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丨“罐罐茶”调出和谐味 巧化百姓心头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09:49 4

摘要:“来,叔、姨,先喝口热茶,咱们边喝边唠。” 一杯杯冒着热气、茶香四溢的罐罐茶被递到当事人手中。近日,在玉门市公安局建国路派出所的“罐罐茶调解室”里,一起因宅基地排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在弥漫的茶香和民警耐心的疏导下,随着最后一口浓茶饮尽,双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握

“来,叔、姨,先喝口热茶,咱们边喝边唠。” 一杯杯冒着热气、茶香四溢的罐罐茶被递到当事人手中。近日,在玉门市公安局建国路派出所的“罐罐茶调解室”里,一起因宅基地排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在弥漫的茶香和民警耐心的疏导下,随着最后一口浓茶饮尽,双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握手言和,并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签下了名字。这是该调解室今年成功化解的第28起矛盾纠纷。

过去,群众习惯“有事先报警”,但很多矛盾并非治安案件,警力有限,处理起来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可能因方式不当“火上浇油”。“矛盾宜疏不宜堵,化解需柔不宜刚。” 建国路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思路,将本地群众围炉饮茶、沟通情感的传统习俗融入调解工作,精心打造了这间独具特色的“罐罐茶调解室”。

走进调解室,暖意融融。几只小茶罐(罐罐)咕嘟咕嘟煮着茶,茶香弥漫。民警不是高高在上的裁决者,更像是邀您喝茶谈心的老邻居。大家坐在一起,一杯热茶在手,紧绷的情绪在升腾的热气中不知不觉开始放松。

“警调对接”机制在这里得到了本土化的创新实践。派出所接到非警务类、适合调解的纠纷报警后,会第一时间引导或移交到“罐罐茶调解室”。调解室由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以及熟悉乡情民意的村社干部组成调解团队,他们深谙乡土人情,更懂法理。

“很多矛盾,根源在于一口气不顺,或者沟通不畅。罐罐茶营造了一个平等、放松的氛围。”建国路派出所老民警钱志存介绍道,“煮茶需要时间,这给了当事人冷静的空间;喝茶是共享的过程,无形中拉近了双方距离。我们就着茶香,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讲情理、说法理,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自“罐罐茶调解室”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有效防止了5起可能激化为治安或刑事案件的“民转刑”苗头,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显著。调解内容涵盖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土地林权争议、小额经济纠纷等农村常见问题。

调解并非“和稀泥”。每一份在茶香中达成的调解协议,都依法进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赋予其法律强制力,确保协议能有效履行。调解过程中,民警见缝插针地进行普法宣传,把法律知识融入拉家常式的交流中,让当事人在解决矛盾的同时,也提升了法律意识。

“以前跟邻居闹别扭,脸红脖子粗,差点动手。现在被请到调解室喝茶,人家民警说话在理,听着舒服,喝着热茶,气也消了大半。问题解决了,心里也敞亮了!”刚刚签完调解协议的村民王大爷感慨道。另一位当事人李大妈也连连点头:“是啊,在这喝茶说事,感觉像在亲戚家,有啥话都能好好说开了。”

几只罐罐,几杯浓茶。建国路派出所的“罐罐茶调解室”,以最乡土的方式,熬煮着最朴素的道理,传递着法律的温度。它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平台,更是连接民心、促进和谐的桥梁。在这里,茶香氤氲中,剑拔弩张化为心平气和,邻里嫌隙得以弥合,法律的种子悄然播撒。这间飘着茶香的小小调解室,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温情与智慧,成为守护辖区和谐安宁的“稳压器”。茶越熬越浓,情越处越真,这便是“罐罐茶调解室”最动人的注解。

来源:酒泉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