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艺教育学院携手非营利机构,推出首个工读专业文凭事业辅导计划教育部全面展开校园宣导行动,防范青少年滥用电子烟新保集团推出医疗工程实习计划,让工程系学生深入医疗前线学以致用新加坡将重点推动AI广泛与深入应用,协助更多企业善用大学须培养跨学科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
新加坡教育民生
工艺教育学院携手非营利机构,推出首个工读专业文凭事业辅导计划教育部全面展开校园宣导行动,防范青少年滥用电子烟新保集团推出医疗工程实习计划,让工程系学生深入医疗前线学以致用新加坡将重点推动AI广泛与深入应用,协助更多企业善用大学须培养跨学科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工艺教育学院携手非营利机构,推出首个工读专业文凭事业辅导计划
工艺教育学院与非盈利组织合作,推出首个工读专业文凭事业辅导计划,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从校园顺利过渡到职场。为期五年的计划,预计每年能让数百名学生受惠。
名为启航的事业辅导计划3月开始试行,目前已有150名学生加入。其中一个是工读专业文凭课程学生祖法卡,他目前在一家设施服务公司任职。
工艺教育西区学院工读专业文凭设施管理课程学生祖法卡说:“辅导员帮我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教会我如何分配工作与学习时间。其他援助还包括如何处理客户关系联系学校报读课程以及如何获得最好的合同。”
修读高级国家工教局证书课程的学生或工读生可申请加入这项计划。他们将在六个月内,完成三个阶段的辅导,包括职业探索、寻找合适的雇主,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工作。
宇航者联盟助理司长梁俊杰说:“就算是上了这个工读计划,他们很多时候其实还在处于我可能还是一个学生的模式我会跟他解释说工读时你是一个全职员工,需要准备和做的东西跟以前不一样,慢慢的他就可以去调整他自己的想法、观点跟心态。”
工教院同慈善基金会以及非盈利组织宇航者联盟为这项计划签署合作备忘录。慈善机构Quantedge基金会将提供资金支持,宇航者联盟(The Astronauts Collective)则负责委派辅导员。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表示,职业辅导至关重要,能更好地帮助年轻人做出抉择。
教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说:“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认为难以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并将继续同工艺教育学院以及其他高等教育学府合作,协助你们踏入职场。”
预计到了今年底,参与计划的学生将达到250名。
教育部全面展开校园宣导行动,防范青少年滥用电子烟
为防范青少年滥用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教育部正全面展开校园宣导行动,涵盖范围包括所有中小学,初级学院和励仁高中。
别拿生命开玩笑,这是义顺西山小学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提醒他们吸电子烟的危害,尤其是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电子烟。
学校也鼓励学生,若发现有人兜售电子烟,应立刻向师长或校方通报。
至于有意戒烟的学生,校方也会提供支持。
这是教育部主导的全国反丧尸烟弹行动,学校已被视为关键前线。教育部已通知全国小学,须在8月15日前完成对小四至小六生的简报。
新保集团推出医疗工程实习计划,让工程系学生深入医疗前线学以致用
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推出医疗工程实习计划,让工程系学生走上医疗前线,深入了解医疗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在日后学以致用,优化医疗系统,应对未来挑战。
新保集团在第14届新加坡医疗管理大会上宣布,医疗工程实习计划希望通过结构化的课程与培训,培养既熟悉医疗作业,也精通工程系统的新一代工程师,以制定创新解决方案,提升各方面的医疗服务。
在计划下,新加坡社科大学和新加坡理工大学的学生,将到新保集团旗下的医疗机构,与专业医疗人员并肩工作,新计划未来也可能扩展到更多高等学府。
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为新保集团的新计划,主持推介仪式。
陈杰豪说,这项计划将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为他们提供与资深工程师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领袖交流的平台。这些早期的专业关系,有助未来工程师更快适应医疗保健的环境,并担任临床工程师等新兴角色。
新加坡将重点推动AI广泛与深入应用,协助更多企业善用
新加坡政府重点推动人工智能(AI)的广泛与深入应用,协助更多企业善用AI,政府也通过与业界交流深入了解实况,制定更贴近实际的政策。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接受媒体访问时,阐述未来要如何推动科技与创新,提升新加坡经济增长与竞争力。
她指出,过去60年,新加坡经济经历了深刻转型,无论是来落户的企业类型,还是国人从事的工作,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她强调,持续增长并非理所当然,必须不断强化经济策略,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我们必须把科技视为推动力,把它运用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断突破创新的边界。”
