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交社保,为何近期引热议?跟养老金蛀虫有关?自愿或无人参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8:00 2

摘要:6月底审计署公布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直戳养老金体系的痛点,曝光了挪用、套取、违规领钱的乱象,让大家对社保基金的信任直线下降。很多人边缴边嘀咕:钱扔进去,是养老还是喂了蛀虫?

社保这事儿,本来就是国家层面的强制要求,从社会保险法落地那年起,企业给员工缴社保就是硬杠杠。

可最近几个月,网上到处是强制交社保的帖子,为什么突然热起来了?说白了,跟审计署刚出的那份报告脱不开干系。

6月底审计署公布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直戳养老金体系的痛点,曝光了挪用、套取、违规领钱的乱象,让大家对社保基金的信任直线下降。很多人边缴边嘀咕:钱扔进去,是养老还是喂了蛀虫?

审计署抽查了25个省份的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规模4.14万亿元,结果发现问题金额高达601.61亿元。其中,414.08亿元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

这数字听着就心凉,养老金本该是老百姓老来靠山,现在却成了某些地方的应急钱包。

报告点名13个省份挪用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这些钱本来是为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人员准备的,结果被挪去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或者直接还地方政府债务。

挪用之外,还有更气人的套取和违规领取。

报告提到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金,总额5.19亿元。典型案子就是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个职工,人事档案涂改14处,把出生年月和工龄往前推,硬生生写成1岁参加工作、22岁退休。

审批层层通过后,他一边领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在新单位上班拿工资。这种双头吃的行为,直接戳中公众神经:养老金池子本来就紧巴巴,还被这些蛀虫啃噬。类似问题在25个省份都有,涉及虚假病历的职工们就这样钻空子,领走本不该领的钱。

中介机构也掺和进来,加剧了基金流失。

16个省份的90家中介,从2009年到2024年,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仲裁书等方式,帮助2万多名不符合条件的人参保。基金损失换来中介和个人的私利,比如哈尔滨阿城区一家中介,帮271人不合规参保,造成基金亏1.15亿元,中介却赚了400万元。

这些中介的手法五花八门,伪造文件帮人钻政策漏洞,表面上看是帮人参保,实际是挖养老金墙角。报告还指出,47.7万人次困难群体没领到养老补贴,249万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发放落空,这些本该到位的钱,因为管理漏洞或挪用,就这么卡住了。

这些曝光一出,网上议论就炸了锅。有人贴出审计报告截图,评论区刷屏质疑基金安全。企业主在论坛抱怨,用工成本高,本来工资5000元,社保加1600元,利润薄的小企业扛不住。员工也算账,到手从5000变4000,生活捉襟见肘。

热议的核心是强制缴的必要性:基金这么乱,钱缴进去能领回吗?审计报告显示,2024年社保基金收入虽增长,但财政补贴达2.6万亿元,退休人口增加,劳动力减少,未来压力更大。

没有强制,很多年轻人觉得当下钱紧,不如现金在手。

如果全凭自愿,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就业7.34亿人,参保率本就不高,灵活就业者弃保多。年轻人每月扣8%进个人账户,单位缴16%进统筹,觉得花销大,不如自己存钱。

企业也嫌贵,中小企业利润5%,社保成负担。有人直言“社保像税,缴了不信能领回”,引用挪用事件质疑公信力。

长远看,强制缴对个人有益,缴费满15年退休领钱,工龄长养老金高。报告显示,不缴费或短缴,退休领少,别怨天尤人。现实中,无社保老人靠子女,生活艰难。

热议根源是基金漏洞与强制碰撞,公众求交代。

这份报告像镜子,照出养老金管理的短板。蛀虫清理需严,审计每年跟进,避免再乱。

养老金本是社会底线保障,现在漏洞百出,让人情何以堪?强制缴的初衷好,但执行需透明,让老百姓放心缴,安心领。

社保新规强制缴费全面覆盖,短期企业成本承压长期保障筑牢 新浪财经

来源:盛世点兵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