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餐桌的增值密码——桦甸市常山镇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2:19 4

摘要:“可别小看了我们的甜糯玉米,这可是正宗的全国‘一村一品’,今年村里种了200多公顷呢!我们家种了3公顷,这些天净顾着掰玉米了。”近期,桦甸市常山镇大河森村,村民胡喜彦同很多农户一样,可是忙坏了,脸上天天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可别小看了我们的甜糯玉米,这可是正宗的全国‘一村一品’,今年村里种了200多公顷呢!我们家种了3公顷,这些天净顾着掰玉米了。”近期,桦甸市常山镇大河森村,村民胡喜彦同很多农户一样,可是忙坏了,脸上天天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顺着胡喜彦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车车满载甜糯玉米棒的农用车正向大河森村西端的吉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省德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驶去。在公司刚刚建成的现代化厂房里,那一棒棒甜糯玉米将开启从田间到餐桌的甜蜜旅程。

常山镇甜糯玉米产业的崛起,是一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案例。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传统玉米种植区,农民们守着大田玉米过活,每亩收益不过千元。如今,走进该镇的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翠绿的植株整齐排列,孕育着农民们的致富希望。

“转变始于前些年,我们发现每穗甜糯玉米要比普通玉米多卖好几毛钱,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常山镇党委书记吴玉良介绍。常山镇位于中国黄金玉米种植地带核心区域,西临南楼山,东临松花湖,北靠蚂蚁岭,南临同兴岭,三面环山,中间平坦,水系发达,湿度相宜,昼夜温差大,负氧离子含量高,为甜糯玉米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得把大自然给咱常山的条件用对了、用好了、用足了!经过深入调研,镇里决定持续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起初并不顺利——“农民最怕市场变化,种了一辈子大田玉米,谁愿意冒险?”常山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苏仕卫说,转机出现在镇里引入福薪食品、德硕农业、英利农业、坤祺农业等甜糯玉米加工企业之后,企业提供种子、技术,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免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种甜糯玉米,要比种大田玉米每亩多收入三四百元。大河森村九宁屯的于志忠甜糯玉米种得更好,一亩收成能过3000元——像这样的农户,全镇能有二百来户。”这几年,镇里全力推进落实“秸秆变肉”工程,养牛户喂牛大量使用青贮饲料,种植甜糯玉米便成了一个优选;甜糯玉米与大田玉米错峰采收,“不争工,不误地,这下大伙都抢着种了”。

“凭借甜糯玉米产业的强势发展,2023年,常山镇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常山镇人大主席辛伟介绍,如今,该镇甜糯玉米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加工量4000万穗,实现产值1.2亿元,带动1500多户农户增收。常山镇甜糯玉米种植规模已占全镇耕地面积的近1/10,占桦甸全市甜糯玉米种植面积的1/3左右。

“再过十来天,我们厂子门口就会热闹起来,赶来卖甜糯玉米的农户会排起长队,最多时这队能排出500多米。”来到位于常山镇的桦甸市福薪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了解情况时,企业相关负责人陶志国介绍,届时生产车间热火朝天,流水线上,刚从地里运来的玉米经过扒皮、切头、清洗、蒸煮、速冻等工序,变成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速冻玉米。“厂里忙时,光是在福薪食品打工的附近靠山村村民就有300多人。”

在吉林省英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的骄傲就写在脸上:“5年前,我们花了700万元,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速冻生产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锁住玉米的鲜甜。直到现在,这条生产线在吉林都是领先的。”“以前我们只做整穗玉米,现在开发了玉米粒、玉米段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了50%以上。”

最近两年,德硕农业公司异军突起,成为当地甜糯玉米产业的后起之秀。企业总经理周广芹介绍,2023年,企业投资6624万元,建设了年产2000万穗甜糯玉米、800吨甜糯玉米粒速冻保鲜仓储项目。“我们采取机械化生产流程,全过程机械剥皮、切尖、摆箱清洗、蒸煮、冷却沥干、检选、包装、入库。与速冻技术不同的是,我们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真空锁鲜技术,一穗玉米能卖到6.8元。”

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发生在加工环节,还为销售环节带来新机遇。“家人们看,这个甜糯玉米,金黄饱满,蒸煮后Q弹香甜……”前些日子,桦甸市的网红达人侯建国来到德硕农业搞直播,大力推介企业所产“玉福年”牌甜糯玉米,短短1小时,就卖出了将近100单。周广芹介绍,目前,企业产品30%的销量走线上,主要销往重庆、上海、杭州、深圳等地。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我们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辛伟介绍,镇党委、政府坚持深入研究甜糯玉米产业的各个环节和增值点,最近两年持续举办了甜糯玉米文化季活动,“每次都会有上千人前来,镇里的小广场人山人海的,各种玉米元素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还计划开发玉米主题观光路线,争取搞活乡村游,希望游客未来可以在常山体验玉米采摘、品尝玉米宴。”

在品质的追求上,常山镇甜糯玉米产业一路前行,蹄疾步稳。今年,他们新制定了《常山镇关于推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将甜糯玉米产业确定为镇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突破点,进一步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中苗808、万糯2000、白糯919、绿糯619等品质好、口感佳、高产的新品种深受种植户好评;持续擦亮“中国甜糯玉米美食之乡”品牌,先后注册“糯老头”等甜糯玉米商标10余个,“玉福年”成功通过“吉致吉品”质量认证。

苏仕卫还带记者参观了一处规划品种筛选试验田。这是他们与吉林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共建的,引进31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对比种植。每个品种划定20平方米试验田,统一管理标准,待成熟后从产量、口感、抗病性等多维度评估,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为后续企业规模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赋能必然能给甜糯玉米产业带来质的飞跃。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得靠数据说话了。”常山镇与吉林省农科院合作成立甜糯玉米研究院,落户在德硕农业公司。谈到未来,周广芹的眼里满是憧憬:“借力科技,我们正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让消费者一扫码就能看到常山甜糯玉米的‘成长日记’。”

夕阳西下,返程路上,常山镇公路两边连片的玉米地宛如绿色的海洋,其间点缀着现代化的加工厂和忙碌的农人。这让人禁不住感慨:这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不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洪亮 李伟洪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