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批单价1200万至1500万美元的履带式巨兽,创下K9全球出口的价格峰值。更耐人寻味的是,合同刻意排除维护修理条款,越南坚持依靠本国军工体系维持运转。这种“裸购”模式在高端武器交易中极为罕见,折射出河内对快速形成战力的迫切心态。
8月13日,越南国防部与韩国韩华航空航天公司悄然敲定一笔军购交易——以2.5亿美元采购20余门K9A1“雷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这批重火力将于年底前全数交付,并明确部署在毗邻中国的谅山、高平、广宁等北部边境省份。河内的炮口坐标,已然锁定了北方。
这批单价1200万至1500万美元的履带式巨兽,创下K9全球出口的价格峰值。更耐人寻味的是,合同刻意排除维护修理条款,越南坚持依靠本国军工体系维持运转。这种“裸购”模式在高端武器交易中极为罕见,折射出河内对快速形成战力的迫切心态。
韩国为促成交易额外“赠送”一艘1200吨级退役护卫舰,表面是促销策略,实则暗藏打开东南亚防务市场的野心。
而越南的部署计划毫无遮掩:所有火炮划归负责中越边境防务的第一军区。韩华公司的宣传资料中,K9最大射程标注为“50公里”,恰好覆盖边境线中方一侧的交通枢纽与后勤节点。
越南陆军的炮兵现代化已滞后多年。现有近1500门火炮中,70%以上仍是苏联时代的D-30牵引炮,甚至混杂越战缴获的美制M101。
这些老式装备射程不足30公里,机动靠卡车拖拽,从展开到发射需耗时数分钟。当邻国泰国、柬埔寨陆续列装中国制远程火箭炮系统后,越南炮兵在火力密度和反应速度上全面落伍。
河内曾试图采购法国“凯撒”卡车炮,却因单价超500万美元且拒绝对越南技术转让而放弃。传统卖家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场,交付能力瘫痪。
进退维谷之际,韩国抛出橄榄枝:2023年邀请越南防长潘文江参观K9生产线,现场演示15秒内3发急速射能力,精准切中越南痛点。
K9的成功得益于多国技术缝合——德国MTU柴油发动机提供1000马力澎湃动力,美国艾利逊变速箱确保越野机动性,火控系统集成北约标准定位模块。这种“多国造”属性反而成为卖点:既有西方技术背书,又有韩国灵活的销售策略加持。
韩国军工深谙“以技术换市场”之道。向土耳其、印度开放生产线,组建“K9用户俱乐部”共享备件和训练体系,甚至允许波兰自产80%部件。
俄乌冲突更送上东风:欧洲为填补援乌后的武器库存真空,纷纷转向交货迅速的韩国货。2024年韩国军售额剑指200亿美元,直逼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国地位。越南的20门订单不过是韩式军工巨轮碾过的一朵小浪花。
将K9前置部署透露出河内的“双线威慑”逻辑:在南海争端持续背景下,通过陆上压力牵制中国军事资源。越军设想利用K9的“打了就跑”特性——67公里公路时速配合反炮兵雷达,理论上可在开火后2分钟内撤离发射位,避免遭反击火力覆盖。
现实却布满裂痕。中国部署在边境的PHL-191火箭炮射程覆盖50至500公里,配备的精确制导弹药能实施跨山火打击。更关键的是立体侦察体系:珠海航展公开展示的反炮兵雷达定位时间已缩至10秒级,配合无人机群和卫星监控,K9的机动窗口稍纵即逝。
越南防空网薄弱,缺乏类似中国红旗-17A的近程防空系统。一旦冲突升级,K9阵地面对歼-16D电战机和攻击无人机组合打击时,生存概率渺茫。用20门火炮平衡百万级军队的火力差距,无异于螳臂当车。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交易背后的技术流动。越南谈判中坚持要求本土维护能力,暗示其瞄准火炮制造工艺的吸收。
韩国此前对埃及转让焊接炮塔技术,向波兰提供整车组装线。若越南借此次合作获得关键子系统生产技术,将加速其摆脱对俄制装备的路径依赖。
莫斯科对此心知肚明。俄军工综合体内部报告显示,越南近三年俄械采购额暴跌60%,俄方已将越南从“优先客户”名单悄然撤下。而韩国正借此撬动传统俄系市场,越南之后,印尼、老挝的军官团相继考察昌原K9生产线。
河内的炮兵参谋们在地图上推演K9的射程覆盖时,北京的反炮兵雷达屏幕上可能已标记出所有预设阵地坐标。现代战争早非炮对炮的简单对决,缺乏体系支撑的明星装备不过是昂贵的钢铁玩具。
越南的军购转向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东南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寻找安全支点的挣扎。只是当韩国护卫舰沿着北部湾驶向金兰湾时,南海的钻井平台上,中越油气联合勘探队的旗帜正迎着海风猎猎作响。经济纽带与军事猜疑的悖论,从未如此清晰。
信息来源:韩越军事合作升温:出售K-9自行火炮,赠送护卫舰
2025-08-14 15:58·观察者网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