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日本战败,天皇宣读终战诏书(附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00:47 2

摘要:历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这天通过广播,向全国宣读《终战诏书》为标志,日本二战失败无条件投降。8月15日作为纪念日,中国称“日本投降日”,日本称“终战日”。

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这天通过广播,向全国宣读《终战诏书》为标志,日本二战失败无条件投降。8月15日作为纪念日,中国称“日本投降日”,日本称“终战日”。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中国称“投降书”),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

根据《中国战区受降始末》记载,1945年8月18日,时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中国战区划分为15个受降区(后增为16个),覆盖从广州到北平的主要城市。东北地区的日军受降由苏联军队负责,不在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范围内。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代表侵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飞抵湖南怀化的芷江洽谈受降事宜。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代表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越来越近和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各项活动的开展,8月8日至21日,石破茂政府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举办的特别展“终战——战争的结束与战后的开始”上,展出《终战诏书》原件。从展出的《终战诏书》原件上,可以看到削去纸张表层修改措辞的痕迹,还有用括号插入字词的地方。

日本为什么在上述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公开展出《终战诏书》?有专家学者尖锐地指出,此展以“反思战争”为名,实则是历史修正主义的危险操弄。在二战结束80周年这一敏感节点上,日本选择展出这份文件,深层意图更需警惕。认清这份815字的日文诏书,必须把握三点:全文无一“降”字,更无“败”字;对华仍蔑称支那,有意改四国顺序为“美英支苏”;几处涂改增删透露出“逃避战败耻辱”“受害者形象捏造”“保留军国主义火种”野心。

评论认为,国际社会必须警惕日本对历史记忆的“涂涂改改”,以及公然展出。日本在1945年8月9日至10日“御前会议”上决定投降,之后就诏书内容进行反复讨论。诏书刻意以“终战”替代“战败”,将被迫投降美化为“主动终结战争”;回避侵略责任,将停战归咎于“敌方使用残虐炸弹”(原子弹),但对南京大屠杀、侵华暴行只字不提;一句“自交战以来已四载”意图抹杀14年侵华史;删除“放弃所有战争权利”更为日后解禁集体自卫权预留空间。

日本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中文翻译版)

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服膺者。往年,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且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安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其所难忍,耐其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计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未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发布:香港日报日本支局)

来源:东亚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