妈,您认真的?"张鑫一脸难以置信,"您真要跟那老头住一起?"
"鑫鑫,不要这么称呼李老师。"张美玲严肃地纠正,"是的,我们决定住一起,但我会保留自己的房子,你放假回来还住原来的地方。"
张鑫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你们...是不是要结婚了?"
张美玲摇摇头:"现在还没这个打算。我们只是想一起生活,互相照顾。"
"那要是以后真结婚了呢?"张鑫继续追问,"我是不是就得改口叫他爸了?"
张美玲无奈地笑笑:"鑫鑫,你想太多了。即使将来有那一天,也不会勉强你改口的,李老师很尊重你,他知道你的感受。"
张鑫长叹一口气:"妈,我知道拦不住您,只希望您不要后悔。"
"不会的。"张美玲坚定地说,"这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
终于,搬家的日子到了。
张美玲只带了些必要的衣物和日用品,其余的都留在了原来的家里。
同居的第一天晚上,张美玲将行李整理妥当后,感到有些疲惫。
"我想洗个澡,放松一下。"她对李志远说。
李志远连忙点头:"好的,浴室已经收拾干净了,热水器我也打开了,毛巾和浴袍都在浴室柜子里,您随便用。"
张美玲微笑着道谢,拿着换洗衣物进了浴室。
温热的水流冲刷着她的身体,也带走了搬家的疲惫。
她心中满是期待和些许紧张——毕竟,这是她和李志远正式同居的第一晚。
洗完澡,她穿上了一件淡蓝色的丝质睡袍,长度及膝,既不过分暴露,也不过于保守。
穿戴整齐的美玲从浴室里走了出来,但夏夜闷热,加上浴室水汽蒸腾,让她有些透不过气来。
热气随着门的打开一涌而出,张美玲的身影在水汽中若隐若现。
正在客厅看书的李志远抬起头,一眼就看到了这幅画面。
他愣住了,手中的书滑落在沙发上。
"美玲..."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