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的绝境突围:当靶向与化疗相继失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7-02 01:55 2

摘要: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正是一位45岁肺腺癌患者的治疗困境:未配型成功靶向药物,化疗最终出现耐药性,目前正接受三线谷美替尼治疗。

在肿瘤科的日常诊疗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复杂且棘手的病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正是一位45岁肺腺癌患者的治疗困境:未配型成功靶向药物,化疗最终出现耐药性,目前正接受三线谷美替尼治疗。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患者的病理报告

综合报告来看,患者左肺下叶存在恶性肿瘤,经穿刺活检确诊为腺癌,且已发生胸膜、淋巴结及左侧胸壁转移。更令人警惕的是颈椎、胸椎旁可疑的代谢灶,为骨转移埋下伏笔。这意味着癌症已经进展到了相对晚期的阶段。

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肺来源腺癌的诊断。但遗憾的是,并未检测到特定的基因突变,如EGFR、ALK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靶向药物的使用。此外,PD-L1检测结果显示TPS评分免疫治疗可能效果有限。

基因检测未觅得驱动突变,一线生机被斩断;传统化疗的效力在耐药性面前节节败退。如今他身处三线,依靠安罗替尼(“谷美”)勉力周旋——这已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序列的后位选择。

前路似乎遁入迷雾,他该何去何从?

1.挑战免疫“冷肿瘤”

PD-L1低表达非免疫治疗绝对禁忌。探索不同免疫药物或联合策略(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新型免疫激动剂),或在特定表型患者中尝试TIL疗法,是前沿的破冰尝试。

2.临床新药试验

这是最具突破可能的方向。比如靶向肿瘤特定抗原的ADC药物、个性化肿瘤疫苗、新一代免疫调节剂等。

3.症状控制与生命质量

当抗癌目标转向与瘤共存,积极的姑息治疗至关重要。控制胸水缓解憋闷,精准镇痛对抗骨转移,营养支持维持体能,心理关怀——这些非抗肿瘤治疗,是守护尊严与舒适的生命基石。

注:本文旨在通过客观分析该患者的病理报告及病情,为类似处境的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专业解读与参考。

来源:潮鞋客Ail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