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晴演活了墨彩环:“她也同样给予了我救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5:25 2

摘要:从怕 “毁掉角色” 到被大众肯定,从 “背景板” 到让角色“活”起来,这场双向奔赴里,是一个演员的成长,是与角色互相托举的旅程。墨彩环留在世间的那束微光,或许也正悄悄落在赵晴前方的路上。

《凡人修仙传》第一季迎来收官,墨彩环的身影成为了观众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而这背后,是演员赵晴与角色的深度共情。

彼时的她,正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 作为初入大众视野的新人,各方声音曾如潮水般涌来,但恰恰是这个看似柔弱却骨子里坚韧的角色,成为了她的精神锚点。

她不作解释,沉心以作品去收获观众的认可。台词寥寥,她便用眼神说话,让每个细微动作都成为情绪的载体。

从怕 “毁掉角色” 到被大众肯定,从 “背景板” 到让角色“活”起来,这场双向奔赴里,是一个演员的成长,是与角色互相托举的旅程。墨彩环留在世间的那束微光,或许也正悄悄落在赵晴前方的路上。

1

“墨彩环的内核不是柔弱,而是坚韧”

外表清丽,性格沉静的墨彩环,以“遗憾”的方式悄然退场,却为《凡人修仙传》第一季剧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与韩立之间“仙凡殊途”的感情羁绊,藏着含蓄的克制,透着命运使然下的无奈,引发了今夏许多观众的共情共振。而她的故事,她的境遇起伏与成长蜕变,也成为剧中令人难忘的情感印记。

赵晴《凡人修仙传》剧照。

最初接下墨彩环一角时,赵晴深知这一角色承载着书迷与动漫观众的多重期待。作为剧版改编角色,墨彩环既融合了原著小说与动漫的精华特质,也被注入了新的灵魂。

为“吃透”角色,在做准备工作时,赵晴反复钻研人物小传,也去翻阅了大量书粉、动漫粉,以及相关博主的深度解读,去总结这一角色的魅力内核——这些功课都帮助她对墨彩环有了更透彻的把握。

在赵晴看来,要令墨彩环“立”起来,直至自己能真正“成为”角色,关键是穿透文字与影像的壁垒,触摸到她的内心世界。为此,她主动填补剧情留白,想象她与母亲、姐姐们如何相依度日?她又如何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医术?也推演起,当家族惨遭灭门,她辗转至燕家堡的路上又经历过怎样的困顿?她又是如何依靠自己开馆行医,成为独当一面的医者?这些剧本未言明的细节,成为了赵晴与角色对话的秘密通道,也让墨彩环的形象在她心中愈发鲜活。

赵晴《凡人修仙传》剧照。

越贴近这个角色,赵晴也越发被她所吸引。她发现,这个看似柔弱易碎的姑娘,骨子里却始终蕴藏着未曾宣之于口的坚韧。

“坚韧是刻在墨彩环骨子里的特质”, 赵晴分析道。尽管身为凡人,墨彩环却在一重又一重的人生困境中始终展现出非凡的意志:墨家灭门后,她从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一夜沦为逃亡者;从被迫逃亡,伪装求生,到勇敢寻仇,即便生活一度至暗,也未曾向人生低头;她巧妙地隐姓埋名,小心周旋,躲避各方危险;更以凡人之躯,在艰难的世道、被修仙者主宰的世界中顽强生存,独立生长,逐渐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坚韧”,同样也是赵晴对墨彩环最深刻的欣赏,是她着重想要去打磨的角色高光。因而,在赵晴的塑造下,墨彩环与韩立一次次分别时的落泪则更显“沉重”,那是坚强者在命运面前的无力,而非单纯的柔弱。

