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洋县磨子桥镇蜿蜒的乡间小径上,30岁的社区民警陈海锋在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中背着警务背包穿行其间,包内塞满反诈宣传单与警民联系卡,汗水浸透了他的藏蓝警服。这位自警校毕业便扎根乡镇派出所的“小陈警官”,脸庞犹带青涩,却已在此走过五个寒暑。他凭着一双“铁脚板”、
在洋县磨子桥镇蜿蜒的乡间小径上,30岁的社区民警陈海锋在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中背着警务背包穿行其间,包内塞满反诈宣传单与警民联系卡,汗水浸透了他的藏蓝警服。这位自警校毕业便扎根乡镇派出所的“小陈警官”,脸庞犹带青涩,却已在此走过五个寒暑。他凭着一双“铁脚板”、一本磨旧的走访笔记和一颗赤诚之心,在家长里短与田间地头,扛起了新时代青年民警的使命担当,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幸福安宁。
巧解心结护港湾 家和方能扬远帆
“陈警官,你快来!老张家两口子又打起来了,锅碗瓢盆都摔得满地都是!”2024年7月的一个傍晚,夕阳正沉,陈海锋刚结束走访回到所里,就接到了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急促的求助电话。
他二话不说,立刻带上装备赶往现场。开门的是女主人王某,眼圈通红,睫毛还湿漉漉的,客厅里狼藉一片,男主人张某正气呼呼地深陷在沙发里,拳头攥得发白,手背青筋暴起。
“这日子没法过了!他天天灌酒,回来就摔东西!”王某的声音带着哭腔,肩膀微微颤抖。张某猛地抬头,吼道:“我压力大,喝点酒怎么了?你就知道唠叨,孩子学费你管过吗?”小陈默默倒了两杯温水递过去,轻声说道:“我刚从楼下上来,孩子本来玩得好好的,听着动静都准备跑上来了,我让邻居暂时在楼下照看着。” 这话一出,两人都怔住了。接着,小陈翻开工作日志本,上次调解是因为张某晚归,王某觉得丈夫忽视了自己和孩子,当时就发现夫妻俩都在为孩子升学的事愁得焦头烂额。
面对这个典型的因沟通不畅引发的家庭矛盾,小陈深知简单的批评或处罚无济于事。他先将两人分开安抚情绪,和同事一起分别与夫妻俩“背靠背”谈心,耐心倾听张某独自打工的辛酸和内心的焦灼,也深深理解王某独自操持家务、照顾老小的不易。
“老张,我知道你最近在工地连轴转,累了想喝点酒解乏。”小陈先看向张某,语气温和但有力,“可你摔东西的时候,你媳妇手里还攥着刚给你洗好的工作服呢,她大半夜还得给孩子改作业。” 又转向王某,“张某刚才也跟我念叨,说想找个兼职,多赚点钱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就是嘴笨,没好意思跟你开口。”夫妻俩都沉默了,空气中紧绷的弦似乎松动了些。
小陈趁机劝道:“过日子就像这玻璃杯,摔碎容易,想拼回原样可就难了。你们俩都在为这个家拼命使劲,就是劲儿没使到一块儿。要不这样,这会就下楼跟孩子一起遛个弯?路上正好聊聊兼职的事?”他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共同回忆那些一起打拼的艰辛和家庭曾有的温暖。
最终,张某红着脸,搓着粗糙的双手,低声向妻子道了歉,承认自己太冲动;王某也抹了抹眼角,表示今后会多和丈夫沟通。今年以来,像这样因婚姻家庭、邻里不和等产生的“心结”类纠纷,小陈已成功解开了18起。
乡音“大喇叭”防电诈 守护乡亲“钱袋子”
“各位叔伯婶娘,注意啦!陌生电话切莫轻信,中奖退税多是陷阱!银行卡号密码不能给,天上哪会掉馅饼!”每逢磨子桥镇赶集的日子,小陈警官那略带乡音的洪亮嗓门,总会在街头巷尾准时回荡。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深知乡镇留守老人信息闭塞的他,把反诈宣传的主阵地放在了最“土”却也最有效的地方。
结合辖区常见的诈骗形式和手段,他精心设计了图文并茂、字迹醒目的宣传单。每逢赶集日,他就在集市口“摆摊”发放、耐心讲解。同时,他不厌其烦地深入走村入户,特别是独居老人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一遍遍叮嘱老人防范要点。
“小陈警官讲得清楚明白,我们一听就懂!”村民刘大爷感慨道,“上回有个自称‘医保局工作人员’的打来电话,说我社保卡有问题,要我转账,我立马想起小陈警官的话,直接挂断!”小陈创新的这套“大喇叭+宣传单+面对面”的土办法,让反诈知识真正实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
“警灯护路”织密网 夜巡步履护平安
夜幕低垂,磨子桥镇的村庄渐渐沉寂,唯余零星的犬吠与蛙鸣。此刻,一道警灯划破黑暗,小陈带着两名辅警,开始了例行的夜间治安巡逻。这个夏夜,他们正以“步巡+车巡”的方式,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
从重点企业、学校的外围巡查,到偏僻村道、河堤的隐患排查;从提醒村民锁好门窗、关好煤气,到盘查可疑人员、车辆……小陈的巡逻笔记上,密布着每一次细微的发现。
农忙时节,他加强对晒谷场、农机具存放点的巡逻频次。针对近期邻镇发生的盗窃家禽警情,他及时调整路线,将目光投向养殖户聚集的村落。
一次,巡逻至社区移民搬迁点附近,住在安置楼里的张大爷急匆匆地喊住了小陈。交谈中得知,张大爷虽已迁至磨子桥镇,户口仍在黄家营镇,需办理妻子的死亡注销业务。他身有残疾,儿女远在他乡务工,无法独自返回老家打印证明。
小陈当即联系兄弟单位,详述原委。翌日,便将张大爷妻子的死亡注销证明送达。张大爷激动地紧握小陈的手,连声道谢。陈海锋常说:“我每日多行一步,乡亲们便多一分安稳。”正是这日复一日的“警灯引路”,让磨子桥镇的夜晚倍显宁谧。今年以来,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持续走低。
从警五载,小陈警官累计走访群众2000余户,调解纠纷200余起,解决群众求助50余次。迎着晨曦微露的校园岗,顶着烈日当头的田间调处;伴着反诈宣传的“大喇叭”回响,踏着披星戴月的巡逻路……这位90后民警,以最质朴的初心、最坚实的脚步,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广袤的乡镇大地上,陈海锋正用青春与汗水,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民警的“平安答卷”。(供稿:洋县公安局磨子桥派出所)
责编:卓西玲
编辑:李晴
来源:荣耀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