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的香港,刚开埠几十年,殖民气息浓厚,中西文化夹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混血儿其实很难生存。身份尴尬、前途飘摇,社会上对白人私生子女多是冷眼相待。麦秀英和何东,就是这样一对人。
你能想象吗?一个女人,亲自上门请自己的表妹嫁给自己丈夫为妾。
带着礼物,一次次上门。别人劝丈夫别纳妾,她反过来劝舅母“把姑娘交出来”。
她是麦秀英。她的丈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响当当的第一首富——何东。
那时的香港,刚开埠几十年,殖民气息浓厚,中西文化夹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混血儿其实很难生存。身份尴尬、前途飘摇,社会上对白人私生子女多是冷眼相待。麦秀英和何东,就是这样一对人。
他们相识于少年,一个是来自渔民家庭的女儿,一个是荷兰犹太商人与底层女子的非婚生子。
1865年,麦秀英出生在一个非常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家庭。她母亲是“疍妇”,即水上人群体的一员,当时被划为社会最底层。这群人连在陆地上埋葬亲人的资格都没有,要用船载着灵柩漂到可以接受他们的水域。
她的父亲,是一个英国商人——麦奇廉,渣甸洋行的股东之一。两人没正式结婚,只是“同居关系”。这就意味着,麦秀英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背上了“非婚生子”的标签。
12岁那年,她母亲病故。父亲忙着经商,对她不闻不问。结果,她成了“没人要的孩子”,靠母亲朋友施娣接济活下来。
施娣的生活也不富裕,但好在有孩子能出头。她的大儿子,就是后来的香港巨擘何东。
何东从小读书刻苦,中央书院毕业后入海关,后来又加入渣甸洋行,从底层做起,一步步成了买办、总经理、股东,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麦秀英和何东一起长大,共同承受社会的目光,也在苦难中相互依靠。1881年,两人结婚,那一年麦秀英16岁。
他们的婚姻,是感情基础上的,是患难中的扶持。婚后,麦秀英操持家务、照顾公婆,一直陪着何东奋斗。
而他们的感情,也并不因为贫穷或富贵而变。
然而,日子再恩爱,也有现实要面对。
婚后十年,麦秀英始终没有生育。那是一个讲究传宗接代的年代,尤其对于富贵人家,更不能无后。何家的祖母、母亲自然坐不住了,丈夫何东嘴上不说,心里也压着担子。
这件事成为麦秀英心里的刺。
其实她也去看过不少大夫,中医西医都看了,结论基本一致——问题在她。这个时候,她并没有把问题推给环境、推给命运,而是自己去“承担”。
我们今天说起来轻松,可她当时能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她选择了妥协,也选择了成全。
起初,她劝丈夫娶妾。后来,她更是亲自张罗,为丈夫找人延续香火。
她第一个选中的是周绮文——长相漂亮、家境也不错。婚后进门三年,依旧没有怀孕。这下麦秀英有些坐不住了。
这时,她做出了那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决定:去请表妹张静蓉嫁给丈夫当妾。
张静蓉是谁?出身混血大家,外表温婉、受过教育,按理说是可以嫁入正门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当别人家“妾”?
所以麦秀英亲自去找舅母,说:“我知道你不愿意,但我求你,静蓉如果进我们家,我保她不受一点委屈,我把她当自己人一样对待。”
她一次去被拒,一次又一次。甚至写下保证书,字字句句都是承诺。她写道:“姐妹并肩,无分妻妾,若以侧室视之,神灵不佑。”
这封信,至今还存于家族后人手中。
你说她是做戏吗?可是后面的几十年里,她一诺千金。
张静蓉进门后,果然很快怀孕生子,之后十多年里,连续生了十个孩子。何家的香火,在这一代旺盛起来。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麦秀英的退出、让位、和承担。
按照传统制度,只有“嫡妻”能称妻,妾是不能平起平坐的。麦秀英却自降身份,扶表妹做“平妻”。
她知道家族靠人传承,不靠她的个人得失。
那时候,何家家大业大。政商通吃、英港两地频繁往返。麦秀英处理的是洋人场合,张静蓉处理的是中式社交。她们配合默契,不争风吃醋,不明争暗斗。
周围人都说,何东运气好,遇上这么贤内助。可其实,这不是“运气”,是麦秀英几十年坚持的结果。
别以为她天生就不妒,她也有情绪,但她懂得把小我放在大家之后。她不是不痛苦,而是选择把苦咽下去。
曾有佣人回忆,说“太太(麦秀英)吩咐我们不能在小太太(张静蓉)面前摆脸色,她是和我一样的女主人。”
这种胸襟,不是每个人都有。
而张静蓉后来把一个孩子过继给麦秀英,说“表姐没有儿女,这孩子就当她亲生的”。
进入20世纪上半叶,何东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创办了香港最早的华资报纸《工商日报》,投资码头、医院、工厂,几乎渗透香港社会每一个角落。
他捐款捐地兴办大学,是香港大学创办的华人最大捐助者之一。
在他的商业版图背后,是两个女人默默付出的几十年。
麦秀英和何东结婚60周年时,已经是1941年。那一年,香港陷入战火。
战争打破了所有的安宁。何东早早撤往澳门避战,而麦秀英坚守家族在香港的产业,孤身一人。
她的身体早已不如当年。旧疾复发,医疗资源匮乏,最终病逝在1944年。
那一年,她80岁。没有盛大的送别,也没有丈夫的陪伴。只有养子一人,为她送终。
直到战后,何东才得知消息,悲痛之下,捐建了“何东夫人纪念堂”,安葬之地选择了湾仔基督教香港坟场。1956年他逝世时,要求葬在麦秀英身边。
他们的合葬墓碑,写着两个名字:何东与妻麦秀英。
没有什么称谓,只是“妻”。
何东的子孙如今遍布世界各地。最有名的是何鸿燊,被称为“赌王”的他,也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
今天的何家,还在承接着当年的荣光。
而麦秀英的名字,却没多少人提起。
她不出风头,只是在生活中做一个贤内助。她没有孩子,却做了十几个孩子的母亲。她没有地位,却赢得了尊重。
说她是家族兴盛的幕后英雄,一点不为过。
但说到底,这种牺牲也是社会制度使然。没有生育能力就要自降身份,甚至亲自出面为丈夫纳妾,在今天看来,实在令人唏嘘。
一个家族的兴盛,靠的不只是财富,更是有人在背后“牺牲自我”,维系和睦,忍辱负重。
来源:平原隐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