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外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引起市民关注。据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关键。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3日讯(实习生 彭傲 全媒体记者 李金)近期,外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引起市民关注。据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关键。
当前,正处于伊蚊活跃期,为了摸清“对手”的底细,长沙市疾控中心组建9支队伍,分赴全市9个区县(市)开展伊蚊监测工作。8月11日,记者跟随监测队伍,见证他们到市内两个监测点开展“以身诱蚊”工作。
长沙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测。实习生 彭傲 摄
人身诱饵给蚊子设下“陷阱”
下午5时,长沙江湾体育公园香樟树下,38℃高温混着56%湿度裹得人异常闷热。
长沙市疾控中心的龚禧正半蹲着身在装蓝顶监测蚊帐。近一米九高个的他裤脚上沾着草屑,有条不紊地拧帐杆卡扣:“与普通蚊帐不同,监测蚊帐有两层,这是专给伊蚊设的‘陷阱’,让它们进得来,却不容易出去。”这种“双层叠帐法”,设计的目的就是让蚊子顺利进入第一层蚊帐,又无法突破第二层蚊帐。
“我先进去当诱饵。”市疾控中心负责芙蓉区的监测队队长刘姝边说边挽起裤腿,露出小腿,静坐30分钟。进帐纱靠着帐杆坐下不到两分钟,刘姝的上衣领口就洇出一圈汗渍。
“伊蚊最爱20到30℃,白天容易躲在树荫里,但人身上的汗味、体温,就是吸引它们来的最准‘导航仪’。”她说道。
帐外,龚禧半蹲着身握紧吸蚊器,随时准备收集飞入蚊帐内的蚊子。计时结束时,他瞥见内层帐角——一只伊蚊正顺着纱网爬行,瞬时吸蚊器“嗡”地将其锁住。
转场汽车东站监测点后,龚禧请缨入帐。“这些地上的积水就是伊蚊的‘产房’。”他侧头看向帐外,“它们从不在大河大湖里产卵,就爱盯这些巴掌大的静止积水。”
不同蚊子采取不同监测方法
刘姝介绍,幼蚊监测通常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成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
布雷图指数法是检查记录居民户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内(积水)幼蚊孳生情况,并对收集到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双层叠帐法是在伊蚊活动高峰阶段,选择避风遮阴处放置蚊帐,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小腿持续30分钟诱蚊,收集者利用电子吸蚊器收集停落于两层蚊帐之间的伊蚊,对捕获蚊虫进行鉴定并计数。
刘姝说,伊蚊监测对于防控蚊媒传染病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动态掌握全市伊蚊密度,为督促清理蚊媒孳生地、科学防蚊灭蚊,预防蚊媒疾病的传播提供数据支持。
“残留积水的敞口容器很容易导致蚊虫繁殖。”往回走的路上,刘姝说道:“伊蚊繁殖力惊人,这些路边的水瓶、养花的托盘、旧轮胎里的积水,哪怕只有浅浅一层,七天就能孵出幼虫。大家一定要及时清理积水,断了蚊子产卵地!”
记者了解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防控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为此,长沙疾控呼吁市民朋友积极配合,开展“翻盆倒罐”家庭自查,减少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在家中使用蚊帐、纱窗等物理屏障,使用电蚊拍、灭蚊灯、蚊香液等灭蚊工具;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处使用驱蚊产品,避免蚊虫叮咬。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