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记者 丁国锋 许瑶蕾 □ 本报通讯员 张 杨 7月6日晚,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全民健身中心座无虚席,大屏幕上呈现的是常州对阵淮安的“苏超”赛事。与精彩赛事同样吸引人的,是薛家司法所创新推出的“赛事普法”活动:赛前互动区展示“倒票违法”等警示案例;中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许瑶蕾 □ 本报通讯员 张 杨 7月6日晚,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全民健身中心座无虚席,大屏幕上呈现的是常州对阵淮安的“苏超”赛事。与精彩赛事同样吸引人的,是薛家司法所创新推出的“赛事普法”活动:赛前互动区展示“倒票违法”等警示案例;中场休息时开展法律知识问答;赛后设置咨询台解答实际问题。这种“嵌入式”普法新模式,实现了群众“看一场球赛,学一堂法律课”的双重收获。 这仅是常州市持续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的一个生动剪影。从社区里别开生面的“赛事普法”到校园中寓教于乐的普法游戏,从田间地头的“板凳课堂”再到企业车间的“法治体检”,今年以来,常州市司法行政系统用有温度、接地气的普法实践,让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成为行动指南。
丰富形式
“大妈跳舞响震天,影响学生做作业,相邻权里找答案,小声点!”在钟楼区五星街道活动中心,社区“法律明白人”自编自演的《民法典三句半》,用诙谐押韵的段子解读法律条文,赢得阵阵喝彩。 常州突破传统普法模式,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法治故事。 金坛区朱庄社区将新编法治锡剧《离婚冷静期》搬上舞台,“三十日冷静莫冲动,百年修得同船渡”等戏文引得老戏迷频频叫好;溧阳市戴埠镇法治文艺晚会上的小品《楼上楼下》,生动演绎物权编相关规定,让法律知识随传统艺术浸润人心。 “通过三句半、小品、戏剧等方式把法律条文说出来、唱出来,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常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钱小锋说。 沉浸式体验增强普法吸引力。常州经开区将法治飞行棋、法治“华容道”等趣味游戏融入校园活动;武进区石墨烯小镇在烯望青年社区里,将法治元素融入乒乓球、桌球、投壶等运动,让年轻人在游戏中掌握侵权责任等实用知识。 线上线下联动,跑出了普法宣传“加速度”。溧阳市每月播出《我执法 我普法》节目,在“溧企联”微信小程序上展播民法典宣传视频和涉企法律法规知识;天宁区打造“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主题普法宣传矩阵,通过“视听讲演”四位一体模式开展法治宣传。
普法润企
常州某跨境电商企业曾遭遇商标在中国大陆及欧盟被英国注册人恶意抢注的困境,磋商未果导致产品在亚马逊下架,这一典型案例被编入《常州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引30问(2025版)》的首篇。这份被企业称为“出海生存手册”的指引,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看懂,今年5月发布以来电子版下载量突破万次。 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常州市级相关部门密集开展“送法暖企”活动。钟楼区司法局在联东U谷产业园区设立“法律服务驿站”,每周安排律师驻点服务;新北区司法局联合区总工会、区人社局等部门走进常州创意产业园区,为园区企业和职工送上“法治礼包”。 针对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常州市创新推出“派送式”普法新模式。近日,钟楼区五星街道开展“以法护‘新’”行动——钟楼区司法局局长孙忠伟为快递小哥现场佩戴“法治派送员”胸牌,并送上普法宣传材料,首批100名“法治派送员”预计每月可覆盖辖区万余户家庭,普法触达率将极大提升。 “法治宣传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作用。”钱小锋介绍说,今年全市将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普法行动,联合多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等专项普法活动,通过“法治体检+定制培训+跨部门协作”模式,帮助企业系统性防范法律风险,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惠民
遥观镇民法典主题公园,作为常州经开区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与“宋剑湖德法文化风光带”、省级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阵地连点成片,构筑起环宋剑湖法治文化宣传的全新矩阵。 如今在常州,法治风景信步可寻,民法典元素跃然于山水之间。全市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精心打造和提档升级了147个公益法治文化阵地,包括法治公园、街区、广场、小院、长廊、步道等,其中专门宣传民法典的占比达五分之一。 基层普法网络也日益完善。钟楼区五星街道发布“法治服务地图”,将多个法治服务点位“串珠成链”,实现资源可视化、服务场景化、成果可量化;新北区薛家镇利用公共空间打造“普法文化墙”和“反诈蔬菜摊”,让法治宣传“看得见、摸得着”。 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法律明白人”功不可没。“3楼漏水到1楼,找2楼还是找3楼索赔?”“儿子受骗,房子被低价抵债,怎么办?”在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居民遇到令人挠头的法律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律明白人”张广宁。全市1.07万名像张广宁这样的“法律明白人”,用“土专家”的身份讲“大白话”,使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 民法典施行五年来,已在常州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 据统计,今年以来,常州市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讲座500余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40余万份,张贴、悬挂、滚动播放法治标语、海报20万余条次,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8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300万人次,全社会法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法治成为城市治理的底色、百姓生活的亮色、创新发展的特色,民生幸福就有了最坚实的保障,城市文明就获得了最持久的力量。”常州市司法局局长陈跃峰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