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我们为什么质疑“吃鸡蛋”事件是剧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1:23 1

摘要:8月2日,一女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17分钟的家庭监控视频:丈夫因未吃到预留鸡蛋反复质问,妻子情绪崩溃掀桌离场。自述随后被丈夫拖入房间殴打至腿部淤青。8月10日,丈夫发声明回应致歉,8月12日当地妇联介入调查称已掌握情况,是否剧本还需进一步核查。

近日,关于“吃鸡蛋”事件是不是剧本一事引起大众热议,冲上热搜榜。

8月2日,一女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17分钟的家庭监控视频:丈夫因未吃到预留鸡蛋反复质问,妻子情绪崩溃掀桌离场。自述随后被丈夫拖入房间殴打至腿部淤青。8月10日,丈夫发声明回应致歉,8月12日当地妇联介入调查称已掌握情况,是否剧本还需进一步核查。

在婚姻健康、家庭暴力、性别对立等一系列可能引起关注的词汇中,“真实性”成为热搜挂榜的原因多少带了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这回,网友们终于学会了理智。可面对如此悲惨之状况,首先质疑其真实性又多少显得有些冷漠。

彭宇案之后,社会信任迎来一次集体滑坡,大众的温情在现实中紧缩,网络成了众人情绪的宣泄口。同时,直播带货的出现使流量有了及时变现的渠道,于是通过“摆拍、剧本”等营造冲突吸引大众目光汇集流量,进而直播带货变现的现象屡屡发生。“前年榴莲,去年瑞士卷,今年鸡蛋”,网友对此类套路司空见惯,网络信任似乎也岌岌可危。另外,近年来热点网络事件反转不断,正义立场来回转换,网友情绪极端宣泄影响恶劣(如胖猫案)等加剧了大众对网络事件的不信任。

当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舆论热点吸引大众视线,汇集流量直播带货的时候,我们的道德下限似乎集体降了一个层级。古时“采生折割”的残忍手段进化成了相对温和的网络乞讨,炮制惨剧、吸引流量、利用同情、赚取利益。甚至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其波及的范围更广,获取的利益更多,造成的影响自然也越大。

网友对“吃鸡蛋”事件真实性的争议实质上是对网络社会诚信的质疑。这既是对社会风气的诘问,也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保护。当大众的温情一次次沦为资本赚取利益的工具时,我们面对此类事件的警惕心理开始超过同情心理。我们当然愿意向外界献出温暖,付出真情,但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温情被欺骗,被利用。利用得多了,信任就少了,当我们对网络世界缺乏信任的时候,面对类似事件时,第一反应不是同情,而是警惕,网友对其是不是剧本提出疑问,就是这种警惕的最好体现。或是担忧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或是害怕自己无意间成了网暴中的那篇推波助澜的雪花,或是担心自己的同情被利用,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

我们当然应该警惕,流量汇集财富是如此的迅捷而暴力,到底还会吸引多少人来制造噱头博取关注,为此一次次降低下限、刷新底线、不择手段?

我们似乎应当警惕,当剧本成真,而集体冷漠、集体失温的现象发生之时,我们将构建怎样一个社会?我们的下一代又该如何面对?

我们或许应当反思,盲目从众推波助澜、针锋相对偏执己见、熟视无睹冷眼旁观,我们在网络社会究竟该是怎样一副形象?

“吃鸡蛋”事件尚未迎来定论,一切又显得理所当然。

何以至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辉)

来源:顶端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