“彩环身上的坚韧是我最想突出的部分。观众可能会因她与韩立分别时总在落泪、流露不舍,而误会她性格柔弱敏感。实际上,她在困境中求生的能力,足以证明她从未脆弱。生活中再多的苦难,她都能咬牙忍住眼泪,唯独面对韩立,面对这份没有结果的爱恋时,才落下了藏着无力、无助、倔强、不甘心等复杂情绪的眼泪。这滴泪正因此珍贵。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反差,让大家看到彩环的多面。不希望说因为她像一个出现在韩立生命里的过客,就忽略了属于这个女孩自己的人生,忽略了这个女孩她有多么坚韧。”

赵晴《凡人修仙传》剧照。

2

“墨彩环对于韩立的爱,更多是尊重,是成全”

无疑,在《凡人修仙传》第一季故事中,墨彩环与韩立之间的感情线充满了 “BE 美学” 属性,令人反复“意难平”。

在“走近”墨彩环的过程中,赵晴也从自身出发,找到与墨彩环充分共情的支点。“我其实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心里很喜欢一个人,却客观上明白两人之间没有可能性,就不会再迈出那一步,但也正因此,我明白这不代表那份悸动不再存在,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这也成为了我诠释角色第一阶段的心理支撑,让我能真正与她共情。”

在赵晴看来,这段感情最动人的,正是那份克制下的悸动。

“她那么清醒,又那么克制,但依然选择勇敢地向韩立询问‘没有灵根不能修仙吗’‘我能爱你吗’‘我能守在你身边吗’,她短暂沉沦于本能的爱恋,又强行让自己抽离,这种矛盾,也是大家能够为她揪心、心疼她的原因。”因为性格上重叠的部分,赵晴同样懂得墨彩环每一句说出口的话语有着怎样的分量:“我和墨彩环其实性格上也有相似之处,话比较少,但说话前心里已反复想了千百回,因此我也能理解,如果不能说出口的话却依然说了出来,她也一定劝过自己千百回‘不要说’,这样的理性拉扯与挣扎后,她还是选择说出来,因此每一句都要诠释好,演得深入人心。”

不过,赵晴也格外明晰,墨彩环同韩立一样,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追求,也明白彼此因仙凡有别注定无法同行,“但也因为如此清醒”,赵晴强调,“彩环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与韩立并非一路人,更理解二人之间的仙凡阻隔,她对韩立的爱,更多是尊重,是成全,是理解他的壮志。”

也正是出于这份“清醒”,剧情中墨彩环与韩立二人的戏份始终充满戏剧张力。赵晴为角色设定了一个核心心理前提:“观众知道他们还会再见,墨彩环却没有上帝视角,所以每一次相见,对于她都是珍贵的‘最后一面’,都有永远无法再见的可能。”

赵晴《凡人修仙传》剧照。

为了精准传递这一既克制,又内心无比汹涌的状态,赵晴在表演中始终秉持“向内收”的原则。“多一分外放,都会让她显得脆弱,那就不是墨彩环了”,她说。剧中墨彩环的台词寥寥,甚至曾被韩立一度误会成“哑巴”,努力隐忍下自己起伏的情绪。这种设定反而倒逼赵晴快速成长——不同于以往可以依托台词带动情绪节奏,以肢体动作去帮助支撑人物表达情感。这一次,她必须依托更细腻的表达方式传递情感:一个复杂的眼神,一次攥紧衣角的动作,一滴在眼眶里打转却不肯落下的泪,都成了传递情绪的载体。

“面对这类台词少、更多是观察、倾听的角色,必须让自己高度专注且敏感,这样才能让人相信你始终沉浸在情境里,对方的每句话都被你听进心里,进而从眼神中传递共情” ,赵晴坦言,也正是通过这次机会,她学会了“用眼睛说话”,“这是挑战,也是成长。”她同样感谢导演杨阳的指导,“每次开拍前,她会细致拆解每场戏,与演员探讨角色心路,当心理准备足够充盈,情感也自然可以依靠眼神流露、传达。”

赵晴《凡人修仙传》剧照。

3

“墨彩环也给予了我一次救赎”

