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宋茜:行走的“酱料百科全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09:40 1

摘要:傍晚时分,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车间的灯光仍亮如白昼。发酵罐嗡鸣作响,空气里浮动着酱油特有的醇厚气息。一个身影快步穿过走廊,工作服上沾着几点酱渍,笑声爽朗:“这批黑豆酱油的全氮数据出来了?走,去实验室!”——她就是宋茜,同事们口中行走的“酱料百科全书”。

行走的“酱料百科全书”

——记全国劳模、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一车间副主任兼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宋茜

宋茜(左)和同事在讨论工作。

傍晚时分,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车间的灯光仍亮如白昼。发酵罐嗡鸣作响,空气里浮动着酱油特有的醇厚气息。一个身影快步穿过走廊,工作服上沾着几点酱渍,笑声爽朗:“这批黑豆酱油的全氮数据出来了?走,去实验室!”——她就是宋茜,同事们口中行走的“酱料百科全书”。

2010年夏天,扎着马尾辫的宋茜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身份初入车间时,老师傅们暗自嘀咕:“这小姑娘细皮嫩肉的,怕是在生产车间呆不过3个月。”谁也没想到,这个爱笑的姑娘竟在发酵罐旁扎了根。她总揣着笔记本,贴着罐体记录温度变化,鼻尖几乎要戳到观察窗,连发酵时酱醪翻涌发出的“咕嘟咕噜”声都能让她驻足半晌,在宋茜耳中,这些此起彼伏的声响从来不是单调的噪声,而是酱醪在时光中谱写的美妙乐章。

“酱料发酵是门‘活’学问,菌群就像婴儿,得摸准它们的脾气。”宋茜常这样比喻。为掌握传统工艺精髓,她拜厂里退休的老技师为师,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从泡豆、蒸煮到制曲、发酵,每个环节都亲手操作。三年时间,她的笔记本摞起来足有半人高,扉页上写着:“匠人无捷径,唯手熟尔。”

2012年深冬,黄豆酱发酵工艺陷入僵局,按照传统工艺发酵出来的黄豆酱,豆子身上长满了白斑,煮沸、过滤都去除不了,严重影响了产品品相。凌晨两点的实验室里,宋茜裹着羽绒服,眼镜片蒙着水雾,面前摆着20多个培养皿,在显微镜前研究白斑的成分及形成原理,最终确定为酪氨酸结晶。为解决这个难题,她带领团队查阅资料,与科研院所积极探讨,历时3个多月的技术攻坚,反复实验和调整,终于没有白斑的黄豆酱胚料发酵出来了。实验员小何记得清楚,那天她笑得像个孩子,手舞足蹈地比划:“就像炖肉得文火慢煨,菌群也要等‘情绪’到位,就不产酪氨酸了!”为了进一步改进黄豆酱发酵工艺,宋茜夜以继日地观察、记录、分析,经过不断地尝试与调整,最终实现黄豆酱氨基酸态氮含量提升了35%,产品出品率提升了10%,传统黄豆酱焕发新生。

但宋茜并未止步。为打开海外市场,公司承接印尼酱油项目,致力于开发出符合当地口味的黑豆酱油。那阵子,她办公室成了“豆子博物馆”,桌上堆着10多种黑豆,标签密密麻麻写着水分、蛋白含量,连饭盒里都飘着豆腥味。“妈妈心里只有酱油!”孩子在作文里“控诉”,她却揉揉发红的眼睛笑道:“等酱油‘会唱歌’了,妈妈就回家。”

最艰难时,连续3次试产失败,没有达到客户要求。就在团队为失败懊恼,为未来迷茫的时候,宋茜掰开制完曲的黑豆,原本黯淡的眼眸瞬间明亮。“快!改一下通风时间和温度试试!”原来黑豆皮较黄豆厚,菌丝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扎入豆芯。当她带着改良工艺冲出车间时,晨光正掠过她眼下的青黑,工人们却记得她高举样品瓶的模样:“成了!这是‘会唱歌’的酱油!”一年之后,一桶桶酱油载着匠人的希望驶向印尼群岛。

车间化验室的白炽灯下,宋茜俯身实验台前,眯眼反复比对白瓷盘中甜面酱样品与比色卡的色差。“颜色超出标准范围了。”她直起身,声音轻柔却不容置疑,“先暂停进入下一道工序。”年轻质检员嘀咕:“国标都没这么严……”她忽然收起笑容,圆脸绷得严肃:“消费者可不会按国标打分。差一分色,就是差十分口碑!”

正是这份严谨使宋茜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近年来,成功申请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斩获天津食品科技创新奖特等奖,同时荣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五届调味品国家评委殊荣。2020年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

车间的酱香年年如旧,宋茜的工作服也因常年在一线而沾染着酱料的醇厚气息。有人问她图什么,她总笑答:“以匠人之心,守味之纯!”夕阳西下时,她常独自巡视车间,指尖抚过温热的发酵罐,仿佛触碰着岁月的脉搏。

偶尔,她也会翻出旧照片——那是刚毕业时的自己,马尾辫飞扬,站在老式酱缸前笑靥如花。岁月悠悠,青丝染霜,但那份初心仍如初酿的酱香,历久弥醇。“你看这发酵罐。”她轻拍罐体,眼神温柔,“它和人生一样,急不得,躁不得。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厚了。”

那些在数据与酱香中沉淀的芳华,早已酿成比酱油更醇厚的人生滋味。(记者吴淑平 崔晓雪)

来源:天津市总工会官方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