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被骗了一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22:05 4

摘要:我在以前的节目里多次说过,我轻易不敢参加中国舆论场上的热点讨论,因为事情经常反转。最常见的情节是,一开始我们认为张三是个坏人,后来发现他根本不坏或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坏,那我前期义愤填膺的批判张三,往轻处说是浪费了感情,往重处说是我被欺骗了,我有一种被电诈的感觉

这两天好险,我又躲过了一劫,为啥呢?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多次说过,我轻易不敢参加中国舆论场上的热点讨论,因为事情经常反转。最常见的情节是,一开始我们认为张三是个坏人,后来发现他根本不坏或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坏,那我前期义愤填膺的批判张三,往轻处说是浪费了感情,往重处说是我被欺骗了,我有一种被电诈的感觉。

澳洲的华裔杨兰兰开劳斯莱斯撞了奔驰车的事发生以后,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要让我说这个事儿,我也很想说,但我忍住了。还好我忍住了,不然我又一次被骗了。反过来说我又躲过了一劫。

其实很多网民并不在意这次车祸,而是在意杨兰兰的身世。

其实很多网民也不太在意杨兰兰的身世,而是在意杨兰兰家的钱。

其实很多网民也不太在意杨兰兰家的钱,而是在意借着杨兰兰家的钱,可以表达自己心中的很多不满,包括但不限于指出中国的很多不足。

但反过来说,这一切又起因于杨兰兰家有多少钱,如果杨兰兰家没有传说中的这些钱,杨兰兰的事就只是一起普通的车祸。

而我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杨兰兰家有那么多钱。

不是因为我在澳洲有熟人,或者在哪里有卧底,我更不是杨兰兰的亲戚。而是因为说杨兰兰家有这么多钱,不符合常识。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说过,防止被电诈的一个最高级手段就是拥有常识。我还曾经举例说,一个年轻、漂亮、有钱、知性的女子却找不到男朋友,要在网上找男人聊天以消解寂寞,你信吗?按常识,不能信,因为这样的女子还会寂寞吗?

所以,常识很重要,防止被电诈或者被其他形式的诈骗,一个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拥有常识,并按常识办事。

而说杨兰兰家族财产达到2,700亿澳元,就不符合常识。

写到这里,我打开手机查了一下汇率,此时此刻一澳元兑0.6526美元。2,700亿×0.6526=1,762亿美元。

1,762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

我又打开手机查了一下2024年世界各国gdp的排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4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gdp最终数字,按全球195个主权国家加38个地区属地,总共233个实体,从高到低排,第45名匈牙利,1990.87亿美元,高于网传的杨兰兰家族资产1,762亿美元,第46名就是因为打仗而在全世界知名度很高的乌克兰,1730.42亿美元,低于网传的杨兰兰家族资产1,762亿美元。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特别提示了,乌克兰的gdp数字里面还包括特别经济援助的估值。

总之,网传的杨兰兰家族资产1,762亿美元,把它当成一个国家,在全世界排名第46位,比3000多万人口的乌克兰2024年的gdp还高。

这事儿,你信吗?

按常识,不能信。

把这事放在澳大利亚国内看,澳大利亚2024年gdp17,910亿美元。也就是说,网传的杨兰兰家族资产,是澳大利亚一年gdp的1/10。

这事儿,你信吗?

按常识,不能信。

这是把一个家跟一个国做对比,如果非要把个人跟个人做对比,福布斯2024年全球富豪榜排名是这样的,第1名就是卖LV包的阿尔诺家族,财富2,330亿美元;第2名就是卖特斯拉车的马斯克,财富1,950亿美元;第3名就是办亚马逊网站的贝索斯,财富1,940亿美元;第4名就是办脸书的扎克伯格,1,770亿美元;第5名就是甲骨文的老板埃里森,财富1,410亿美元。

把网传的杨兰兰家族资产排进去,他在全球富豪榜排第五。

我就纳了闷儿了,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五,怎么以前都没听人说过?福布斯富豪榜也不发布?

网传的杨兰兰家族资产如果属实,应该排全球第五,可是媒体从来没说过,福布斯也不来排他们家的名。

这事儿,你信吗?

