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卖桃记——铜梁少云村第一书记三招破解销售困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21:54 4

摘要:8月13日清晨,铜梁区少云镇赶场天,场镇已是人头攒动。一个卖黄桃的摊位前聚集了许多人,摊主——一位扎马尾、穿黑T恤的女子正热情招呼:“少云本地黄桃,脆甜!大的5块,小的4块一斤,多买更优惠!”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王子蒿

8月13日清晨,铜梁区少云镇赶场天,场镇已是人头攒动。一个卖黄桃的摊位前聚集了许多人,摊主——一位扎马尾、穿黑T恤的女子正热情招呼:“少云本地黄桃,脆甜!大的5块,小的4块一斤,多买更优惠!”

铜梁少云镇少云村驻村第一书记黎静(穿黑T恤者)在赶场天帮助村里卖黄桃。本文图片均由通讯员 李慧敏 摄

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名女子是铜梁区委网信办派驻少云镇少云村的第一书记黎静。这已是她连续几个赶场天,利用上班前的时间来集市卖桃了。

第一书记为何卖桃?故事要从她驻村第一天说起。

第一招:

直播带货,黄桃飞出深山

今年6月,黎静到少云村上任的第一天,就碰上了难题。村党支部书记邱德洪和返乡创业的村民欧祖兵正为桃园销路发愁:今年桃园首次丰收,水蜜桃加黄桃产量高达9万多斤,保鲜期短,销售压力巨大。

“去年试产了不到5000斤,都卖得艰难。今年这产量,愁啊!”介绍完情况,邱德洪看着眼前上任第一天的黎静,求助道:“黎书记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不是帮忙,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没有客套和寒暄,黎静仔细了解着去年的销售情况和销售渠道,迅速理清思路,“去年主要是靠传统的线下销售,要在桃子成熟期的两个月时间里卖出4万斤桃子,必须依靠互联网的力量。”

黎静立即向自己的“娘家”——铜梁区委网信办寻求帮助,邀请铜梁区自媒体达人团队到少云村直播带货。

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当地自媒体达人正在通过直播带货帮助销售黄桃。

6月底,水蜜桃成熟,自媒体达人带着装备来到了桃园里:特写镜头聚焦水蜜桃的饱满圆润,短视频记录果农采摘的新鲜,直播试吃直呼“香甜多汁”……

黎静也化身“主播”,在镜头前真诚推介:“少云本地产水蜜桃,纯天然好味道!现在下单,田间直发,新鲜到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次直播就卖出近两万斤水蜜桃。

第二招:

工会团购,驶入销售快车道

首战告捷,但更大挑战接踵而至——7月中旬,3万多斤黄桃成熟,直播已难以满足需求。

黎静再次在工作群征集“金点子”。“走工会团购!”一名同事的点子让她眼前一亮。

随后,黎静和邱德洪等村干部精心准备了相关资料和样品,冒着酷暑一家一家单位登门拜访。“您看,这是少云本地产的黄桃,香甜脆爽品质好,工会采购既能给职工发福利,又能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一举多得!”

驻村第一书记黎静(右)正在筛选黄桃。

在区总工会支持下,多家单位积极响应。两万多斤黄桃,很快成为食堂餐桌上的美味。

看着一车车黄桃被运出桃园,村民戴红群擦着汗,笑容满面:“一天就几千斤,卖完有盼头了!”

曾经对这位“小姑娘书记”的能力有所怀疑的欧祖兵,此刻也心服口服:“彻底服气了。有她在,我们搞产业信心也更足了。”

第三招:

赶场零售,尾果直通百姓餐桌

到7月底,少云村卖出了大部分黄桃,仅剩下近5000斤尾果。

“尾果品相和个头要稍差一些,但口感完全一样。”如何消化?黎静盯上了少云镇逢“369”的赶场日。

她和村干部组织村民将尾果按大小、品相进行分装,到赶场天就拉到场镇集市售卖。

刚一亮相,少云村所产黄桃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还不晓得少云本地还产黄桃呢?”

“看着就好,吃起来脆甜可口。”

……

第一次赶场就卖出了600多斤黄桃,黎静心里有了底。

此后的赶场天,逢周末休息日,黎静就带队卖桃;逢工作日,她就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到集市帮忙卖桃。

如今,少云村今年产出的9万多斤桃子已销售一空,销售收入总计29万余元,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桃卖完了,黎静的目光已投向未来,“桃园还远未到丰产期,以后产量更高,仅靠销售鲜果风险太大,必须引进企业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还要打造‘少云’黄桃品牌,推出‘桃树认养’计划……”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