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任中宣部长二十多年,行政4级,75年每月200元外放回老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05:31 1

摘要:1906年6月9日,他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律师家庭,那时候的无锡还挺繁华的,家庭条件也算不错,让他有机会接受教育。1922年,他考入上海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学的是理工专业,本来可能走工程师的路子。

说起来,陆定一这个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痕迹。他从一个普通青年起步,一步步走到宣传工作的核心位置,经历过各种风雨。

1906年6月9日,他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律师家庭,那时候的无锡还挺繁华的,家庭条件也算不错,让他有机会接受教育。1922年,他考入上海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学的是理工专业,本来可能走工程师的路子。

但1925年,19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就把人生方向转到革命上了。那年他参加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很快就投身青年工作。

1926年毕业后,他当了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和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天调到团中央宣传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写文章鼓舞青年参与革命。

其实,早年的陆定一,主要就是在宣传线上干活。1927年5月,他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宣传部部长,参与起草文件,还参加了八七会议。

1928年初,他去广东帮团省委,动员一千多名青年加入红军,同年秋又当选团中央委员,继续管宣传。年底他去莫斯科,任团中央驻少共国际代表,直到1930年回国,还是干宣传部长。

1931年,因为党内调整,他被免职,改任团中央巡视员,后来到中央苏区任团中央局宣传部长。1934年10月,他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编了些歌曲歌词。

红军到陕北,他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他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1940年升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还参与百团大战。

1940年底回延安,1942年8月接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写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这篇文章后来成了中共新闻理论的基础。1945年,他正式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陆定一在中宣部部长的位子上,前前后后干了二十多年。从1945年到1952年底,他第一次担任,然后1953年1月到1954年6月由别人暂代,1954年夏他又接手,一直到1966年5月,总共算起来21年。

这段时间,他领导宣传工作,推动党的思想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管中宣部,还兼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5月,他代表中共中央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这在当时影响不小。

1956年中共八大上,他当选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8年,他倡导创办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这是共和国第一所农村职业中学。

1959年,他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兼文化部部长。这些职务让他在宣传、文化、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推动文艺创作和新闻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说到行政级别,1952年,根据他的资历和职务,在地方干部行政级别划分中,他被定为行政4级。这级别对应军队大将待遇,体现了组织对他的认可。

1955年实行薪金制,行政4级月薪四百多元,后来虽有调整,到1960年代还保持三百多元。他在这些年里,主持了不少会议,布置宣传任务,审定重要文章,确保内容符合党的方针。

宣传工作不光是办报张贴标语,还包括办教育、搞文艺,他推动报纸广播发展,组织干部编写教材,举办讲座。1950年代,他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工业农业的作品,1960年代初主持全国会议讨论新闻方针,强调服务群众。

同时,他参与国务院工作,讨论经济文化议题,下乡调研了解基层宣传效果,根据反馈调整方向。宣传深入基层,他多次去农村工厂,检查工作,推动广播网络建设,确保覆盖面广。这些努力,让宣传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

1968年4月下旬,他被转入秦城监狱关押。这段时间,他经历了审查,健康也受影响。1975年,永远开除党籍,同时决定释放他,让他离开北京,回江苏无锡老家安置,每月发给200元生活费。

他收到决定后,不接受这些定性,坚持要求证据,拒绝签字,导致释放没执行,继续关押在秦城。监狱条件一般,他在那里待到1976年底,因为健康问题,转到复兴医院监狱病室治疗。

1977年,他写信给组织申诉,逐条反驳罪状。1978年8月,他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恢复名誉。1978年11月25日,公安部报告建议释放他,经批准,12月2日他出狱,当时已72岁。

1979年5月1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复查他的问题,6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平反,撤销一切不实定性,恢复党籍和名誉。平反后,组织打算让他继续担任中宣部部长或党校校长,但他推辞,说自己73岁,身体不好,不想再占位置。

1979年6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他被增选为副主席。9月,在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3月,他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指导年轻干部,分享经验。

1983年6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副主席。在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上,他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继续参加会议,提出建议。

晚年,他在北京居住,阅读书籍,思考宣传工作。1990年代,他保持作息,偶尔撰写回忆。1996年5月9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遗体告别仪式后,骨灰先安放在无锡太湖边华侨公墓,2016年9月29日经中央批准迁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历史定位上,他是中共宣传工作的奠基人之一,贡献不可抹杀。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