拍摄《凡人修仙传》时,赵晴正经历职业生涯的低谷,作为首度从真正意义上踏入大众视野的演艺圈新人,在她担纲女二号的作品播出后,赵晴收到了诸如“专业能力不足”的评价。

“当时的心理压力特别大,会害怕毁掉大家心中墨彩环的形象,怕自己不能给墨彩环一个很好的‘人生’,不希望自己再因为专业能力问题而带来遗憾。”

但在这段“低谷期”,墨彩环却也恰恰成为了她的“救赎”。

当她真正走入角色,与墨彩环的韧劲与执着深度共情后,墨彩环,成为了赵晴心里的“支撑”。

“墨彩环的人物内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她太独立了,每当我一人面对很多事情时,总会想起她 —— 墨家灭门后,她捧着父亲留下的医书彻夜钻研医术;流浪途中,望着天上的月亮思念着心中的某一轮月亮……就这样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一步一步坚强地走了下去,她给了我很多力量,如果我当时没有演绎她,可能就失去了这样一个(精神)支柱,她让我相信自己也能够有能量去面对、去改变。”

其实在面对外界的声音前,赵晴已清楚地意识到自身不足。“在大家提出问题前,我就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我也开始笃定,既然问题存在,就赶紧提升自己,用更好的作品去和大家见面,这胜过千言万语的解释。后来参加《无限超越班》时,我也抱着同样的态度:老师的建议必然有其道理,把这些建议消化成适合自己的养分,只会带来成长。”

墨彩环,也陪着赵晴,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赵晴《凡人修仙传》剧照。

在《凡人修仙传》播出后,当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关于墨彩环的二创内容,当精彩片段被反复剪辑传播,这背后,意味着大众“肯定”了赵晴对于墨彩环的诠释。

这份肯定,也给了赵晴巨大的鼓舞:“真的很感动,大家如果还算认可剧版的墨彩环,至少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贴合了他们从小说或动漫里看到的‘墨姑娘’形象。作为演员,这是巨大的满足,我也终于能让文字或影像里的角色变成了一个立体的人站至大家面前,让她存在过,能与她的经历共情,这是我的荣幸,也让我有了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底气。这的确是我第一次获得这么大范围的认可,也是我人生中无比珍贵的经历。”就像多年的努力突然有了回音。她尤其记得生日时杨阳导演的祝福:“每一岁都有新的丰收”,观众对墨彩环的喜爱,正是赵晴最珍贵的“收成”。

从被质疑到收获认可,赵晴的蜕变里藏着一个新人演员“笨拙”的坚持。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赵晴并非表演领域的科班生,但进入演艺圈后,她始终保持着调动一切可能性“去学习”的态度,不放过任何汲取养分的机会。无论是合作演员、剧组导演,还是公司的编剧、团队的工作人员,她都愿意倾听他们的看法 —— 不同工种、不同视角带来的经验,也都成为了拓宽她表演视野的养料。“这些声音让我的世界更开阔,让我跳出狭隘的主观视角去理解角色。我的人生经历有限,多和大家交流能丰富自我,帮助我更好地走进不同角色的内心,我也始终在提升自己的感受力与阅读理解力,我相信越理解人物,就越能表达人物,越能成为人物,越能和人物从心里产生连结,真正共鸣。”

赵晴生活照。

赵晴至今仍保持着观察的习惯。在《五福临门》剧组时,即便整日没有台词,只是作为 “背景板” 站在角落,她也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能近距离看每个演员如何演绎每场戏,会让我更珍惜作为演员的机会,反思自己过往的表演,思考如何努力向优秀的前辈靠近。这段经历真的很宝贵。”

如今在赵晴身上,仍能看到与墨彩环重叠的特质:说话轻声细语,却透着一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她热爱表演,享受着用心去感受角色血肉、思想与灵魂的过程。

墨彩环留在世间的那束微光,或许正悄悄落在赵晴前方的路上。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傅圆媛

图片:受访方供图

来源:读书籍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