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5-10月是蚊子孳生的季节,常见的“花斑蚊”(学名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媒介,怎么和蚊子“血战到底”,预防登革热,你需要知道这些防治要点。
随着夏季雨水增多和气温升高
身边的蚊虫也逐渐多了起来
蚊子大军又开始蠢蠢欲动啦
每年5-10月是蚊子孳生的季节,常见的“花斑蚊”(学名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媒介,怎么和蚊子“血战到底”,预防登革热,你需要知道这些防治要点。
01
登革热传播途径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传染源以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日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感染后经3-15日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
02
临床症状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表现为无症状感染、非重症感染和重症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且持续2-7天;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俗称“断骨热”);发病后3-6天出现红斑疹(“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或出血点。部分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者可能内脏出血。
重症警示:若出现持续呕吐、腹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能是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信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必须立即就医!
治疗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以支持治疗为主,所以预防是关键,若有疫区旅行史后发热,应主动告知医生。
03
防治措施
预防控制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清除蚊虫孳生地:
①翻盆倒罐: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容器(花盆、瓶罐等)。
②疏通管道:保持下水道畅通,避免积水。
③密闭储水:水缸、水箱等储水容器要加盖密封,防止蚊虫产卵。
远离蚊虫叮咬:
①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可使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睡觉时放好蚊帐。
②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加强健康监测:
如近期有蚊子叮咬或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急性发热,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如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目前,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登革热流行季节,科学做好我区登革热疫情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处置,雨花区在东山街道、洞井街道、同升街道、井湾子街道、左家塘街道和高桥街道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病例登革热监测,如出现登革热临床症状,可前往相关医疗机构筛查,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登革热可防可控
让我们共同行动
远离蚊虫滋扰,守护健康!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