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农舍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00:06 2

摘要:“天刚亮,檐角的鸟儿便叽叽喳喳闹开了。推窗见菜园里,番茄红得透亮。灶房飘来粥香,蒸汽混着花香漫出来……”近年来,庐江县依托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农舍经济”,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招引企业、乡贤,走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特

转自:新安晚报

云里安凹民宿

庐南川藏线

“天刚亮,檐角的鸟儿便叽叽喳喳闹开了。推窗见菜园里,番茄红得透亮。灶房飘来粥香,蒸汽混着花香漫出来……”近年来,庐江县依托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农舍经济”,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招引企业、乡贤,走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努力盘活资源 让“农房变客房”

庐江县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温泉资源闻名遐迩。基于此,庐江县深挖山水资源潜力,将目光聚焦在乡村闲置农舍上,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民宿发展。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精品民宿57家、家庭民宿59家,形成了汤池-柯坦-万山、冶父山-白湖、龙桥-矾山-罗河三大民宿产业集群,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政府引导,规范发展。庐江县将“农旅富民”作为全县“三大战略”之一,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精准选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区域重点发展“农舍经济”。鼓励农户利用具有生态环境优势的闲置住房,改造成富有特色的大众民宿。对自然环境优越的空心村由政府有序收储,改造发展精品民宿。让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获实惠。民宿超90%的员工为本地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通过民宿收购农特产品增加了收入。

政策扶持,解决难题。庐江县将民宿产业视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赛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硬件投入、奖励措施、技能培训、证照办理等多方面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为解决民宿“办证难”问题,成立联合审核小组,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选派干部赴先发地区学习,并成立民宿管家培训中心,累计培训民宿管家900多人次;为解决资金问题,创新投资模式,组建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形成多元投资经营模式,为民宿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特色设计,品牌打造。庐江县精心选择汤池、万山等生态资源优越的镇进行先行试点,严格遵循“景区景点边、风景道边、精品民宿边”的选址标准,打造家庭民宿示范样板。邀请专家免费为农户设计,突出民宿主题特色。大力培育“恋庐小舍”家庭民宿公用品牌,聘任民宿体验官,开展等级评定。近年来,庐江多家民宿荣获全国和省级荣誉,2024年获评首批“皖美民宿集聚区”。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乡村咖啡、主题餐馆等业态的涌现,使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超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逾10亿元。

着力经营乡村 让“创意变生意”

在发展民宿的基础上,庐江县进一步开拓思路,探索乡村整体化、系统化、特色化运营模式,通过村企联手,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庐江县在全省率先面向全国招募优秀乡村运营团队,成功引进上海蓝镇、田园东方等一批全国头部企业和知名运营公司。在全县精心挑选14个发展基础良好的村庄开展乡村运营试点,并配套激励政策,鼓励发展夜游经济、露营经济等多元文旅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整合汤池温泉、十里长冲等山水资源,挖掘千年矾矿、冶父山铸剑文化等人文资源,打造一批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

实行多元化经营结构。在乡村运营实践中,庐江县形成了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结构。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企业作为核心运营主体,为村庄发展提供专业规划和运营思路;村“两委”当好“服务管家”和“沟通联络员”的角色;村民则是乡村运营的基石和重要参与者。通过县、镇、村三级协同发力,从硬件提升到软件优化,为乡村运营提供加持。

集聚产业化“农舍总部”。随着民宿产业的繁荣发展,庐江县积极探索延伸乡村文旅产业链的新路径。借鉴乡村运营理念,运用工业化和产业化思维,创新招商模式,引导鼓励镇、村集体和乡村运营商收储或租赁闲置房屋,改造后吸引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企业总部入驻,同时吸引本土乡贤回乡创业,打造“农舍总部”集聚区。截至目前,全县已吸引6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形成税收3000多万元。

大力激活消费 让“农品变商品”

“农舍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热潮,还进一步催生了“农舍+”产业形态,促进了乡村消费,增加了农民收入,让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营销促进民宿消费。庐江县积极面向长三角地区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推介,发布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与合肥经开区百余家企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为企业推出专属优惠政策。举办“万名职工游庐江、住民宿、泡温泉”等专场推介活动,发放“住宿券”“温泉券”,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带动当地文旅消费。截至目前,庐江县民宿相关项目已帮助村集体实现年均增收300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业2000余人,人均年增收约5万元。

活动促进旅游消费。鼓励开展“民宿+活动”,围绕传统节日、农事节点等举办富有乡村特色的活动。以春采茶、夏摘果、秋登高、冬泡汤“四季游庐江”为主题,策划推出系列文旅融合活动,每年举办“艺术进景区”“四季村晚”等活动300余场,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同时,推出12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32处网红打卡点,2024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7%,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开发促进农品消费。庐江县鼓励发展“民宿+文创”,设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以及农特产品伴手礼,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超2000万元。建立“民宿+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促进庐江小红头、黄陂湖大闸蟹等名优产品销售,年采购金额达3000多万元。

庐江县在“农舍经济”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庐江县全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形成“乡村旅游到庐江、乡村运营在庐江、乡村治理看庐江、乡村生活来庐江”的生动局面和IP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农舍经济”,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群众的“共富梦”照进现实。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金学永 通讯员 王虹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