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桃树再植障碍与防治技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5 04:06 1

摘要:桃树栽培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实现产业脱贫的关键增收途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蔷薇科木本植物固有的生理衰退规律,当栽培周期超过其经济寿命后,果园生态系统将呈现显著的自毒效应,即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持续富集,引发连作障碍,导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单果质量变小等

你不知道的桃树再植障碍与防治技巧!

钟林炳等

桃树栽培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实现产业脱贫的关键增收途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蔷薇科木本植物固有的生理衰退规律,当栽培周期超过其经济寿命后,果园生态系统将呈现显著的自毒效应,即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持续富集,引发连作障碍,导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单果质量变小等品质劣变现象,同时单位面积年产量呈现指数型衰减趋势,这种现象在集约化栽培模式下尤为突出 。桃树的重茬连作技术是指在桃树栽培中,连续在同一地块种植桃树的技术,它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种植成本,逐渐成为解决桃园衰老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桃树对土壤中的某些病原菌和有害物质较为敏感,长期连作容易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后续桃树的正常生长,进而造成果品品质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再植障碍或连作障碍。不同前茬果树对桃树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桃树最强,其他树种依次为李、杏、樱桃,随后是苹果、枇杷、无花果、葡萄、柑橘、核桃等,梨树的抑制作用最弱 。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再植障碍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防治再植障碍的技术要点,以期为解决再植障碍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1 桃树再植障碍产生的原因

再植障碍,指的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重复种植相同或相近种类的果树后,果树生长受到抑制或出现其他负面效应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桃树幼苗叶片发黄、新植株发育迟缓、枝干出现流胶现象、果实产量减少,严重时甚至植株死亡(图 1)。再植障碍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1 桃树再植障碍现象

1.1 土壤病原微生物积累

再植障碍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积累,特别是真菌和线虫。研究表明,桃树根系分泌物会吸引特定的病原菌,如镰刀菌和疫霉菌,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逐年积累,会抑制新植株的生长。此外,根结线虫也会加剧再植障碍 。

1.2 土壤养分失衡

长期种植桃树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耗竭,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铁和锰。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影响新植株的根系发育和生理功能,进而导致生长不良 。除此之外,土壤中磷和钾的过度消耗也会加重再植障碍。

1.3 根系分泌物和化感作用

桃树根系的分泌物如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在土壤中积累后会对新植株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化感物质会抑制新植株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桃树腐烂根系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对后续种植的桃树产生毒害作用 。

1.4 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长期种植桃树会破坏土壤结构,土壤板结和透气性下降。这会影响新植株的根系扩展和水分吸收,进而导致生长不良。此外,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也会造成再植障碍。同时,根系分泌物和残体分解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加剧养分失衡。

1.5 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

桃树再植障碍还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关。长期种植桃树会导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如菌根真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减少,而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增加。这种失衡会影响新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同种果树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和分泌的物质相似,也容易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和养分失调。

2 桃树再植障碍防治途径

桃树再植障碍发生的因素错综复杂。在解决桃树再植障碍问题时,需要多方位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如土壤消毒、轮作、施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等。

2.1 定植苗的选择

研究表明,桃树再植障碍对幼苗、幼树及长势较弱植株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在原有桃园旧址重建新园时,建议优先栽植健壮且规格较大的苗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容器育苗技术。定植时,提前一年在春季萌芽期,将选定苗木栽入合适的容器中。容器的选择可因地制宜,如陶土花盆、编织袋等。容器内基质宜选用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且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土壤,需确保基质无污染、无病虫害,且不施加化学肥料。容器苗成活后需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促进其健康生长,待当年秋冬季或次年春季即可移栽到大田。

2.2 改善种植园土壤及环境

2.2.1 清园 多数非专性寄生的真菌与细菌能存活于染病植株的凋落物中,从而构成果树病害传播的初侵染源。在实施机械清园和土壤改良过程中,需彻底移除老化桃树及其他杂木。将树干及枝条全部清运出园区,同时需仔细清理土壤中残留的桃树和杂树根系,以防止这些根系在土壤中分解时释放有害物质。

2.2.2 深耕换土 清园后将土壤深翻约 40 cm,定植时要尽量绕开之前栽植的位置,确定好株距以后,设置直径和深度约为 1 m 的定植穴,并在新定植穴内施肥进行局部换土 。建议每个定植穴施用优质有机肥 100~150 kg。

2.2.3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控制再植障碍的传统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土壤中致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 20~30 ℃,通过高温闷棚的方式,能使温度达到 50~60 ℃,可以杀灭大量的致病菌 。近年来,太阳能消毒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太阳能消毒结合有机物料覆盖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真菌和线虫的数量,改良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有福尔马林、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等。采用对土壤消毒的方式,对缓解再植碍问题具有一定的效果 。

2.2.4 土壤改良 主要通过添加有机物料(如堆肥、生物炭)或调节土壤 pH 值来改善土壤环境 。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刺激有益拮抗菌群的增殖,同时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融合,优化土壤水、肥、气、热等因子的协调性,为微生物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生物炭可吸附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 值也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2.3 改变耕作方式

轮作和间作是缓解再植障碍的有效农业措施。通过种植非寄主作物或绿肥作物,可打破病原菌的生命周期,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研究发现,轮作豆科作物可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再植障碍的发生率。间作则通过增加植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轻再植障碍的影响 。

2.4 选用抗性品种

再植障碍的产生常与果树及其砧木抗病能力的强弱相关。选用抗性砧木能增强桃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图 2)。选育抗性品种也是解决再植障碍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图 3)。通过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筛选对再植障碍具有抗性的品种,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例如,用红根甘肃桃作砧木,能增强植株抗根结线虫的能力 ;桃砧木 GF667和中桃砧木 12-3 两个品种可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以其为嫁接桃苗的砧木,能减少连作障碍的发生。

图2 桃抗重茬砧木

图3 桃抗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根系对比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