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年初,王毅访问日本期间,曾发生了一些趣事。当时,日本首相石破茂紧急会见了刚刚落地的中方外交官王毅。俩人握手的时间,明显比常规外交场合长那么一截,现场记者立马就捕捉到了这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今年年初,王毅访问日本期间,曾发生了一些趣事。当时,日本首相石破茂紧急会见了刚刚落地的中方外交官王毅。俩人握手的时间,明显比常规外交场合长那么一截,现场记者立马就捕捉到了这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会面现场的一幅字画,写着“解衣”二字,意为共渡难关,看来日本方面这次也是诚意十足。
会谈桌上,中方也是开门见山,一点没绕弯子,核心意思很清楚,两国之间那四个政治文件定下的规矩,就是双边关系最根本、动不得的地基。
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方在谈的时候再次点了题:把历史这本账认清楚、摆端正了,是中日关系往前走的大前提。话里话外,是希望日方能在这个问题上,拿出点“明智的选择”。
石破茂那边姿态倒是摆得挺积极,打破常规搞个夜间会晤不说,当面也给了承诺:日方充分认识到那四个政治文件的分量,尊重中方的立场。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他特意强调,坚持1972年联合声明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
不过,石破茂这波转向也是有原因的,日本当时正被美国压得够呛,又是让多掏防卫费,又是拿贸易关税说事。这种情况下,稳住对华关系,对石破茂政府来说,显然是个挺现实的战略选择。
图 | 石破茂访美
不过,会谈的友好气氛似乎没有撑过多长时间。8月1号,日本一条叫做“三加丸”的渔船,突然闯进了钓鱼岛海域,还跟中国海警在海上杠上了。
中国海警最后是怎么处理的?我们看到了非常专业且克制的行动:广播警告、水炮示警,该用的手段用了,但全程没发生碰撞,更没人受伤。这既坚决又留有余地的处理方式,再次明明白白地展示了中国在维护自家领土主权上的立场,那是没得商量的。
图 | 三丁目丸号在钓鱼岛附近
大家普遍觉得,日本整这么一出,很大程度上是做给美国看的,表示“我配合着呢”。你琢磨琢磨时间点,正好在中美刚结束第三轮战略对话之后,这巧合也太明显了,暴露了他们的行为逻辑。
另外,这也像是之前中俄搞联合军演,让日本国内那种“被包围”的焦虑感爆棚了,他们需要点心理反弹。
眼瞅着快到8月15日了,那是日本战败投降八十周年的日子。石破茂宣布要发表一个题为“别让战争再来”的个人讲话。这决定一出来,日本国内立马就炸锅了。
图 | 石破茂
右翼媒体跳着脚骂,说这是“自虐史观”。和平团体那边呢,又满肚子怀疑,担心他只是耍耍嘴皮子,做个空头表态。历史认知这个老问题,又一次成了检验日本外交诚意的试金石。
其实中方早在三月的会谈里就点明了:今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希望日方能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出真正明智的选择。
我们对比看看德国领导人曾为纳粹罪行下跪道歉的举动,再看看日本政要们,常常在“道歉”和“遗憾”之间玩文字游戏、态度模糊,你说这差距大不大?
图 | 德国总理祭拜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士兵
日本的战略困境,在最近这一连串事情里暴露得相当彻底。这个岛国,感觉就像踩在一个跷跷板上,在中美之间试图找那个摇摇晃晃的平衡点。美国一施压,它就在钓鱼岛搞点动静;等亚洲邻居们反应强烈了,它又赶紧摆出一副“反思战争”的姿态。
这种来回摇摆,直接导致中日关系也跟着上上下下。三月东京会谈后,本来看着有点改善的势头,结果八月钓鱼岛这档子事一出,双边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图 | 日本外相岩屋毅
你记得日本外相岩屋毅三月说过什么吗?他说“日中作为负责任国家,应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话是说得挺漂亮,但实际干出来的事呢?这种言行不一的外交操作,实在让人怀疑日本到底有没有诚意和能力去真正兑现自己的承诺。
现在,石破茂那份“别让战争再来”的讲话稿,估计还躺在他首相官邸的办公桌上。右翼的批评声浪和邻国的期待目光,都沉甸甸地压在那几页纸上。而在东海这边,中国海警船依旧在钓鱼岛海域进行着例行的、毫不松懈的巡航。
图 | 石破茂
日本最终的选择,将会深刻影响亚洲未来几十年的地缘格局。是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含糊其辞、闪烁其词,同时配合着域外力量去刺激邻国?还是真正拿出诚意,踏踏实实地修复与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关系?
中方的立场,其实从头到尾都清晰得很:主权问题没得谈,历史问题不能糊弄。现在,就看日本怎么接这个球了。
来源:西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