由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领导的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SERT)本月初宣布成立五个委员会检讨经济策略,其中的科技与创新委员会将通过AI等技术,推动创新与经济转型。
杨莉明指出,AI是委员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重点探讨如何扩大和深化AI的应用,在各行业形成具规模的AI应用企业群体,并在生态系统中积累足够数量、能够有效运用AI的企业,以推动整体发展。
委员会的具体目标包括,推动更多企业有意义地采纳AI、汇聚并壮大AI从业者队伍、加强人才池建设,并确保全体劳动力掌握与AI相关的技能。
作为委员会与企业持续接触的一部分,杨莉明星期一走访普华永道新加坡AI中心,了解人工智能在物流、企业风险管理、报税及法律合同审查等领域的应用。随行的还有科技与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席、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吴函燕。
吴函燕受访时指出,科技的益处不应只惠及有资源追逐前沿的大企业,而应让各类人群及大小企业都能受惠。委员会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与痛点,并寻找在转型过程中提供支持的方式。
她说,委员会已展开首次正式咨询,目前正与更多企业接触,广泛了解实际情况,重点考虑企业在财务、技术和社群联系等方面的需求。
但她强调,委员会不预设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因为实际情况变化迅速,必须倾听企业希望得到的支持。
“有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案未必来自政府,而是源于彼此学习、向专家取经和建立联系。”
大学须培养跨学科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
大学应积极推动跨学科学习,发掘和培养人们的潜能,以便为社会创造价值,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
教育部长李智陞出席《大学革新:为新世界塑造传承与影响力》(Universities Reinvented: Shaping Legacy and Impact for a New World)新书发布会时,鼓励大学在教学、学习和研究方面,持续求新求变。
这本新书收录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教授,去年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系列讲座”的三场演讲内容和对话会摘要,书名取自她的讲座主题。她在演讲中分享了大学如何顺应社会需求转型,继续在未来发挥作用。
李智陞致辞时肯定江莉莉对大学教育的贡献,指她提出的愿景与时俱进,也正是教育部努力推动的方向。
他说,新加坡高等教育自1905年的唯一医学院以来,已发展为拥有六所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虽然提供优质教育的宗旨不变,但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大学更要培育人的潜能,创造价值、贡献社会和解决问题。
李智陞说:“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尤为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执行许多以往靠人工的工作,甚至超越人类。要帮助学生为人工智能变革世界做好准备,大学须超越学科教学,提供自我探索、建立韧性,以及为实际问题制定跨学科方案的机会。”
本地公立大学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人文与理学院、设计与工程学院;新加坡理工大学推出综合学术职场培训计划。
他也强调,大学应鼓励不同年龄层持续学习,扩大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并确保课程内容和形式契合成人学员和业界需求。例如,新大开设数码经济行业实践硕士课程,新加坡社科大学属下成人学习学院则推动成人教学研究。
大学也应继续通过研究造福社会。李智陞举例说,南洋理工大学的气候转型计划,促进跨学府的气候研究工作;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未来通信研究与发展计划,则加强新加坡的5G网络系统。
他说:“大学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须以解决新加坡和世界面对的实际、复杂和多面的问题为目的……政府会继续资助大学各种有影响力的研究,建设更具韧性、可持续和数码化的新加坡。”
来源:8世界、联合早报
声明:
本宣传资料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所有转载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为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图片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采取适当行为,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新加坡留学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