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赫兹社区的“共居-共生-共创”新生态:在丽水,我们尝试“一边旅居,一边赚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1:24 1

摘要:社区的名字,灵感源自海洋深处那头唱着独一无二52赫兹歌谣的鲸鱼。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正是为每一个拥有独特频率的个体而生——这里是寻找“同频共振”的空间,是自由灵魂的栖息地。

数字游民如何“一边旅居一边赚钱”,为当地创造更丰富的价值,同时也滋养自己?

今天一群年轻人在浙江丽水摸索出了一些答案。

这里是52赫兹不坐班(数字游民)社区,坐落于丽水古堰画乡景区旁。

社区的名字,灵感源自海洋深处那头唱着独一无二52赫兹歌谣的鲸鱼。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正是为每一个拥有独特频率的个体而生——这里是寻找“同频共振”的空间,是自由灵魂的栖息地。

52赫兹不只是一个旅居空间,它是一个「热爱驱动型社区」。社区的核心是搭建桥梁——连接一二线城市里才华横溢、渴望新可能的青年,与三四线城市富集的发展机遇。

自从落地丽水以来,围绕着数字游民与在地生态的共生之道,这群旅居于此的年轻人始终在探索这个本质问题:

数字游民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和当地资源嫁接在一起,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同时也能获得更多技能变现的可能性?

在丽水旅居的100多天里,大家一起摸索并搭建出“共居—共生—共创”的社区生态:

共居,通过数字游民小社区共居实现人才聚合将共居作 为人才蓄水池,吸引年轻人不断来到丽水旅居。

共生,数字游民小社区和古堰画乡大社区共生实现文化融入和社区激活通过融入在地文化、生活圈、相互赋能营造适 合长期旅居的社区生活土壤。

共创,数字游民和产业生态圈共创实现相互赋能:将数字游民社区积累的人才、创意、项目资源,系统性地导入地方产业 发展脉络,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现在来丽水旅居,真的可以不仅仅是住一住而已了,有丰富的在地资源、有利好数字游民的政策、有由创造者们组成的旅居社群、有生活和搞钱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果你有很多创意、想法和做事的激情,这些或许都可以在丽水落地生根了。

旅居丽水:不是逃离,而是深度链接

数字游民社区不应该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城市飞地”。社区的生命力,源于深度融入在地生态链,实现共生共荣。

与每个人独来独往的城市生活不同,这儿的每日生活,从吸取汽车尾气变成了吸取山水灵气。八百里瓯江畔,这里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古樟树群,超过1200岁的古香樟就有14棵。它们从唐朝起就站在那里了,见证千百年间的时光流转,沧海桑田。靠近它们,就会感受到它们散发出的盎然的生命力。大自然的山水疗愈,在这里是免费的。

这里的山水让人想卸下行囊,但住下后才发现,这里的人才是更值得珍惜的“宝藏”。

在这里,隔壁邻居卧虎藏龙,有各行各业的数字游民、长居于此的艺术家和传承技艺的手艺人们。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老邵,2018年长途自驾路过这里,晨起被瓯江雾气帆影震撼到,又和这里的街坊邻居交往甚欢,于是住了一周又一周,竟干脆决定不走了;

福建来的老陈,被朋友们笑称是“1米8的害羞胖子”,经常双手捂脸说“不要不要”,这样害羞的人,来这里创办了当地画家协会,开起了餐饮店,半夜一个人烘茶害怕,就会大声唱歌;

收藏中古瓷器和苏绣的浙江女孩小怪兽,在她店里喝咖啡,总是能轮换用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咖啡杯;

书法家朱老师,因为热爱,每周会发起公益的书法课;

还有村口酿酒厂的老板娘,每次开灶都会喊大家过去玩。

……

这些邻居给了这些外来的数字游民极大的善意和帮助,生活在这里,有种回到童年时家属大院的感觉,邻里之间总是热络地寒暄,抬眼总能看见熟悉的笑脸,有什么事总有人能搭把手,那么质朴,那么纯粹。

所以生活在这里,虽然只是短暂旅居,数字游民们也不由自主想为邻居们做点什么。

在社区运营的这100多天里,社区的小伙伴们已经挖掘和梳理古堰画乡50余项手工艺与自然疗愈资源,并且积极探索着活化之道,比如:

传统文化活化实践:与当地画家合作开发绘画体验课、疗愈产品;与手艺人共创非遗盲盒等文创周边;将陶艺产品引入深圳市场寄售,尝试为传统工艺注入现代活力。

搭建社区互助新网络: 成员自发协助邻居酒厂酿酒、为在地画家改造美学空间、与民宿“木言木语”进行技能互换(如产品拍摄与设计),构建起“新老居民”互助、资源互补的活力网络。

生活节奏的自然交融:清晨在江边徒步偶遇写生的画家邻居,午间在艺术中心咖啡馆专注办公,傍晚围炉共享溪鱼火锅 —— 数字游民的灵活工作方式,与古堰画乡的 "慢生活" 气质完美契合。

