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文飞的再度出走再次将这一问题推向台前。传统车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之间,看似仅隔着造车新势力的标签,实则横亘着难以弥合的企业价值观鸿沟。前者以供应链管控、渠道深耕为生存根基,后者则将数据驱动、用户运营奉为圭臬。
如今,文飞的再度出走再次将这一问题推向台前。传统车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之间,看似仅隔着造车新势力的标签,实则横亘着难以弥合的企业价值观鸿沟。前者以供应链管控、渠道深耕为生存根基,后者则将数据驱动、用户运营奉为圭臬。
5月16日,据NBD汽车等媒体报道,原小米汽车集团营销高管文飞,正式出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F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戚士龙汇报。
注:以上人物系原小米汽车集团营销高管文飞
文飞履新奇瑞,赛道切换引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文飞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科班出身,2006年就职于东风日产,10年间推动"Young Nissan"年轻化战略落地,历任市场部副部长、沟通传播部部长;2015年转战沃尔沃中国区,操盘XC90玻璃桥挑战等经典营销案例;2016年加盟东风英菲尼迪,提出"挑战者"品牌战略,助力品牌实现16.4%的销量增长;2018年加入长城汽车后,更以哈弗"大狗"等创新命名策略引爆市场话题,并先后执掌沙龙汽车CEO及欧拉-沙龙双品牌总经理要职。2023年5月,其以"身体原因"告别长城汽车,随后虽传出加盟小米汽车的消息,但受限于竞业协议长期隐身幕后。
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再到再度回归传统阵营,文飞19年间6次职业转身的轨迹,既印证着汽车行业对复合型营销人才的渴求,也折射出产业变革期高管流动加速的现实。然而,频繁的赛道切换也引发争议。一方面,文飞丰富的品牌操盘经验与破局能力,被视为车企应对市场剧变的救急良方;另一方面,在汽车产业长周期、重沉淀的特性下,职业定力的缺失或使其难以成为企业长期战略的核心支柱。
离职风波背后或存企业文化冲突
事实上,文飞的离职并非无迹可寻。2025年4月,便有媒体率先披露其将转投奇瑞的消息,而这一传闻的发酵节点,恰逢小米汽车深陷安徽高速事故舆论漩涡,时间上的微妙重叠,令外界对文飞的离职动机猜测纷纭。
值得注意的是,文飞前任周钘在入职小米汽车仅七个月后便匆匆离场。这位曾一手缔造五菱宏光MINIEV国民神车的资深操盘手,以总经理级待遇加盟小米,最终却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职。而市场普遍猜测,传统车企出身的周钘与互联网基因浓厚的小米汽车之间,或存在难以调和的文化冲突。
如今,文飞的再度出走再次将这一问题推向台前。传统车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之间,看似仅隔着造车新势力的标签,实则横亘着难以弥合的企业价值观鸿沟。前者以供应链管控、渠道深耕为生存根基,后者则将数据驱动、用户运营奉为圭臬。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KPI考核、决策链条等显性层面,更渗透至组织基因中。当习惯了“十年磨一剑”的传统车企高管,面对互联网企业频繁迭代版本的节奏时,文化断层带来的撕裂感往往成为职业转型的致命伤。
据了解,此次文飞履新奇瑞汽车后,将负责FR品牌以及与捷豹路虎方面的协同和“Freelander神行者”的产品相关工作。这一任命恰逢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战略转向的关键节点。5月13日,捷豹路虎CFO Richard Molynewx在年度财报会上明确表态:未来18个月内,其现有中国工厂将逐步停产传统燃油车型,全面转向与奇瑞合作的Freelander品牌电动车生产。
Freelander作为独立品牌,总部设立在上海,经销渠道将由奇瑞负责。合作方式上,捷豹路虎主要提供创新设计,奇瑞负责技术。
此时文飞的加入,无疑为这一战略增添了关键变量。在Freelander品牌独立运营、产品定义高度自主化的背景下,文飞能否将奇瑞的技术实力转化为市场话语权,将成为衡量其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Are you safe?
曾以流量顶流姿态入局的小米汽车,自3月末以来深陷舆论泥潭,争议声浪持续发酵。雷军在5月10日公开坦言:“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从小米SU7撞击护栏后自燃带来的安全隐忧,到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过度宣传的质疑;从SU7 Ultra原定1548匹马力被限制至900匹引发的性能争议,到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被指散热设计缺陷……小米汽车正经历一场从技术到品控的全方位信任危机。
终端销量数据印证了这一颓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17至19周(4月21日至5月11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分别为7000辆,5700辆,5200辆,分别环比下滑2.8%、18.8%、9%。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声浪中,奇瑞汽车却以一场硬核实验强势破局。5月13日,奇瑞“安全之夜”活动上,风云A9L与星途星纪元ES以60km/h相对时速(模拟真实路况120km/h对撞)直面考验。碰撞瞬间,两车A、B、C柱岿然不动,乘员舱完整如初,座椅安装点稳固、安全带卡扣秒解、双闪自动触发、车门无损开启、气囊精准弹开。这场教科书级的碰撞测试,成为奇瑞以安全责任重塑用户信心的宣言。
雷军曾以一句“Are you OK?”点燃全球米粉的热情,但如今“Are you safe?”却成为对小米汽车的灵魂拷问。当流量光环褪去,消费者对品牌的底层认知,终究要回归产品力与技术可靠性。在汽车行业这个长跑赛道上,仅靠营销噱头与粉丝经济,显然难以支撑一个高端品牌的长期价值。未来,小米汽车能否以技术实力重塑品牌信任,市场正拭目以待。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