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癌症!一个12岁,一个才9岁,医生:俩孩子有一个共同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6:29 2

摘要:年纪轻轻,就被查出癌症,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懵住。可偏偏不是老年人,不是中年人,而是两个还没走出校园的孩子——一个12岁,一个才9岁。眼看着他们本该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地长大,却突然被命运摁下暂停键。

年纪轻轻,就被查出癌症,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懵住。可偏偏不是老年人,不是中年人,而是两个还没走出校园的孩子——一个12岁,一个才9岁。眼看着他们本该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地长大,却突然被命运摁下暂停键。

不少人听到这类新闻,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是质疑:小孩怎么也会得癌?现在的病,是不是都不讲基本法了?

其实癌症从来不挑年纪。只不过,大多数人都误以为,癌症是“老年套餐”,年轻人最多是“感冒套餐”。更别说孩子了,大家总觉得他们皮实、底子好,怎么可能和“癌”这个字沾边?

问题来了,这两个生病的孩子,究竟有啥共同点?他们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癌症面前的?背后的真相,可能比你想象中更贴近生活。

很多父母口中的“没事”,其实早就埋下了雷

大人总喜欢说,孩子嘛,身体素质好,熬夜打游戏、吃点垃圾食品、肥一点瘦一点都没事。可现实是,孩子的身体就像一棵刚发芽的小树,看起来有活力,实则脆弱得很。

那两个被查出癌症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作息紊乱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不就是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炸鸡、奶茶、薯条、宵夜,一顿不落;手机、平板、电视,轮番轰炸;睡觉时间呢?十一点前躺下的算自律,十二点后睡的才是“常态”。

很多家长嘴上说着“孩子还小,长身体呢”,可真正的长身体,是长肌肉、长骨骼,不是长脂肪、长肿瘤。

我们一直在“喂养”未来的疾病,却浑然不觉

你知道吗?现在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超过20%,部分城市甚至更高。有研究表明,童年期肥胖影响外貌和心理健康,更会增加成年后患癌的风险,这个风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积累。

儿童时期的脂肪细胞一旦过度增生,将来即使减肥,细胞数也不会减少,只会缩小。就像你家冰箱里越堆越多的东西,哪怕你不常用,它一直都在,占着地方,耗着电。

高糖高脂饮食+久坐不动+熬夜=癌症“预备役”

癌细胞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中被“养”出来的。糖分过高,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波动,胰岛素过高本身就是促癌因素。脂肪摄入过多,增加体重,还会引发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可被视作“癌前状态”

再加上孩子们现在常年坐着不动,体育课成了“放松课”,上下学都靠接送,周末不是补习班就是看动画片。运动量严重不足,免疫系统变得迟钝,癌细胞一旦冒头,抵抗力立马掉线

更别说熬夜。孩子的生长激素多在夜间深睡时分泌,长期晚睡会打乱激素节律,影响免疫修复机制,潜移默化地削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别等身体“报警”才后悔,癌细胞从不吆喝

癌症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来得快,而是它藏得深。对孩子来说,早期的信号太容易被忽略。你以为他只是消瘦了点,他可能已经营养不良;你以为他只是脸色差了点,实际可能是贫血甚至骨髓问题。

很多家长把症状当成长身体的“正常反应”,结果一拖再拖,等到检查时,已经晚了。

有人说孩子怎么会得癌症?他们没抽烟、没喝酒、没熬大夜。可你想过没有,现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来说,早已构成了“慢性毒素”。我们给他们的是电子设备、含糖饮料、外卖快餐,而不是新鲜空气、规律作息和运动习惯。

城市化生活,把孩子困在“病的温室”里

你可能没注意,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明显减少。一项上海地区的儿童健康调查显示,每天户外活动不足一小时的孩子比例高达70%以上。阳光晒不够,维生素D水平低,免疫系统发育差,容易感染、慢性疲劳,甚至影响骨骼生长。

还有空气质量问题。长时间在室内活动、缺乏通风,增加了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积累。甲醛、苯、二手烟,甚至一些家用清洁剂,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致癌因子。

你家是不是也常年关着窗户,用香薰、空气清新剂“伪装”空气清新?可那闻起来香的味道,可能正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癌症不是突然袭来的“霉运”,而是生活方式的“复利”

很多人把得癌当成“点儿背”。可在医学上,癌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从细胞突变,到免疫逃逸,是日积月累的“慢性积债”,不是一夜之间的“运气不好”。

这两个孩子的悲剧,其实是现代生活方式早已写好的“伏笔”。他们不是特例,而是越来越多孩子的缩影。

真正的预防,不是等生病后补救,而是从生活习惯中“断根”

想保护孩子远离癌症,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

第一,把孩子从屏幕前“拽”出来,多去户外晒太阳、跑跳、玩耍,不是比赛成绩,而是出点汗、喘口气,激活免疫系统。

第二,吃饭别图省事,远离高糖高脂的外卖套路,学会做简单、干净的家常菜。饭桌上少摆饮料,多上蔬果。

第三,睡觉别马虎,把睡觉当成头等大事,别为了作业牺牲健康。身体发育和免疫修复,晚上才是关键时段。

第四,定期体检,别等身体出问题才想着检查。哪怕只是抽血、测个微量元素,也能提前发现不少隐患。

第五,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家长身教重于言传。你自己天天刷手机、吃外卖、熬夜,还指望孩子自律?别傻了,孩子最擅长的是模仿。

癌症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正在悄悄盯上下一代

别再以为“孩子还小、扛得住”。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早已改变了疾病的年龄边界。癌症不再是“退休前的烦恼”,而是可能在青春期前就埋下种子。

那两个孩子的故事,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生活方式的“慢性自杀”,是我们一边喊着“为了孩子好”,一边把他们推向危险的边缘。

不怕你现在慌张,就怕你继续麻木。孩子的健康不是天注定,而是“养”出来的。

[1]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R].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2]中华预防医学会.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2021年版)[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3]张晓兰,李雪莹,王莉. 儿童肥胖与成人癌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31(04):289-293.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岐黄张大夫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