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座城市用七十余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 “点石成绿” 的传奇。从当年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滩,到如今绿地率达43.1%、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的 “戈壁绿洲”,这里的每一片绿叶都镌刻着奋斗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城市,探寻它从荒漠到花园的蝶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座城市用七十余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 “点石成绿” 的传奇。从当年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滩,到如今绿地率达43.1%、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的 “戈壁绿洲”,这里的每一片绿叶都镌刻着奋斗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城市,探寻它从荒漠到花园的蝶变历程。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河子市西公园的林荫道上,晨练的市民在健康步道上散步,孩子们在树荫下嬉戏,尽情畅享高颜值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很难想象,7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这里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已经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回溯至70年前,第一代军垦人怀着坚定的信念,在戈壁荒滩上建起一座新城。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以树定规划”的城市建设理念。这一理念深深烙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绿”成为石河子城市建设的鲜明特色。
说起石河子的绿化,就不得不提老一辈园林人的奉献。因为石河子市地处沙漠边缘,常年干旱少雨,在建城初期,仅能种植新疆白榆、白杨等少数乡土树种。师市园林研究所公益服务站站长丛建军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期,石河子成立了引种班,但没有资金支持,老一辈园林工作者只能靠人力从疆外采集树种、背回树苗,将从东北和西北等地引进的白蜡、樟子松、云杉等100多种树种进行驯化,为石河子的绿化奠定了基础。
兵团唯一的园林专业研究单位石河子市园林研究所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该所通过采取选育乡土植物、引种驯化、繁育良种等举措,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美化城乡人居环境。从单一的榆树,到如今的白蜡、夏橡、银杏等百余种树种;从 “以树定路,先有树后修路” 的朴素理念,到 “一街一景、一路一树” 的精细化规划,石河子的绿色版图不断拓展。
师市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副主任余永健表示,绿是石河子的魂,新一代园林工作者要把老一辈的成果延续下去,不断地更新改造,提质提效,让城市的景观效果更好,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现在,走在石河子市区的道路上,不仅有凉爽的绿荫道路, 还可以看到各色的花卉,装点着美丽的石城。
如今,石河子市城市绿地面积达2475公顷,绿地率已经达到了4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市区100多种花卉植物、230余万棵大树,撑起了城市绿色的骨架,整个城市呈现“绿廊田园环绕、公园花海点缀、绿道景观相连”的田园城市风景,造就了“戈壁明珠”的美名。
从戈壁荒滩到绿色明珠,石河子市的绿化史,是一部三代人接力奋斗的史诗。如今,“绿是石河子的魂” 理念已深植人心,这座城市正以更加多元、生态、宜居的姿态,继续书写着属于西北大地的绿色传奇。(兵团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瑞 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邵博越)
来源:石河子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