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王健林再度迎来一笔24亿元的强制执行,当年豪气冲天地喊出“先定一个小目标,挣一个亿”,如今却被数十条被执行信息压身,不得不咬紧牙关卖资产求生。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曾经站在商业顶端的王健林,却一直麻烦不断,刚还完6000亿不久,又一个噩耗传来。
8月7日,王健林再度迎来一笔24亿元的强制执行,当年豪气冲天地喊出“先定一个小目标,挣一个亿”,如今却被数十条被执行信息压身,不得不咬紧牙关卖资产求生。
从“首富”到“首负”,王健林还能翻身吗?
2016年,当时的万达正意气风发,作为国内商业地产龙头之一,它已经成功站上了行业顶端,手握数百座万达广场,进军全球市场,甚至在欧洲、东南亚等地频频亮相。
那一年,王健林决定“更进一步”,带领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计划以更高估值回归A股,然而,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资本动作背后,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对赌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万达承诺若在2018年8月之前未能实现A股上市,将以12%的年利率回购股份并支付高额利息,王健林的信心毋庸置疑,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似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上市对万达的财务来说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他没有料到,这场豪赌会成为摧垮这个商业巨人的导火索。
2017年,市场风向突变,金融监管全面收紧,房地产相关标的遭遇政策阻力,万达商业多次冲击A股均以失败告终,上市梦彻底破灭。
12%的“死亡协议”终于展露凶相,380亿元的回购压力,让万达直接陷入资金危机,也就在这一年,王健林的国际扩张计划戛然而止,企业步履维艰。
当万达从巅峰滑落,危机便开始层层叠加,据统计,万达欠债最高达到了6000亿元,正常一个企业能欠那么多钱,肯定早就倒闭了。
但是万达的大量资产撑住了它的体量不过,大量债务的存在导致企业信用持续恶化,可以拥有多少座广场、多少家影城,但只要信用链条开始松动,那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所以当万达的核心商业管理股份再度遭遇股权冻结,无法自由流动,银行对它“惜贷如金”,供应商看不到安全保障时断货;合作方唯恐被拖下水时纷纷撤资,这种破窗效应的连锁反应,让企业犹如行至悬崖边缘,只能靠“卖卖卖”勉力支撑。
为了缓解债务问题,王健林过去几年采取了人称“断臂求生”的模式,万达走向了一直在“卖卖卖”的道路,先是将26座万达广场转手,接着又脱手海外资产,包括美国传奇影业股权、英国圣汐游艇公司等,随后是累计48座万达广场的整体打包交易。
在很多外人看来,这是一个企业家最无奈的手段,是作为掌舵人面对危机时的“壮士断腕”,然而,对于万达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过去支撑万达辉煌的,正是这些城市核心区域的广场和物业,失去它们,不仅意味着失去持续的现金流,还影响到品牌张力乃至对外信任度。
在抵御债务压力的同时,万达仍要应对新增的危机,8月7日,新增24亿元的强制执行彻底让王健林雪上加霜,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6亿。
在万达千疮百孔之时,王思聪依旧过着“潇洒”的生活,作为王健林的独子,这位被称为“娱乐圈纪检委”的富二代,依旧风头无两,他换女友的频率如同翻书,上热搜的方式五花八门,甚至有人曾在娱乐场所目击他一晚豪掷百万。
有人不禁发问:这是一个注定承担万达未来的继承人该有的态度吗?殊不知,王思聪也曾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
父亲一度投资5亿元为他打造的熊猫直播在巅峰时估值数十亿,然而倒闭后他对员工和债务问题的漠视,透支了大众对他的好感。
在父亲肩扛外债、拼命抛售资产重整旗鼓时,他却没有任何动作,从管理层备受关注的杭州艾亢企业,到兄弟公司的股权减持,每一次动作似乎都在证明同一件事:王思聪无意接下这根接力棒。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何猷君,作为澳门赌王家族的后代,他尽管隐忍,却在关键节点施以援手。相比之下,王思聪的表现无疑让人感到唏嘘和失望。
71岁的王健林,曾站在行业的巅峰,带领万达从一家地方公司成长为商业地产巨头,然而这份辉煌的背后,是一条狂飙突进的高风险扩张之路,如今,他想方设法扛住压力、填补债务窟窿,希望能为万达保留最后的“阵地”。
但即便偿还了部分债务,万达的根基已经被不断动摇,未来的万达路是重新焕发生机,还是最终成为历史?一切都是未知的,就看王健林如何操作了。
文章信源:
多彩贵州网---2025.08.13:《万达,再被执行超24亿元》
界面新闻---2025.08.12:《万达集团被执行24亿,被执行总额超76亿》
深港在线---2025.08.11:《震惊!万达集团被强执超24亿 6000亿负债压顶,究竟发生了什么?!》
华商韬略---2022.09.29:《偿清6000亿债务的万达,完成了蝶变》
凤凰网财经---2025.05.26:《热搜爆了,王健林又有大麻烦了?》
来源:跳跳虎爱吃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