按常识,不能信。

如果你非要相信这些匪夷所思的事件,那我提醒你,你很可能是电诈分子非常喜爱的对象。因为电诈分子之所以能够诈骗得手,就是因为很多人愿意相信不该相信的事,比如高薪,比如年轻、貌美、有钱、知性的女孩子找不到男人解除寂寞。

网传杨兰兰家族有2,700亿澳元的资产的事有那么多人信,我忽然一下明白了,为什么电诈分子能够屡屡得手?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你一开始就不信2,700亿澳元这个数字,那你为什么不参与讨论呢?那是因为另外一个数字靠常识不太好判断,要等待事实,这个数字就是网传杨兰兰保释时交的钱的数字是7,000万澳元。

因为我在澳洲没有熟人,所以我无法通过常识来判定这个数字的真假。我只能等,因为我相信有人会把事实扒出来。

果不其然,紧接着就有网友扒出来了。澳洲历史上所收到的最高金额的保释金是250万澳元,而且对象是一个贩毒分子。杨兰兰出事是车祸,车祸和贩毒能是一个级别的事儿吗?即便是贩毒,最高的保释金也才250万,而网传杨兰兰被保释交的钱是7,000万澳元。

紧接着更扎实的证据终于有了。

8月11日,澳大利亚悉尼市所属的新南威尔士州法庭和审裁处的发言人对英国广播公司说,当地警方对杨兰兰的保释金“未设立任何金钱条件”。也就是说,杨兰兰保释,一分钱没交。

这位澳大利亚发言人还特别说道,杨兰兰保释的条件不包括钱,包括哪些呢?包括上交护照、定期到警察局报到、晚上不得离开居住地、以及不得再驾驶车辆等。

总之,一分钱没交,可是网上传的是他交了7,000万澳元。更重要的是,用这个7,000万可以用来作为素材批评中国,以至于造成了舆论上的山呼海啸,以至于像我这样对这事不发声的媒体人,被很多人屡屡追问,说我们麻木不仁。

而我要说,这事儿真的还算是轻的,为啥呢?还好没有出人命。

你可能会觉得我非常的冷血,难道只有出人命了才是大事吗?

我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的舆论乱说,经常出人命,或者会掉一个人的前途,是隔三差五就发生的。

这让我这样一个自我感觉还算善良的人,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还好没出人命。

这是我的悲哀,乃至于是当下中国的悲哀。

舆论上胡说八道而杀人,何时能休?

我说这话,是因为我想起了河南周口妇产科的邵医生,她一生接生了3万多个宝宝,却在2025年8月1日跳楼自杀了,就是因为网上对他铺天盖地的不切实际的批判和网暴。

我还想起了2023年6月2日跳楼自杀的年轻的武汉妈妈,10天之前他的孩子在学校玩耍时被车撞倒身亡,她听到噩耗时,直接从工作单位赶过来。因为是从工作单位直接赶过来,而且她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所以穿戴非常整齐,有人不体恤她的丧子之痛,却对她的穿戴评头论足。她不堪这些侮辱性的无理评价,又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在儿子离世的10天之后,选择了自杀。

我还想起了2023年10月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被污蔑性骚扰的肖同学,当时舆论上立刻山呼海啸,对肖同学穷追猛打。两年之后的2025年7月25日,武汉市经开区人民法院终于还了他的清白,判定他没有性骚扰。然而晚了,肖同学的爷爷因为受到网暴刺激而离世。又是一条人命。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因为网上的胡说八道。

这些事件当中还有一个相当诡异的地方,那就是舆论永远批评别人,却从不反省自己。

周口的邵医生因为被舆论网暴而自杀。她自杀后舆论又去批评单位。我不是说单位不能批评,不该批评,而是说我们应该主要批判谁?杀死邵医生的是网暴还是单位?这就好比是,张三对李四捅了一刀,李四送到医院没有抢救过来。舆论不批判张三,却把医院往死里批判。这公平吗?这还有天理吗?

这纯粹是因为,舆论掌握在舆论手上,所以舆论从不批评舆论,只知道批评别人。

当年是谁在对肖同学发起网络攻击,最后让武大在舆论压力之下匆匆给肖同学进行了处分。

两年之后发现这事搞错了,舆论又纷纷批判武大为什么不赶快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

我不是说武大不该被批判,我是说我们在批判武大的时候要不要批判一下当年网暴肖同学、 逼着武大对肖同学进行处分的舆论?