我们不是在打造一座“乌托邦”,而是让生活回归它本该有的样子。

自扎根丽水以来,社区凭借其独特的“共居-共生-共创”模式,在短短百余天试运行期间,已吸引300余位来自全球(含新西兰、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国)及国内一二线城市(占比86%)的数字游民。其中,硕博占比42%,95后青年高达70%,艺术文创、互联网、自媒体及远程工作者超65%。高学历、年轻化、跨领域的创新人群在此汇聚,自发组织活动287场,形成了丽水吸引新时代旅居人才的强大“蓄水池”,也构建了独特的 “创业 + 生活”社区生态。

除了在家与公司的两点一线间来回穿梭,我们本可以让生活增添丰富的细节,每天敲键盘的手,也可以在闲下来时拿起画笔和雕刻刀。

自在自洽,有创造力,内在充满丰盈和喜悦,既能为更好的未来生活留下伏笔,又能把握住当下每一天的幸福。

越深入,越发现,原来数字游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更多!除了邻居的真诚链接外,丽水莲都的官方也给了数字游民至上而下的全面支持。

当政策红利拥抱山水资源

或许你会问:小城如何支撑自由职业梦想?

实际上,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行数字游民政策的地方,丽水莲都给出了很多惊喜:

当地的政府和莲都农文旅集团动用全域的资源在支持数字游民。

政府发布了多项数字游民利好政策,农文旅集团支持52赫兹不坐班社区打造了超3000㎡的数字游民共居空间——集高品质生活、高效办公、温暖社交与灵感共创于一体。

同时开放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及20余处闲置古民居群落作为项目孵化基地,并开放在地产业资源库(涵盖企业家、艺术家、手艺人、非遗传承人等百余项核心资源),帮助大家精准链接在地力量,想各种办法促成数字游民与本地资源的多元合作。

有了这样的支持,数字游民想做些什么事情,都可以很快落地了。

我们要“看风景”,还要“用风景赚钱”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莲都数字游民大赛(52赫兹作为核心合作伙伴)中,社区伙伴们发起的几个项目展现了 "双向赋能" 的可能性:

“莲都故事匣”: 以国际化视野系统挖掘莲都生态、畲族、瓯江、青瓷文化基因,打造“一物一码一故事”文创链(线上内容矩阵+线下实体产品),探索将文化软实力高效转化为“美丽经济”增长点。

“山蕨实验室”: 深度依托古堰画乡生态与客流优势,将壮丽瓯江山水微缩为精巧疗愈微景观,产品市场反响热烈,销量优异。同时结合课程与展览,传递自然疗愈与环保理念,实现商业与社会价值双赢。

BlablaChinese(博览汉语)与古堰画乡文化合作: 构建“中文学习+非遗体验+文化传播”立体模式。利用孔子学院赴华团等国际渠道,将非遗体验作为中文教学场景(如组织留学生实践团),推动“中文教学赋能乡村文化,非遗体验反哺中文实践”,助力古堰画乡文化IP国际化。

系列疗愈体验营(“慢生活,找自己”、“亲子情绪解码”等): 深度融合在地自然人文资源(通济堰、瓯江森林、非遗、节气、中医)与现代疗愈手法,打造特色短居产品。利用废弃古民居、村民闲置院落改造空间,并为村民创造民宿管家、疗愈师、非遗推广员、在地导览员等新职业机会,带动业态升级。

“古堰药研学堂”: 根植瓯江山水与道地药材(如处州白莲、遂昌菊米),携手温州老字号(徐庆裕堂),打造全国首个“种、学、创、食”四位一体中医药文旅工坊,推动中药炮制非遗技艺传承与药膳轻食产业闭环发展。

“中国公益影像站”:持续为实地拍摄与传播赋能,将目光投向乡村振兴、特殊群体发展、共同富裕、社会美育等方面,用影像记录乡村,再让影像流量反哺农产品销售。

未来愿景:让丽水成为数字游民“第二故乡”

丰富的在地资源,期待有创意、有行动力的伙伴前来激活。

以下是一些共创方向的启发(你的想法更珍贵):

▫️艺术疗愈课程、在地艺术节策展、非遗文创IP开发(畲族服饰/木作)、旅拍服务……

▫️生态研学课程设计、户外营地运营、高端康养轻创业(森林冥想/芳香疗愈)……

▫️中药文创手作(香囊/扎染)、茶品牌内容营销、养生体验馆打造……

当初为社区命名为“不坐班”,正是希望能够倡导这样一种生活和价值创造方式,每个人都不必被束缚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来规划时间精力,可以更深入地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

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潜能,而社区的使命之一,就是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成员发现并释放这些潜能:

当不同背景、技能和思维方式的“不坐班”人才聚在一起,并被赋予充分自由和支持时,创新的火花一定更容易被点燃!

未来,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将继续深耕丽水文旅、艺术、农业三大核心赛道,吸引更多全球数字游民汇聚丽水,深化产业资源共创。正如橙橙所言,“人才是种子(小社区共居),在地文化是土壤(大社区共生),产业生态是果实(产业项目共创)”,目标是构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可持续创新生态系统。

社区将持续探索青年人才“带着电脑去旅行”的创新生活方式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深度结合点,让数字游民的创造力在丽水的山水人文间生根发芽,结出更多赋能产业升级、文化活化、村民共富的“美丽果实”,这种链接不仅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实现价值的新场景,更让丽水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 “金山银山”。

来源:橙子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