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刚刚闭幕。这场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的大会,展览面积超 7 万平方米,吸引 800 余家企业参展,3000 余项展品亮相,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聚焦“模型应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展示 AI技术前沿与产业实践。而教育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刚刚闭幕。这场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的大会,展览面积超 7 万平方米,吸引 800 余家企业参展,3000 余项展品亮相,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聚焦“模型应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展示 AI技术前沿与产业实践。而教育领域的突破尤为引人注目,从垂直教育大模型到脑机接口学习监测,从 AI 学伴到全球教育变革讨论,今年的盛会揭示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未来。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图源:WAIC)
01
AI 重塑教育生态
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的颠覆性突破
本次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强表示,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效、强智能的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这一趋势在教育领域同样显现出深刻变革力:语言大模型赋能智能备课系统,让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教学设计;多模态大模型通过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维交互,重构课堂体验,如虚拟教师生动解析抽象知识,让学习更具象;具身智能则以服务机器人、虚拟实训场景等形态,走进校园生活与实践课堂,为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早已超越工具层面,成为重塑教育生态的核心动能。它既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让“因材施教”落地,又借助全球教育资源联网打破地域壁垒,更以智能评价体系实现全人培养的科学追踪。正如李强总理所言,人工智能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教育领域,它正走进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堂,成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新引擎,让教育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的颠覆性突破。
02
中国路径领航全球
教育大模型与实践方案的破局之举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盛会之中,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主办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以“智能教育在中国:大模型、好案例、新产品”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学者、教育实践者及产业代表近 2000 人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中国路径。
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长周大旺在开幕致辞中指出,2025 年是全球智能教育元年,围绕“学AI、用AI、创AI、护AI”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强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场景应用和规范治理,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教委主任周亚明指出,“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世界课题。期待上海创智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进一步融入国家和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勇当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的“先锋队”、全球合作的“桥头堡”、育人改革的“先行者”。
论坛里程碑时刻——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正式发布。该版自主可控大模型专为教育而生,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深度聚焦教育场景,不仅是知识库,更是智慧导师。该模型旨在解答教育问题,赋能学科教研,助力实现教学育人一体化。相比通用大模型,“启创•InnoSpark”在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因材施教方面优势显著,直击教育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评价说,“中国版教育大模型”问世,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场景的标志性事件,更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征程中的关键一步。教育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支撑未来教育生态重构的“新基座”,是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全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就教育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主题邀请国内外诸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 21 世纪最具挑战性、最具催化力、最具赋能特征的战略性技术。对教育而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必然趋势,将重新构想和创建未来教育发展新格局。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汇聚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华东师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指出,大模型将重塑知识创造与传播逻辑,但教育的本质仍是唤醒灵魂,要探索育人方式从无差别的“知识点灌输”到大规模个性化的“思维晋级”转变。大模型为教学带来了精准化、个性化教学路径规划等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教育领域有望迎来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生长”的深刻变革,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03
AI+教育革新浪潮
华领通智从理念到落地的铿锵足音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勾勒出 AI 赋能千行百业的壮阔图景,教育领域更成为 AI 技术深度渗透的核心场域。从李强总理强调的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突破,到智能教育论坛聚焦的“学AI、用AI、创AI、护AI”行动框架,无不昭示着智能教育时代的全面开启。
2025 年也是“教育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教育数智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已跃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方向。作为深耕教育领域近二十余年的一高科技,始终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布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科技与供应链管理等多领域,重塑“AI+教育”生态。
一高科技旗下的华领通智则作为“AI+教育”全方位的践行者,以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使命,通过 AI 教育产品整合推广和解决方案应用,开发“云书院”智慧教育平台,布局碳中和校园与具身智能和心理健康服务,将 AI 赋能延伸至教育的多元维度。过程中,既呼应了教育大模型的技术方向,又以县域教育提质、五育融合实践,让 AI 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新引擎,为全球智能教育变革提供了可落地的中国实践样本。
其中,华领通智旗下 AI 水手通过“12345解决方案”深度响应“AI+教育”变革,构建“师生机协同”的教育新形态。详细拆解“12345解决方案”的核心框架来看,“1个系统性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师生机协同”为中心,优化教学全流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因材施教。
在队伍建设上,“12345解决方案”着力提升“2支队伍”能力。针对人工智能校长,通过信息化培训使其掌握 AI 教育管理应用,依托“五库一湖”数据架构实现校园全要素数据汇聚与智能分析,推动决策转向数据智能驱动;针对智能型教师,助力其从“知识传递者”转型为“学习体验设计师+伦理把关者”,通过“AI 教学认证体系”与“双师工作坊”提升智能备课、数据解读及工具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3大赋能提升”推动教育全环节革新,包括构建全学段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赋能,推广“331实效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赋能,推动科研工具智能化实现科研赋能。
“12345解决方案”更响应学生、教师、家长、社会4方关键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与全要素培养、减负增效与专业成长双驱动、透明化参与与科学家庭教育支持、教育公平与人才供给双重提升等方面的支持。
“12345解决方案”更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其中“德育”,强调从单向灌输到情境浸润与数据驱动;“智育”强调从标准化教学到个性化与跨学科融合;“体育”强调从经验指导到科学监测与智能干预;“美育”强调从技能传授到创造力激发与文化传承,“劳育”强调从体力劳动到智慧实践与产教融合,从而构建 AI 赋能的全人培养体系。
在具体场景应用上,AI 水手推出 S300 智慧教育终端,依托深度 AI 智能驱动,构建“本-专-模-纲”闭环提分体系,助力高三学生 300 天高效备考解决方案。
如此,响应周大旺司长所说的“学 AI、用 AI、创 AI、护 AI”,华领通智通过“云书院” 平台与全学段课程体系落地“学AI”,用 AI 水手数智教室 S900、智能终端 S300 支撑“用 AI”,联合北师大实验室探索教育场景创新呼应“创 AI”,依托心理健康一体化方案与数据安全架构践行“护 AI”。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其带来的启发与深远影响才刚刚崭露锋芒。大会所揭示的“AI + 教育”深度融合趋势,正指引着教育变革的新方向,而一高科技集团旗下华领通智,未来将持续通过系统方案、智能产品及垂类大模型的协同发力,踏出更为坚实且具有示范意义的前行轨迹,持续推动“AI+教育”从理念走向广泛而深入的实践。
来源:华领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