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思考浅、规划粗、办法少、实战弱”等突出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地方发展。西双版纳州突破传统,将访谈式教学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之举,打破“教师讲、学员听”的单向灌输模式,推动培训从“知识传递”向“能力锻造”跨越,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思考浅、规划粗、办法少、实战弱”等突出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地方发展。西双版纳州突破传统,将访谈式教学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之举,打破“教师讲、学员听”的单向灌输模式,推动培训从“知识传递”向“能力锻造”跨越,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的转变,自2023年推行以来,已累计开展访谈式教学20余场,覆盖各级干部3万余人次,为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注入了强劲动力。
锚定真问题
让教学内容既“接天线”又“连地线”
针对干部教育培训中30%的学员反映“学用脱节”、45%认为“案例缺乏实操性”等问题,摒弃“填鸭式”被动接受模式,以引导学员主动思考为核心改进教学方式。在“边境贸易创新”专题教学中,邀请磨憨口岸海关关长与3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展开圆桌访谈,现场分析“中老铁路冷链货物通关效率提升30%”的实操路径,让学员掌握外贸数据研判、跨境物流调度等实战技能。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边境贸易创新的堵点、热带农业升级中的技术攻关难题等现实问题设计,既呼应国家战略部署,又贴合地方发展实际,使课堂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战推演”。
打造活课堂,让教学流程“有筋骨有温度”
是访谈式教学发挥实效的关键
西双版纳州创新“基础+自选”双轨教学模式:课程导入、嘉宾自我介绍、深度访谈、学员互动、领导点评、总结升华六个基础环节筑牢教学框架,确保逻辑闭环;针对现场教学、视频授课等不同场景设计的“自选动作”,如连线项目负责人、播放案例纪实短片等,让课堂更具“沉浸”感。在景洪市城市管理专题课上,邀请从事社区治理多年的星光社区书记鲁伟,结合“夜市摊贩规范管理”案例,详解如何用“72小时协商机制”化解商户与居民的矛盾,该模式已在全州12个社区推广,纠纷调解效率提升65%。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如城市精细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主题。在分组问答环节,勐腊县干部提出“山区村寨垃圾处理”的困惑后,立即与环卫部门负责人展开现场沙盘推演,最终形成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方案使该县农村垃圾处理率从58%升至89%。此外,强化“自选”式教学对话,通过分组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员自主选择与嘉宾对话,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追问”。
转化实案例,让教学成果“可丈量可生长”
是访谈式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西双版纳州以雨林大讲堂系列实践成效为标尺,显著强化了干部学用转化的能力。如雨林大讲堂第十讲聚焦生态发展前沿,邀请铁四院集团相关专家以“西双版纳EOD项目策划交流”为题作专题辅导,通过拆解各县市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协同的实操案例,深入剖析融资运营、生态保护等核心难点,学员在课堂互动中掌握了特色产业运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关键问题的要领。此后,勐海县将所学融入发展实践,在一二三茶产业融合发展中,以“茶山生态修复+普洱茶文旅”项目,成功引入勐海县南糯山茶文化度假区、“山水林上”雨林人文公园、竹林艺术庄园等11个项目,总投资9.47亿元,带动开发旅游民宿60余家。勐腊县借鉴该模式打造了“澜沧江沿岸生态廊道”,党建引领河长制管理河道,不仅使水质达标率提升,还让“摸鱼节”节庆活动成为金字招牌。
如今,西双版纳州的访谈式教学已成为干部成长的“能力孵化器”,学员带着问题来、满载办法归,在推动重点产业突破、边疆治理创新等实践中展现出更强的执行力与创造力。2024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900亿元台阶、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5.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这一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不仅重塑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生态,更彰显了边疆地区以人才培育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