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烧、关节酸痛、出皮疹……如果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你可能会觉得它和普通感冒差不多,过几天就能好,还能正常活动。但恰恰是这种“我症状很轻”的想法,隐藏着最大的公共卫生风险。
发烧、关节酸痛、出皮疹……如果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你可能会觉得它和普通感冒差不多,过几天就能好,还能正常活动。但恰恰是这种“我症状很轻”的想法,隐藏着最大的公共卫生风险。
关于基孔肯雅热,以下三个被严重低估的“真相”,你必须知道。
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还能下地走路,就不算严重。但对于基孔肯雅热,这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判断。
真相是: 在你感觉“还能忍一忍”的感染初期,你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正处于顶峰。
这意味着,此时的你,在蚊子眼中就是一个行走的“移动病毒库”。任何一只蚊子叮咬了你,就可能将高浓度的病毒“打包带走”,再精准地“派送”给你的家人、邻居或同事。你自己可能很快痊愈,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病毒扩散的“超级节点”。
有人会问:“既然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为什么要隔离、要防蚊?”
真相是: 正因为它不直接“人传人”,所以切断“蚊子”这个唯一的中间商,就成了控制疫情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确诊患者在发病的头几天,必须严格进行物理隔离——不是隔离你和别人的接触,而是隔离你和蚊子的接触。
使用蚊帐:尤其在休息和睡觉时。涂抹驱蚊液:在身体暴露部位使用。穿着长衣长裤: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暴露。你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保护整个社区不因你而被动地卷入新一轮的传播链。
“我只是轻症,有必要搞得这么麻烦吗?”
真相是:非常有必要。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特点,就是它的高传染期与患者最容易放松警惕的轻症期完美重合。如果你觉得“无所谓”,照常进行户外活动,就等于为病毒和蚊子的“联姻”创造了绝佳机会。
尤其是在广东等存在白纹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蚊种)的地区,病毒、蚊子、和你,这“传播三角”一旦形成,就可能迅速引发小范围的流行。因此,每一个轻症患者的“多一分小心”,就是为整个城市的安全“多一分保障”。
来源:单体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