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会员前被广告狂轰滥炸,充了会员,各种广告还是见缝插针?最近,有媒体实测多款视频平台发现,即便开通不同级别的会员,暂停广告、植入广告等十几种形式的广告依旧可能出现。
提要:明明白白
开会员前被广告狂轰滥炸,充了会员,各种广告还是见缝插针?最近,有媒体实测多款视频平台发现,即便开通不同级别的会员,暂停广告、植入广告等十几种形式的广告依旧可能出现。
按下暂停键,广告立马占据屏幕;剧情正起劲,主角突然推销带货;手机晃一下,自动跳转广告页面……很多人充值会员,就是为了逃离广告,但花了钱却买不到消停。为了尽可能让广告触及用户,各平台投放形式也在不断上新。从片头、片中、片尾,到弹窗、弹幕、植入,无孔不入的“剧外信息”让人很难分清,究竟是剧集里插播广告,还是广告里插播剧情。
更糟心的是,各大视频平台的充值规则格外复杂,用户稍不留神就会遭到套娃收费的算计。手机端和电视端不通用,买完会员又出现“超级点播”“单片付费”……硬是给人“充了会员但又没完全充”的感受。会员等级越设越多,会员权益却明显缩水,意图不难理解,就是为了诱导用户一充再充,却也逐渐消耗着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按理说,消费者花钱买服务,平台靠会员制创收,本该是双赢的买卖。为何诸如此类的套路如今成了行业惯例?历经多年发展,行业狂飙突进的增量时代逐渐过去,在存量用户上进行“二次开发”成为各大平台的共同选择。这里头,广告显然是最成熟,也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从媒体调查看,广告来源既有平台方,也有版权方,复杂的产业链条对应着相应的利益关系。即便有人提出质疑,平台或是以“版权保护”为由搪塞,或是拿出密密麻麻的用户协议,将责任义务撇得“干干净净”。但正如专家所言,并不是在合约中有声明就可以为所欲为,对于用户的正当诉求,平台必须重视起来。
此前,“自动续费”套路刺痛不少人,国家相关法规随之为平台划定“自动续费”服务红线。相信就会员等级、权益拆分等问题,法律和监管层面也会尽快跟进,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历经多年培育,今天大多数用户已经养成了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这其实很不容易。会员经济的本质是信任经济,对于平台而言,与其费尽心思从用户那儿“套钱”,不如拿出真诚态度、优化用户体验,让大家的钱花得明明白白、心甘情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来源:身边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