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年轻时就热爱音乐,退休后和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组建了‘前方艺术团’,在市里和相关部门支持下,联合多支队伍组成‘追梦人广场合唱团’,每周五都在这里放歌。看到越来越多群众参与,我们越唱越有劲!” 合唱团发起人赵前方笑着说。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夜幕降临,暑气渐消,山东邹平奥体公园草坪上响起悠扬歌声,四面八方的群众陆续汇聚,加入合唱队伍。
“我年轻时就热爱音乐,退休后和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组建了‘前方艺术团’,在市里和相关部门支持下,联合多支队伍组成‘追梦人广场合唱团’,每周五都在这里放歌。看到越来越多群众参与,我们越唱越有劲!” 合唱团发起人赵前方笑着说。
邹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高雷介绍:“我们统筹音乐舞蹈家协会、老年大学合唱班等专业力量开展放歌活动,选择开阔安全的奥体公园,就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
文化阵地扎根基层 书香艺术触手可及
在城区,追梦人合唱团、民间艺术团体常态化驻场表演。在乡村,戏曲、歌舞等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而文化书院的“扎根”,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滋养。
“以前学画画得跑老远,现在家门口就有文化书院,每周还有专业老师授课,咱老百姓也能圆‘文化梦’。” 正在临摹花鸟画的黄山街道月河社区居民李亚君说。今年以来,邹平市整合5个镇街的8个社区试点建设文化书院,通过“政府搭台+专业机构运营+群众参与”模式,累计开展书画交流、非遗体验等活动46场,服务群众超 2000人次。
从城区文化书院的墨香浸润,到乡村大集的戏声悠扬,邹平市让优质文化资源从“云端”落到“地面”,让城乡处处涌动文化活力。
文化活动贴近群众 大集戏台皆成舞台
前不久,邹平市明集镇兰芝里大集上,“放歌邹平”全民嗨歌选拔赛火热开唱,数百名观众挥臂跟唱,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以前大集只卖东西,现在能看戏听歌还能上台表演,比过年还热闹!”台子镇台东村村民宋玉华大姐感慨道。
今年以来,邹平市将文化活动“搬进”农村大集,以“文化赋能大集”为抓手,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已组织专业院团演出620场,放映公益电影2737场;在16个镇街大集设 “百姓舞台”,举办广场舞大赛、民间歌手赛等32场,让群众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
同时,邹平市加强农村大集经营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演出、直播、逛吃等形式,打造“逛非遗市集、赏民俗表演、品特色美食”沉浸式消费场景,让乡村大集成为繁荣经济、文旅融合的新载体。“我们希望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商贸繁荣,让大集既有烟火气又有新风尚。”邹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栗琳说。
精准服务惠民实效 文化暖流直抵人心
“文化搭台、消费唱戏、群众增收,这是我们开展文化惠民工作的目标。” 邹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欣表示。今年以来,邹平市承办了山东省夏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第三届齐鲁小吃文化节、青岛啤酒节等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试点先行、载体创新、供需对接,让文化服务精准滴灌。
从墨香氤氲的书院到烟火气十足的大集,从合唱声中的公园到光影流转的村口,邹平市正用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丰盈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惠民的暖意直抵人心。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