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的孟关乡,蝉鸣声被篮球的砰砰声盖过。这里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团结织锦杯”篮球赛,吸引了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鑫之家等省内外球队,以及孟关村、五星村等本土队伍同场竞技。但比分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场赛事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它既是文化展台,又是经济
孟关乡的篮球场,远不止是赛场。
8月的孟关乡,蝉鸣声被篮球的砰砰声盖过。这里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团结织锦杯”篮球赛,吸引了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鑫之家等省内外球队,以及孟关村、五星村等本土队伍同场竞技。但比分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场赛事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它既是文化展台,又是经济引擎,更是凝聚乡村共同体的“黏合剂”。
一场比赛,四重价值!
全民舞台:零门槛的“人民赛事”
孟关乡的篮球赛事以“零门槛”为特色,球员里有学生、农民、工人、教师、摊贩和销售员;观众席上,乡亲们捧着酸辣汤,吃着热糍粑,小孩喊得比场上还响。最远的球队来自1834公里外的上海,但在这里,竞技输赢早已让位于跨越千里的握手和说不完的家常。
文化展台:当篮球遇见芦笙
孟关乡的篮球赛事持续了三年,年年有惊喜!民俗活动在赛场上巧妙融入,让乡土人情在这里绽放。布依族的芦笙迎宾、民族服装巡游、猴鼓舞穿插在赛事间隙,让球场变身民族文化秀场。每场比赛吸引近2000名观众,线上直播稳定超1万人观看,"民俗+体育"的金招牌越擦越亮。
经济引擎:流量“留量”
比赛期间,周边商铺销量翻2-3倍,餐饮摊位收入激增,形成了夜间经济的小高潮,特别是周末,潮水般的人流涌入孟关,“乡场”和周边的4S店,将篮球赛场的“流量”变为经济的“增量”。这颗篮球,实实在在地踩热了乡野商机。
治理纽带:从“各自为营”到“并肩加油”
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社会协作”,赛事成为了孟关乡凝聚人心的核心活动。场上挥洒的汗水将村寨更紧密团结在一起;超越村庄的联结,吸引党武街道、付官村等周边乡镇队伍参与,跨村竞技促进区域交流,形成“以球会友”的社交网络。红星村“文体委员”陈飞说:“场上挥洒的汗水,把村寨绑得更紧了。”
篮球落地处,乡村振兴时!
当篮球应声入筐,那欢呼声从来不止于胜负——它是一个个村庄挺直腰杆的宣言。在这里,篮球是文化容器,装着乡土的节奏与共同的记忆;是经济引擎,唤醒沉睡的资源;更是治理媒介,让人心聚得更拢。(花溪区人民政府网)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