舆论永远都是对的吗?舆论做错了事就不应该反思吗?一个掌握舆论权力的群体,永远把舆论权力对着别人,却不对着自己,这不恰恰是舆论经常批判的现象吗?

而我今天也不太想批判那些胡说八道的人,因为我总觉得中国人的素质不至于这么低。

这是中国吗?我觉得不是,我总觉得先是有一只背后的黑手在推动这些事情,然后才是脑子不清醒的中国人参与其中。

好巧不巧的是,世界上臭名昭著的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202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西方世界一直在专门研究怎样利用中国的社交媒体挑动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把中国搞乱,最好在中国发生颜色革命。

他们的套路是这样的,请朋友们看一看符不符合中国很多舆论事件的发展规律。

第1步,凭空制造或者夸大一个事件。

第2步,通过水军对这些事件进行大量传播,引导公众情绪向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第3步,大量的判断力较弱的中国网民参与其中,他们在背后幸灾乐祸。

贯穿这三步始终的是,揪住中国存在的某些令民众焦虑的问题,比如贫富悬殊。这一次杨兰兰事件,他们就是凭空捏造了这样一个事,而他们也抓住了中国民众对贫富悬殊问题的关注。

我还要说一句更冷血的话,这样的事件已经出了很多条人命了,然而从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网络治理还算是好的,中国的网民的抵抗力还算是高的。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我还要进一步的说一句更冷血的话,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亡国。

这话尺度大不?你一定惊掉了下巴。

可是,面对这事,我们真的要从亡国的角度来思考,因为现在有一个国家因为这样的事件正在亡国。

它不是别的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国家,而是我们在网络上津津乐道的乌克兰。

2014年,乌克兰发生第2次颜色革命,亲俄罗斯的总统亚努科维奇出动军警维持秩序,已经基本控制了局面。2月20日,突然有狙击手从屋顶上向集会的人群和军警同时开枪,至少造成72人死亡。事后调查表明,这是美国中情局通过代理人实施的,但西方控制的舆论,却造谣说这是亚努科维奇安排的镇压行动。

于是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乌克兰局势再次混乱不堪,两天之后的2月22日,乌克兰议会停止了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亚努科维奇只能逃往莫斯科。

随后,亲西方的波罗申科上台,推行一系列亲西方的政策。2019年,亲西方的泽连斯基上台,当年,泽连斯基就迫不及待地推动议会把乌克兰加入北约写入宪法。这一下,彻底突破了俄罗斯的底线,在三年的反复劝说无效之后,2022年俄罗斯冲冠一怒,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美国的阿拉斯加会晤,商量怎样瓜分乌克兰。

虽然他们的具体细节我不可能提前得知,最终结果也很难预测,但有一点我敢肯定,至少,俄罗斯已经实际控制的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乌克兰肯定要不回去了。搞不好,俄罗斯已经实际控制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乌克兰也要不回去了。

历史不容忘记。乌克兰走到今天这一步,关键的转折点就是2014年2月20日,美国中情局雇佣的人在屋顶上向人群和军警开枪,随后,西方控制的舆论把这个事儿嫁祸给亲俄罗斯的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

一个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核弹头数量排名在俄罗斯、美国之后、远远超过中国的乌克兰,一个在1998年把自己用剩下了的航母“瓦良格号”卖给中国、中国随后把它改造成“辽宁号”航母的乌克兰,因为在2014年2月20日被西方制造的舆论误导,在随后的十余年中,在亡国的路上狂奔。

舆论上的事儿是天大的事儿,因为舆论掌握人心,掌握人脑,是在制空权、制地权、制海权、制电磁权等等“制权”之外的“制脑权”的争夺。

杨兰兰事件,敌人用两个用常识就能分辨真伪的假数字,就能制造中国舆论上的山呼海啸,国人不得不防,不得不辩。更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做一点什么。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做,我想建议你像我前期对待杨兰兰事件那样,闭嘴,什么都不做。

有些时候,你什么都不做,就是对国家很大的贡献。

来源:静思有我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