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说种甘蔗是种植业里最累的工作之一呢?有多累多麻烦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00:12 2

摘要:咱都喝过甘蔗汁,冲过红糖水,但你知道这根甜甜的杆子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吗?网上总有人说,种甘蔗是农业里最累的活儿,比插秧、摘棉花还折磨人。这话可不是瞎说,科学数据和农民的实际体验都能证明。

咱都喝过甘蔗汁,冲过红糖水,但你知道这根甜甜的杆子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吗?网上总有人说,种甘蔗是农业里最累的活儿,比插秧、摘棉花还折磨人。这话可不是瞎说,科学数据和农民的实际体验都能证明。

今天咱们就聊聊,为啥种甘蔗能让人累到怀疑人生,这活儿到底苦在哪,累在哪?

想象一下,在35℃的太阳底下,你弯着腰,挥舞着砍刀,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汗水把衣服浸得能拧出水,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长,这还只是收获季的日常。

更别提种甘蔗得和泥巴、虫子、天气斗智斗勇,从种到收,每一步都得拿命拼。有人说这行当是"甜蜜的事业",可这甜啊,全是苦熬出来的。

种甘蔗最累人的环节,绝对是收割。别看甘蔗长得高高大大,收割这活儿可一点不含糊。得猫着腰,一手攥紧甘蔗杆,另一手挥刀砍断根部。一棵甘蔗平均2到3米高,重量能达到3到5公斤,一天砍个上千棵是常事。

广西农科院2021年的调研数据显示,一个熟练工每天最多收割1.2吨甘蔗,相当于弯腰2500次以上。这么折腾下来,晚上躺床上腰都打不了弯。

这活儿不光累,还危险。甘蔗叶子边缘带锯齿,稍微不注意就能在胳膊上拉出一道血口子。每到收获季节,蔗农的手上总有几道长不好的疤,都是收甘蔗留的"纪念品"。要是赶上刮风天更遭罪,叶子随风乱摆,躲都躲不开。

收割要命,种的时候也不省心,甘蔗下种得选在开春那会儿,可天气预报哪有准谱?广西甘蔗研究所的专家说过,播种时要是雨水不足,苗就出不来;雨水太多,种苗又容易烂。农民得盯着天象,半夜爬起来抢种是常事。

种下去还得伺候,甘蔗生长期长达10到12个月,这期间要除草、施肥、培土。培土这活儿特别讲究,得用锄头把土壅到甘蔗根部,既能防倒伏又能保肥。蔗农在培土季节也相当难熬,顶着大太阳一垄地走下来,鞋里能倒出三两汗。

甘蔗最招虫子稀罕,螟虫、蚜虫、蓟马,个个都是狠角色。云南农业大学202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甘蔗螟虫能造成20%到25%的减产。防治这些害虫,光打药不行,还得人工捉虫。蔗农得钻进比人还高的甘蔗林,在密不透风的"青纱帐"里和虫子斗智斗勇。

最麻烦的是甘蔗绵蚜,这东西繁殖快,专吸甘蔗汁液。一旦发现绵蚜,三天不处理就能蔓延整片地。防治时得背着四五十斤重的喷雾器,在甘蔗垄里钻来钻去,药水混着汗水,能把人腌入味。

砍下来的甘蔗得赶紧运出去,耽搁久了糖分就流失。可甘蔗地多在丘陵山区,车开不进去,全靠人工搬运。云南红河那儿的坡地,得用绳子把甘蔗捆成七八十斤的捆,一担一担往山下挑。走一趟山路,肩膀能磨掉层皮。

就算在平原地带,装车也是体力活。一捆甘蔗五六十斤,要举过头顶装进三米高的货车。广西糖业协会统计过,一个装车工每天要搬运6到8吨甘蔗,相当于举重200多次。干这活儿的没几个不得腰椎病。

有人要问:现在不都机械化了吗?实话告诉你,甘蔗机械化程度确实不高。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2023年的报告显示,全国甘蔗机械化收割率在35%左右。为啥?一是地块小,大型机械转不开身;二是地形复杂,坡地、梯田根本没法用机器。

就算能用机械的地方,成本也让人头疼,广西崇左的合作社算过账,请人收割一吨甘蔗成本180元,用机器要220元。小农户根本用不起,只能继续拼人力。

这么累的活儿,收入怎么样?广西糖业发展局的数字很骨感,2023年甘蔗地头收购价每吨五百来块钱,一亩地产量4到5吨算,毛收入两千来块。

扣除成本,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所以现在种甘蔗的多是50岁往上的老人,年轻人宁可进城送外卖也不愿干这个。

甘蔗的甜里浸着农民的汗,嚼甘蔗,喝甘蔗汁时,总能想起这些在烈日下弯腰的身影。他们用最原始的劳作,支撑着这个甜蜜的产业,看完小编说的话,你觉得种甘蔗苦不苦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一寸虫奇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